养生 > 四季养生 > 秋季饮食秋季养生 > 导航 > 女生养生全面

秋季养生全面谈

秋季饮食秋季养生。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有没有更好的四季养生方法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秋季养生全面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天人合一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它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统一。所以人的生命活动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养生方法也要按季节调整。

秋季宜收不宜散

《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中,万事万物都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它的大意是说: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荣盛丰收的季节。天气晴朗,多风少雨,地面比较干燥;我们应该早睡早起,鸡叫的时候就开始一天的工作;心理调节方面应注意使情绪保持平静,不急不躁,心气平和,以躲避秋季的肃杀之气;因为秋季应“收”,所以在身体的精气神方面也应注意“收”,而不像夏季那样“开泄”,这样才算合乎秋季的“容平”之气,符合秋季的养收之道。

饮食清润养肺阴

秋季饮食应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蒜、韭菜及辣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梨子、柠檬、苹果、橄榄、葡萄、枇杷、石榴、山楂、甘蔗、梅子等。在食物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藕、白萝卜、冬瓜、鸭肉、猪肺、鲢鱼、干贝等。

早卧早起收神气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天早晨的空气中含氧量较高,老年人宜早点起床,吐故纳新;秋天的夜晚,气温转凉,老年人宜早睡养神,有助阴精内蓄,保持人体阴阳调和。

精神安宁保容平

秋季日照减少,花木凋零,常使人触景生情,心中产生凄凉、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老年人尤其容易引起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之容平之气。老年人宜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运动有节收气血

夏季机体的“气血”向体表散发,到了秋季则开始从体表向内脏“收拢”。因而,在秋季老年人不适宜从事剧烈运动。但如果平时锻炼有素,也没有必要拘泥于成规,非要把平时的大运动量改成小运动量不可。

适合于中老年人的运动以有氧训练为好,如慢跑、散步、登山等。运动的时间以大于半小时为宜。太极拳(刀、剑)、八段锦、五禽戏、气功等传统项目也是较好的选择。此外,尤其要做好整理运动,它有利于收敛运动时向外耗散的气血。

秋季中午热,早晚凉,虽说“春捂秋冻”,可是上了年纪就不一定禁得起“冻”。所以,早晨外出时要多穿一些衣服,练得热了,可适当减去一些衣服。休息的时候,应披上外衣,防止着凉感冒。如果打算冬季用冷水洗脸或进行冷水浴,也应从立秋时开始,每天坚持,不可间断;一旦中断了,再坚持下去就有些费力。

谨防疾病避秋燥

秋季气温降低,皮肤血管收缩,心肺负担重,心脏病、哮喘病逐渐找上门来。中医认为,秋天“燥”气当令,气温降低,空气含水较少,干燥、寒冷的空气容易刺激呼吸道。应适度多喝水,有利于保护呼吸道粘膜。“燥气”过度,便成燥邪。“燥邪”是一种致病因素,它侵犯肺脏,主要症状是咳嗽。预防“燥邪”侵犯,就要提高肺脏的抵抗力,养阴润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适当食用百合、银耳、山药、甜杏仁、白果、罗汉果、蜂蜜、冰糖等。

扩展阅读

深秋季节全面养生护体技巧


寒露已过,天气逐渐转冷。此时疾病多发,养生护体尤其重要。

寒露已过,这预示着气温下降,露水更凉,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南方天气也逐渐转冷。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营养专家提醒,这一时节又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所以要因时制宜,安排好日常的饮食起居,增强机体免疫力。

 饮食:

以滋阴润燥型食品为主

清远市人民医院的营养师郭大海建议,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应以滋阴润燥为宜。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注意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会伤人体阴精。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鸡、鸭、鱼、肉等保暖养胃食品。

此外,精神调养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一些人时常产生惆怅之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或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

保健:

热水泡脚驱寒健脑

寒露后,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容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发作或加重。所以这个节气中,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此时足部的保健尤为关键,寒露节气一过,就应注重足部保暖。

清远市中医院的养生专家称,人的足部距离心脏远,又直接与地面接触,因此散热较快,易受到寒邪侵袭。尤其是许多体质虚弱的人,脚经常是冰凉的,这就是因为血液从心脏出来到脚部循环减速造成的,因而有寒从脚起之说。

热水洗脚,胜吃补药。暖足的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热水泡脚。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驱散寒气,温暖全身;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及时消除疲劳的作用。早上运动后用热水洗足可以健脑强身;夜晚就寝以前用热水泡足可改善睡眠,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用热水泡脚足还有利于治疗脚癣。因此,热水泡脚一直是中医里推崇的。

其具体做法是,先用脸盆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再准备一个热水瓶,双足入盆浸泡,水温宜高一些,但必须忍受得了,以不烫伤为原则。每次濯足好在20分钟以上,水温低了就从热水瓶中倒入一些热水,使水温始终保持热烫。泡脚水的温度要控制在42℃左右,水量以没过脚踝部为好。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左右为宜,其间加入热水2~4次。在泡脚过程中,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心率加快,如时间过长,易增加心脏负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晚饭后1个小时才可泡脚。因为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立即用热水泡脚,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

深秋季节 教你全面养生护体技巧


寒露已过,天气逐渐转冷。此时疾病多发,养生护体尤其重要。以下就为你介绍深秋季节,全面的保健养生技巧,让你健康渡过这个深秋季节。

饮食:

以滋阴润燥型食品为主

清远市人民医院的营养师郭大海建议,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应以滋阴润燥为宜。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注意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会伤人体阴精。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鸡、鸭、鱼、肉等保暖养胃食品。

此外,精神调养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一些人时常产生惆怅之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或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

 保健:

热水泡脚驱寒健脑

寒露后,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容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发作或加重。所以这个节气中,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此时足部的保健尤为关键,寒露节气一过,就应注重足部保暖。

清远市中医院的养生专家称,人的足部距离心脏远,又直接与地面接触,因此散热较快,易受到寒邪侵袭。尤其是许多体质虚弱的人,脚经常是冰凉的,这就是因为血液从心脏出来到脚部循环减速造成的,因而有寒从脚起之说。

热水洗脚,胜吃补药。暖足的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热水泡脚。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驱散寒气,温暖全身;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及时消除疲劳的作用。早上运动后用热水洗足可以健脑强身;夜晚就寝以前用热水泡足可改善睡眠,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用热水泡脚足还有利于治疗脚癣。因此,热水泡脚一直是中医里推崇的。

其具体做法是,先用脸盆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再准备一个热水瓶,双足入盆浸泡,水温宜高一些,但必须忍受得了,以不烫伤为原则。每次濯足好在20分钟以上,水温低了就从热水瓶中倒入一些热水,使水温始终保持热烫。泡脚水的温度要控制在42℃左右,水量以没过脚踝部为好。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左右为宜,其间加入热水2~4次。在泡脚过程中,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心率加快,如时间过长,易增加心脏负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晚饭后1个小时才可泡脚。因为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立即用热水泡脚,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

初夏保健养生全面提醒


合进入初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此外,夏天气温高,能量消耗大,营养物质随汗液丢失多,体质虚弱者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损害健康。夏季保健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从初夏开始,我们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及时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以便更好的度过夏天。

谨防夏季病

初夏时节注意预防菌痢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除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与夏季气候适宜痢疾杆菌繁殖、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控制菌痢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其次应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对饮食、水源管理,消灭苍蝇,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初夏易发口疮和红眼病

初夏时节气候干燥,人易上火,所以口疮患者在这一时节会陡然增多。发生口疮的诱因除了干燥的气候,焦虑、紧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也很有关系。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局部烧灼、涂抹口疮药膜和服用维生素B2等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初夏还要注意预防流行红眼病。此病潜伏期短,受感染后24小时内发病,自觉双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得了红眼病,一要防止传染,二要及时治疗。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专用,尤其在集体场所,更要做好各项隔离工作。预防红眼病的关键是,在高温高湿的初夏,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眼部保健,少去人多的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秋季如何全面调理养心护健康


养生须从养心开始,保持“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做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才能达到“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养生目的。早晨出门穿外套,中午热得穿短袖,近段时间的温差让人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由于这一气候特点,专家提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这个季节需要特别注意养护“心”.

古语有之:心死而人完。不论从人的生理、心理上看,养生与养心,养身与养性,必须样样顾及。况且,“心”主其中,要占首位,已属定位。一个人如果心性不佳、心绪不宁,势必吃不香睡不甜,心慌气躁,心惊胆战,极易导致心力衰竭。还能谈得上健康吗?

通俗来讲,心脑共用,养心与滋脑相一致。心平气和以养性,清心醒脑以养神。其目的都是为了养身、健身。脑衰心竭便是人之真老真死。

专家研究证实,勤劳者比懒惰者长寿,爱动脑者比昏庸者健康,乐观者比哀伤闷愁者漂亮。心静才能细细审察事态,体味世道,感悟人生。心宽则体胖,心静则身健,心平则气顺,心正则行端。

现代养生理论有:心理养生、行为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以及饮食养生等。无外乎心境平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起居有序。所以不光是秋冬养生要从养心开始,其实任何时候养心都是养生的首要之务!

1、静神养心

秋天的气候变化较大,早秋热湿,

中秋前后燥,晚秋又以凉、寒为主,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于“收”的状态,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注重养“心”精神调养是秋季保健重点。通俗来讲,心脑共用,养心与滋脑相一致。心平气和以养性,清心醒脑以养神。

食材推荐:

桂圆:桂圆肉性温味甘,有补血安神的功效。

枸杞:有补血养心、安神之功效。

红枣:红枣有补血养气的功效,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

糯米:能提供大量热能,快速补充体力,消除疲劳。

2、睡眠保心

古人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

睡眠不仅可以养身,同时还可以养心,古人说的“卧,休也”便是这个道理。人在睡眠时,其身体活动已经减少到最低点,肉体的各种感知器官都对外界关闭起来,不再与外界的事物打交道。这样一来,人的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也就相应的减弱,从而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使身体逐步得到恢复。

食材推荐:

牛奶:睡前喝一杯牛奶,其中的催眠物质有利于解除疲劳,足以起到安眠的作用。

酸枣仁:具有独特的安神助眠作用。

虾:晚餐时多吃一些富含锌、铜的牡蛎、虾等食物,能有效改善神经衰弱症状,保证良好睡眠。

莲子:对养心安神有独特的功效;

百合:对清心安神则作用明显。

3、养心吃什么

【红枣】

中医认为大枣“性味甘,温,养胃健脾,益血壮身”

现代营养研究其含有的环磷酸腺,可以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能使血中含氧量迅速增强,这样供给心脏的氧气也会随之增加,加速新陈代谢!同时改善心肌营养,对于保养心脏十分有益。女孩子在生理期时在大麦茶中放6—8颗红枣,能起到很好的缓解手脚冰凉的效果。

营养师建议:不能与葱,维生素,黄瓜,箩卜,动物肝脏,退热药,苦味健胃药及祛风健胃药一起吃。

【葡萄】

果肉粉红柔嫩,多汁爽口,味道有些偏苦,但正符合了心脏喜欢的食物的特征。同时葡萄柚含有钾,却不含钠,称的上是维护心血管的最佳水果。其中含有天然的维生素p,可以增强皮肤及毛孔的排毒功能。

营养是建议:最适合早餐时榨汁饮用,加速人体在清晨的新陈代谢的功能。

【藏红花】

广为人知的功效是活血化淤,另外还有一个神奇功能就是将积存在血管中的毒素分解并排出体外,让它们再也不能回到心脏中去“捣乱”,对于心脏中的毒素淤积引起的失眠也有很强的治疗舒缓作用。

在茶叶中放些藏红花,能增加藏红花的巨噬功能,“吃掉”心脏周围的垃圾。

【胡萝卜】

能与血液中的汞离子结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浓度,防止剧毒的汞离子随血液进入心脏,所有也是很有效的护心食物哦,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防癌,清除体内自由基,现代研究发现其中的胡罗卜素具有消炎,杀菌功效,能增强月经期肌体抵抗力低下,预防细菌感染。

营养师建议:最好与肉类同炒以利维生素A吸收,不要与酒同时食用,不要与白罗卜同食,否则会让白罗卜的维生素C几乎完全流失。


立冬养生健体 要全面入手


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冬,标志着冬季即将来临,此时,对人体而言,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是易引发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关节炎疾病发作的季节。专家表示,冬季养生要避寒就温、保护阳气,使阴阳相对平衡。因此冬季养生为预防疾病的发作或加重,要从饮食起居、身体精神全面入手。

饮食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陕西省中医医院王静怡副院长表示,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天气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此外,也要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还可多吃鸡、甲鱼、羊肉、桂圆、木耳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同时,少辛增酸防疾病,初冬时节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这个时候要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类的火锅。比如饮食中适当多吃些醋,能起到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精神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时间短,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因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运动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王世杰主任强调,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适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在日照充足时,避开早晚,以免诱发疾病发作,而老年人室外运动更应注意保暖。

起居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而阳气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专家强调,一要早睡晚起: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二要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秋季养生全面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