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立春季节养生 > 导航 > 大寒到立春做好养生接力

大寒到立春做好养生接力

2019-11-02

立春雨水到 养生防病需趁早

立春季节养生。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您对四季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立春雨水到 养生防病需趁早,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句农谚道出了初春养生的基本要点。立春(2月4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紧接着的是雨水(2月19日)节气。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正向我们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大好的春光里,养生和防病都应该趁早抓起。
立春重在养肝护肝
立春过后,气温将渐渐升高,人的阳气也渐渐升发,而讲究顺时养生的中国人,这时候也要选择与这个节气相应的食物来滋补身体。那么这个节气养生注重什么呢?中医表示,春季阳气初生,易食辛甘发散之品,不易食酸收只味,而《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所以立春养生应以养肝为主。
立春养肝护肝可多吃西红柿、荠菜、包菜、卷心菜、胡萝卜、冬瓜、黄瓜、蘑菇等,大葱、生姜、韭菜、洋葱也可适当多吃些,有助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同时,要少吃羊肉及辛辣食物。
另外,立春后应重视防病。春季气温变化大,人体如果不能对这种变化做出快速调整,就容易被风寒邪气入侵,因此,这个时候最容易感染流行性疾病;同时,随着天气转暖,各种病毒、细菌会快速繁殖,平时注意防病是非常重要的。
雨水重在健脾祛湿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导致损害脾胃。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
健脾祛湿可多喝粥,另外,枸杞、茯苓、芡实、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也有健脾祛湿功效。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湿,在炒菜尤其是一些如菠菜、芹菜、白萝卜等寒性或凉性的蔬菜时,可以适量放入一些花椒,但容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而且平时也不要吃一些太寒凉的食物。
另外,雨水时节,倒春寒时常不请自来,雨水降临会导致气温降低,所以不要过早脱去棉衣,以防风寒侵袭,引发感冒、关节炎等。《摄生消息论》中说: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膜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而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孙思邈也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民间也有着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等俗语,可见,在这春寒料峭、湿气袭人之际,还是要多穿一些衣服,适当地捂一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需要,也是为了抵御时邪、预防疾病。

相关知识

立春雨水到 早起晚睡觉


春天提倡晚睡早起并不新鲜,我国有一句流传已久的养生民谚“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晚睡而早起,您看到这个标题之后千万不要以为弄错了,因为一直以来人们都把“早睡早起”当作美德,那么,这个“晚睡早起”又是什么道理呢?其实,春天提倡晚睡早起并不新鲜,我国有一句流传已久的养生民谚“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它是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提倡的春季养生概要引发出来的。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立春一到,寒冷的天气逐渐减少,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回升,万物开始生长。根据“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我们也应尽快校准自己体内的“季节生物钟”,将冬季的“早睡晚起”调整为春季的“晚睡早起”,以适应自然界的种种变化。

夜卧早起利于肝

春天属木,肝属木。春季养生要注意养肝。春季万物生发,我们在对待自己身体的时候,也要像对待新生的事物一样,扶助其生长而不要伤害它。春天充满了生发之气,昼夜的时长发生了变化,白天长而晚上短,可以将在白天工作的时间适度延长,而将晚上睡觉的时间适度缩短。就好比水在半罐的时候,摇晃起来对于罐壁的碰撞会产生很大的力量,而在水满罐的时候,不仅没有半罐时候的响叮当,而且对于罐壁的碰撞力也会减弱很多,甚至将鸡蛋放置其中也不会有什么破损。

对于工作时间的适度延长就是给身体“加满水”的过程,是一种防止受到春天气息震荡的方法,所以适度地延长工作时间实际上就变成了一种保养,是给了身体一个生发的机会。如果违反了这个道理,就会伤害到肝脏、肝气,到了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的病变,就会使得人们适应夏季盛长的能量不足。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春天属木,夏天属火,木能生火。如果木没有养好,就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火,火弱了,就会引起寒性的病变。所以,如果前一个季节没有养好身体,那么,淤积的病气就会在下一个季节表现出来。这就是顺应春天生发的养“生”之道,因此要早起而晚睡。

夜卧非熬夜 不要走极端

春季养生要顺势而为,以防止体内的阳气被抑制,气机不畅,各种邪气乘虚而入,形成我们熟悉的“上火”,但并非没有一个限度,甚至走上极端,晚上坚持越晚越好,早上越早越好。对于睡眠,要有一个时间上的充分保证和睡眠规律的基本的遵从。一般来说晚11时左右是比较理想的入睡时间。

早起莫拘束 学做“懒大嫂”

除了夜卧的时间要适度之外,对于早起,需要强调的是要对身体充分放松。“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即使是再爱美的女孩,早起的时候也建议不要做精心打扮,甚至不需要紧束头发,就像印象中的“懒大嫂”一样,可穿着防止着凉的拖鞋“披头散发”地在庭院散步,只要不吓着人,只尽管舒缓自己的身体就好,要知道,身体好了自己受益,活在美的赞许中,更要活在属于自己的健康中。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春雨水篇


【立春篇】
今年2月4日为立春节气,立春一般是阴历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开始。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的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适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立即脱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
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子、郁金、丹参、延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春季养生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切断传染源;其次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第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首先犯肺之路。

【雨水篇】

公历每年2月18日前后为雨水节气。2010年2月19日即为雨水。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篇中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即在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中,五行中的土对应于五脏中的脾。《图书编脏气脏德》指出: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
春天之肝木何以与脾土相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水谷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传变中,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难经》称为逆传,即肝病传脾。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若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而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在他的《脾胃论》中有: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还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养、药物调节和精神、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养: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药物调节: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精神、起居劳逸调摄: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立春防病养生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既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同时也是养生的重要时机。春季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其中立春是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此时天气逐渐由寒转温,草木生发萌芽,万物复苏,人类的新陈代谢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但许多疾病也常常容易在春天复发。所谓百草回生,百病易发。因此,人在这时候应特别关爱自己的身体,防治疾病。

6大营养素增强我们的免疫力

由于人们在冬季怕冷,大部分时间都在居室内度过,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及免疫力均有所下降,而立春后气候多变,忽冷忽热,气温的升高又会大大增加各种病菌、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因此,立春时节,人们应多补充那些能够提高免疫力的营养素。
蛋白质补充尤为重要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元素,也是维系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物质。身体如果严重缺乏蛋白质,会促使淋巴球的数量减少,造成免疫机能严重下降。因此,多摄取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如新鲜的肉类、鱼类、蛋类、乳制品等。
维生素A影响机体免疫力 维生素A和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有关,它能够帮助细胞对抗氧化,如果身体缺乏维生素A,会使上皮细胞角质化、胸腺及脾脏的体积缩小,相应的免疫细胞的活力也会随着降低。因此,摄取足够的维生素A,就能够增进免疫细胞的活力,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含有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肝、蛋、胡萝h、南瓜、甘蓝、芥菜、菠菜等深色蔬菜。
多摄入维生素C 多吃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效支援身体的免疫大军。非典时期,很多人就通过服用维生素c来提高免疫力。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鲜枣、猕猴桃、柑橘、青椒以及绿叶蔬菜等。
维生素E是自由基的克星 维生素E是自由基的克星,同时也可促进抗体产生,从抗病毒的角度来看,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细胞的作用。橄榄油、蛋黄、生菜、辣椒、牛奶、小麦面包、白菜、花生等食物中的维生素E含量较为丰富。
锌、硒帮我们预防疾病 硒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缺硒常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而锌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主要矿物质之一,也是预防感冒的矿物质元素。建议多吃海鱼、牡蛎、大白菜、扁豆、白萝卜、南瓜、花生、全谷物等食物。
补水也应常抓不懈 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能协助营养物质的运输及各类代谢废物、毒物的排泄。在预防各类疾病尤其是各类病毒性疾病方面,水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建议每天最少要饮水1200ml,普通人最好能喝到2500ml,即普通玻璃杯8杯。

预防春困的营养妙招

春困是因为季节交替给人们带来的一种生理反应。而合理的饮食可以帮我们预防和缓解春困。
吃好早餐 有些上班族早上宁愿多睡几分钟,也不愿起床吃早餐。而不吃早餐的人由于能量及营养供应不足,一上午往往都昏昏沉沉。
午餐不宜吃得过饱、过于油腻 午餐若吃得太多、太饱,体内的血液会较多地供给肠胃以消化食物,大脑的供血量相对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供应不足时,脑细胞活力下降,神经系统受到抑制,注意力不集中,并感到困倦,会防碍思考及消化,更容易昏昏欲睡,因此午餐不宜吃的太饱。此外,午餐不宜太油腻,也不宜摄入太多肉类,因为脂肪在3大营养素中最难消化,在胃中的停留时间也最长,因此过于油腻的午餐也会加重春困。
补充酪氨酸预防春困 酪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是保证大脑功能的物质基础。一旦人体中酪氨酸的含量不足,就会抑制神经传导,让人出现犯困、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精神散漫等现象。因此,补充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可以缓解春困,如酸奶中富含酪氨酸,新鲜的鱼肉、鸡肉、海鲜、豆腐等食物也是酪氨酸的良好来源。

节气养生之立春;雨水


【立春】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春季开始。今年阳历2月4日即立春。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我国的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
衣 立春过后还得捂
虽然立春意味着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至少需要10 ~15天的过渡时间。如果过早脱掉冬装换春装,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所以立春后最短也要再捂10~15天。早春时节,应该提前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食 立春之后多吃辛温食物
立春养肝,宜多吃辛温发散的食物,如多用豆豉、葱、姜、韭菜、虾仁等有利阳气生发的食物来调味;还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梨、桂圆、银耳、萝卜等。立春后麻辣火锅要少吃,羊肉、狗肉以及过于辛辣及油炸食物都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损耗阳气,导至上火。
住 多开窗保持空气清新
初春的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为避免春季各种疾病的发生,预防措施必不可少。家居生活中,要注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上午8时左右,一般气温较低,空气质量也较好,是开窗通风的好时机。此外,居室至少还应在午睡后和晚睡前开窗通风。
行 多去郊外走走
立春后,不妨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调节身心情志。
【雨水】
2014年2月19日为雨水节气。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篇中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 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等。
药物调养 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精神调摄 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 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忌食食物 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立春雨水)


立春助阳生发
(公历2月3-5日)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陟负冰

[宜]多梳头,清热解毒,补阳气
[忌]吹风,刺激性食物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字具有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正式进入春季,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白昼时间变长了,天气也开始暖和了。
立春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有迎春、打春和咬春的习俗。据文献记载,在周朝,立春这一天,周天子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东方的八里之郊去迎接春神祭芒神。后来演变成了官员之间的互拜。而打春,则是鞭打春牛,意为鼓励农耕。咬春主要是嚼萝卜吃春饼。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俗话说:打春冻人不冻水,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人体腠理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力减弱,应要注意保暖。《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给予适当的调摄,使阳气得以宣达。

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
初春时节气温有了一定的回升,但冬日的寒气并未完全消散,倒春寒时常来袭,此时的人体犹如刚刚发芽的幼苗,气血已经从内脏开始向外走了,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发散,以致产生阳气郁的现象。人体则表现出咽喉干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食欲不振等上火症状。所以立春后,我们应该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来帮助体内的阳气进行发散,防止内热的产生。
什么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发散体内的阳气呢?适当地吃一些能补阳气的食物如葱、蒜等生发性的食物,有利于肝气的疏泄。除此之外,春季最常见的生发性食物莫过于芽菜和韭菜了。
芽菜在古代被称为种生,常见的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乏对芽菜的赞美。唐朝苏颂写道:椿木,皮细肌实,嫩叶甘香可茹。赞美香椿的甘甜可口。苏东坡的诗句春社姜芽肥胜肉,说的是春天的姜芽肥硕鲜嫩,可与肉媲美。
立春吃芽菜有什么功效呢?《黄帝内经》中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发是发散的意思,陈,就是陈旧的意思,《黄帝内经》把万物发芽的姿态不叫发新而叫做发陈,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所以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可借助这些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
当然,芽菜虽好,但它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有些人喜欢在芽菜里面放点醋或拿它和肉一起炒,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立春吃芽菜切记两条规则:一是少放醋或不放醋,二是少放肉或不放肉。
不放醋是因为酸味的东西有抑制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宣泄生发,因此不仅仅是醋,所有带有酸味的东西,比如果汁等都应该少喝。
而不放肉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滋补了一个冬天的肉,到了春天还接着吃就过了。二是很多动物都是在春天产仔、哺育,为顺应天地之生气,不应杀生。
因此春天芽菜的正确吃法,以凉拌、煮汤最佳,这些吃法最能体现它幼嫩、爽口的特点。绿豆芽和黄豆芽性寒凉,在做芽菜的时候,可适量放一些辛辣、芳香、发散的调料如姜丝,以中和其寒性。而绿豆芽寒性更重,易伤胃气,所以,脾胃虚寒和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不要多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芽菜都适合生食凉拌,凉拌豆类芽菜应先煮熟后再凉拌,而香椿芽最好先用沸水焯烫5分钟左右再凉拌,而且香椿为发物,过多地食用容易诱使痼疾复发,所以慢性疾病患者应该尽量少食或不食。
除芽菜外,也可多吃些韭菜。说起韭菜,早在西周时代就被当作蔬菜食用了。《诗经尔雅》中将它等同于稻米、羔羊,韭菜不仅叶嫩可食,韭菜苔也是风味独特,韭菜花更是脆嫩可口的上等菜,被称为是菜中珍品。六朝时代,文惠太子问周颐怡什么菜最好吃,周颐怡的回答是春初早韭。而清乾隆皇帝则在春季时节,总会吩咐御厨把韭菜包肉饺作为御膳食用,可见其对于韭菜的钟爱。
韭菜和芽菜样,也属于生发性食物,其实,立春之后的韭菜也属于芽菜的一种,最为鲜美可口。《本草纲目》对于韭菜的记载是,春香、夏辣、秋苦、冬甜。因此,早春时节的韭菜最鲜嫩可口。
我们知道,韭菜有养肝功效,这是因为韭菜是辛温补阳之品。辛温就是说韭菜具有发汗解表,让毛孔恢复正常功能的功效。而补阳,则是因为韭菜被誉为补阳草,所以韭菜同时还具有补足肝阳的功能。
关于韭菜的科学吃法有多种,也可用韭菜煮猪血。猪血是养血的,两者配合食用,补血效果更佳。韭菜炒鸡蛋也是补肝肾、益气血的补阳美食。而韭菜与猪肝共炒,气血不足、面色苍白、健忘、失眠的患者应该多吃。
不过,韭菜虽好,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选择食用。易上火的人不宜多食或常吃,有腹泻和消化不良的人同样不宜食用。特别需注意的是,韭菜属于发物,体内阴虚有热和患有眼病、疮疡的人会加重病情,最好不要吃。
当然,除了韭菜,我们还可以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在五色饮食中,青色主肝,多吃一些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能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由于酸味入肝,会导致肝功能偏亢,损伤脾胃,所以酸性食物应该少吃。春季,我们也不能吃油腻和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养阳忌静宜动,春季万物发陈,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应该多去户外锻炼,打打球、踢踢毽子、练练气功等,不仅能怡情养性,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阳气疏散,减少疾病的发生。但要避免运动量过大,以致大汗淋漓。中医有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之说,流汗太多会损耗心血和阳气,而且容易诱发感冒,影响健康。
总之,立春之后的养生应顺应阳气生发的天地之气,帮助人体阳气发散,才能为健康加分。
头痛发热伤于风,按摩食疗得健康
风,是天地之气,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最常见,它是春天的主气。自然界万物的萌生都离不开春风的吹拂。我国古代诗人自然也少不了对春风的描画。如唐代白居易的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唐代杜甫的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宋代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清代袁枚的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等。
尽管风是春绿的信使,但《黄帝内经》中说:风者,百病之长也。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但春天阳气生发,皮肤的毛孔逐渐张开,肌肤腠理变得疏松,人体内的正气抵御外部袭击的能力变弱,风邪容易钻空子。而且风邪极少单独存在,它总是与其他邪气并道而行。与寒同行称为风寒,与热同行称为风热,与湿同行称为风湿,如常见的风寒外感、风湿痹痛等。立春时节,寒气逼人,故多以风寒存在。所以,民间又有着春风如刀刮,死牛又瘦马的说法。
《黄帝内经》中讲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就是说当风邪侵袭人体时,人身体的上部最先受到损害。这是因为风是阳邪,它有生发、向上的特性,当风邪侵入体内后,最先受到损害的是人的头部等部位,引起头痛发热、恶风、咳嗽气喘等症状。尤其是出汗后,又吹冷风,风邪更会趁机而入,感冒自然不可避免。同时,因为风邪善行而数变,既能在经脉和肌肉之间肆意游走,又能上窜抵达头顶,来去迅速,变化多端,会出现游走性关节炎疼痛、皮肤风疹等病征。而且春伤于风,夏必飧泄,所以,春风并非只送暖,千万不要太春风得意!

立春雨水到 养生防病需趁早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