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清明时节养生常识 > 导航 > 清明时节话养生

清明时节话养生

2019-10-12

清明说蔬菜 田间话耕耘

清明时节养生常识。

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如何分辩关于四季养生话题的对错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清明说蔬菜 田间话耕耘”,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根据清明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应抓紧做好瓜豆类蔬菜的育苗定植和大棚蔬菜的田间管理。

播种、育苗:黄瓜、甜瓜、晚熟瓠瓜、菜瓜、豇豆、扁豆、蔓性菜豆、空心菜、苋菜、芹菜、豆薯、小白菜等露地直播;生姜催芽;晚辣椒、夏莴笋、夏甘兰露地育苗。

栽植:露地栽植的蔬菜有黄瓜、西瓜、甜瓜、菜瓜、冬瓜、南瓜、西葫芦、苦瓜、晚瓠瓜、丝瓜、番茄、茄子、辣椒、矮菜豆、豇豆、豆薯、茭白(双晚茭)夏莴笋、空心菜等。

田间管理:塑料大中棚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葫芦,4月中下旬后棚内要昼夜通风,春甘兰、春莴笋,越冬萝卜要清沟排渍;洋葱、大葱、大蒜应追化肥和及时摘苔;胡萝卜、萝卜间苗、追肥;冬播花菜在花球生长期保持10-20℃,喷洒硼砂液;春大白菜喷洒磷酸二氢钾液;露地春黄瓜深中耕、排湿、增温;塑料大棚春西瓜通风降温、浇水保果、摘心、人工授粉;豇豆防沤根、整枝摘心;菜豆施肥、中耕松土;马铃薯追肥培土。

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止茄果类猝倒病、疫病、灰霉病,春大白菜霜霉病、软腐病、炭疽病,瓜类霜霉病及黄守瓜,瓜蚜、黄曲条跳甲等;豆类角斑病及美洲斑潜蝇、蚕豆象、菜蚜、地下虫等;防止老鼠咬食所播的种子。

采收:采收莴笋、甘兰、菠菜、芹菜、白菜苔、小白菜、花菜、韭菜、蒜苔、豌豆;塑料大棚早熟栽培采收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葫芦。

延伸阅读

中秋话养生


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加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容易引起感冒、咳嗽。除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会有皮肤干燥、腹泻、便秘、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那么,

中秋有哪些基本原则呢?

饮食宜忌

中秋节前后气候稍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汽,在饮食上,应少食辣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同时应多吃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食品。体弱的老人还可以多喝一些粥来益胃生津。

中秋节期间,应注重饮食平衡,以保证营养全面。专家提示,不宜过量食用寒凉瓜果,以免造成腹泻,同时,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以防造成大便干结等症。

咋吃月饼

螃蟹和月饼是节日期间的经典美食,但食用不当会有害健康。专家指出,普通人吃月饼应有所节制,若暴食过量,有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出现剧烈腹痛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不超过半块月饼,儿童和老人酌情削减。

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佳品。但螃蟹喜食小生物、水草及腐烂动物,蟹的体表、鳃部和胃肠道均沾满了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食用时一定要认真对待,如果吃蟹不注意卫生,会使人致病甚至中毒。所以,吃
螃蟹要注意:

忌吃生蟹:

螃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吃蟹要蒸熟、煮透,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

忌吃死蟹:

死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扩散到蟹肉中,分解蟹肉中的氨基酸,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吃死蟹可能诱发呕吐、腹泻。除此之外,垂死的蟹也不宜购买。

忌吃久存熟蟹:

存放的熟螃蟹极易被细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烧现吃。万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通风的地方(最好是冰箱中),吃时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

忌吃太多:

蟹肉性寒,不宜多吃。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以免腹痛、腹泻。一般吃蟹一至两个即可,吃完蟹后最好喝上一杯姜茶祛寒。


1 2

春季话保健


春季气候变化多端,因时制宜地进行预防保健,可有效地减少春季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1、着装适宜

因为春季气候时冷时热,气候变化极为频繁,因此应当避寒风,天气稍暖时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要着装适宜,注意保暖,以防外邪的侵袭。

2、早睡早起

春天宜早睡早起,不要恋床,以免久睡越发困倦,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春眠太久,容易加速脑血栓的形成。

3、控制房事

春季来临时,万物复苏,对于人来说,**能力也有增强趋势,因此,切忌因房事而兴奋过度,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

4、防止瘟疫

春季万物苏醒,生机无限,种种病毒、微生物的活力也增强,是春季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要注意开窗通风,注意防寒,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能力。

5、调理饮食

春季的饮食调理至关重要,宜甘甜少酸,饭不宜过饱,酒不可过量,年糕米团不宜多食。春日进补以补肝为主,当归猪肝汤、枸杞猪肝汤、韭黄炒羊肝等,均可根据各人喜好选用。

6、适时外出

春季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空气新鲜,万象更新,宜多到户外活动,到山青水秀的郊外旅游,心情舒畅,心胸开朗,肝气条达,有利于身体健康。

立秋话养生


风俗: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禾谷开始成熟。谚云:“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民间则有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

起居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时,天气仍然很热,但是已没有夏天的温度高,秋天的气候特点为干燥。按照中医理论,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在这个节气,要注意内心平和宁静,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应早卧早起。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

饮食《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又话“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诗人节、香包节、解粽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记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端午节是我国2 000多年来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尤其是农家都悬钟馗像,贴午时符;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小儿则头戴虎形帽,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涂雄黄,以防邪祟的侵犯。还有的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编成五彩丝,五彩丝象征五色龙,名为百索,也称为长命缕,传说可降服鬼怪,系在儿童的脖项、手腕或足踝上。五月五日有两个五字,古称作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也有食五黄、插五端之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它的由来有很多的传说。
纪念屈原
这是最普遍的说法,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他忧国忧民,却遭到奸佞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悲愤难捱,跳入湖南的汨罗江而死。民众为屈原精神所感召,在这天划龙船寻找屈原的尸首,并将粮食、肉粒用竹叶包裹后投入江水中,以防蛟龙水兽、鱼虾吞食。沿袭至今,便有了今天的端午赛龙舟和吃粽子的风俗习惯。据文献记载,到了唐代,过端午节已十分盛行,当时的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传谕各地纪念屈原,并在端午节那天进行较正统的纪念活动。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宰相,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矣,赐子胥死之。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之后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此说法在江浙一带较为流传。
纪念孝女曹娥
有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的故事。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嚎哭。过了17天,在农历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百越民族祭祖
根据大量出土文物考古研究证实: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据专家推断这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释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繁衍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也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消毒避疫
根据古籍记载以及历代传说,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阴阳争,血气散,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因为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因此蚊虫苍蝇孳生,传染病很容易发生。而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也就是五种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来去除各种毒害。并且流传了许多在这一天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所以端午节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端午吃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相传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粽子是端午节的特有食品,现如今粽子的种类繁多,就造型而言,有三角形、锥形、枕头形、棒形等;就口味而言,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吃食蘸白糖、玫瑰酱),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就米料的选择多是用纯糯米制成的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就辅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和花色品种的,有莲蓉、豆沙、五仁、栗蓉、枣泥、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等;粽叶的选择则因地而异(南方用鲜竹叶,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
精美粽子两款
小枣糯米粽
原料:糯米2 kg,粽叶200 g,小枣100 g,葡萄干适量,丝草30根。
制法:1. 糯米淘洗干净静置2 h,小枣、葡萄干清水洗净,粽叶入沸水锅烫煮后用清水浸泡。
2. 取粽叶两张,折叠成漏斗状,放入2颗小枣、3粒葡萄干,舀入50 g糯米,将粽叶上端折叠裹紧,呈三角形。然后用丝草扎紧防散。
3. 锅内放入水,将粽子整齐排入锅内,用旺火煮3 h转微火焖煮2 h即成。
特点:清香扑鼻、吃口软糯。
金银五仁粽
原料:糯米1 kg,黄米1 kg,五仁(核桃、瓜子、花生、松子、芝麻)适量,粽叶200 g,丝草30根。
制法:1. 将粽叶入沸水锅烫煮后用清水浸泡10 min,取出后放入清水中待用。
2. 糯米、黄米分别淘洗干净静置2 h,五仁洗净。
3. 取粽叶两张,折叠成漏斗状,舀入25 g糯米放入适量五仁,再舀入25 g黄米,然后将粽叶上端折叠裹紧,最后用丝草扎紧。
4. 锅内放入水,将粽子生坯整齐排入锅内,水要浸没粽子,用旺火煮3 h转微火焖煮2 h即成。
特点:黄米似金、糯米似银,吃口黏糯,营养丰富。
制作粽子的几个要领:
1. 米要洗净、泡透。
2. 粽叶要泡软。
3. 包裹粽子时量要适中、个头均匀。
4. 要捆扎结实。
5. 煮制时水要加足,水要没过粽子。
6. 煮制时间充足。大火、小火要合理运用(大火烧开,小火长时间焖煮)。要煮熟、煮透(一定要焖煮)。

清明时节 清明谚语知多少


不知不觉我们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气,同时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那么关于清明时节都有哪些有趣的谚语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清明节谚语究竟有哪些吧!

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那么究竟有哪些谚语预示着天气呢?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说蔬菜 田间话耕耘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