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教你冬季如何养生 > 导航 > 十指养生方法

十指连心 教你如何从手指变辨疾病

教你冬季如何养生。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进行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十指连心 教你如何从手指变辨疾病”,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说“十指连心”,这表示手指和我们的心有着不可分的关系,而中医认为人体的器官都是想通的,手指与人体的五脏想对应着,所以想要身体健康那么不能忽视手指上的小疼痛,因为不同的手指疼痛预示着身体可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疾病。

拇指疼痛 心脑血管疾病和头部疾病

拇指鼓槌状,容易患先天性心脏病或支气管扩张等胸部疾病。

拇指第一节较短,且过于坚硬不易弯曲,易患中风、头痛及心脏疾病。

拇指第一、第二节散乱多纹,指节纹散乱不清,易患头部疾病。

拇指过于薄弱,且出现弯曲现象,易出现神经衰弱、头痛失眠、纳差等症状。

当大拇指感到酸痛时,就说明这些身体器官累积了过多压力,除了要戒烟戒酒、补充睡眠之外,还可以通过按摩大拇指指尖和指甲边缘两侧来进行治疗。

老人由于肢体末梢神经感觉较差,对这类疼痛不敏感,还需要观察是否有咳嗽、气喘、胸部胀满、心慌、心烦等状况,可经常按压双手拇指,刺激心肺经络,缓解症状。

12345

yS630.Com相关推荐

十指放血有什么好处


放血疗法是中医中的治疗方法之一,根据《内经》中所述,医者根据病患病情对病患某些部位浅表血管放血,从而实现活血顺气的目的,从而缓解并治疗某些疾病。那么,十指放血疗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十指放血疗法都有哪些好处呢。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中风患者可以采取十指放血疗法,这种说法对吗。

一、放血好处——退热作用

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肺热。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

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二、放血好处——止痛作用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

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

三、放血好处——解毒作用

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疮疡痈疽等。

四、十指放血治中风?

中医放血疗法是一种传统疗法,用于一些急性病症。从中医的角度看,“放血疗法”确有醒脑、平肝息风的作用,对于血压过高昏厥、突然出现的神志不清、暴怒引起的昏厥等有醒脑作用。但首先这种方法就存在感染的风险,而对于大面积脑出血、脑梗死、形成脑疝的患者,“放血疗法”基本没有效果,家属最需要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送患者去医院。

一旦发生脑中风,一定要及时送往医院,为进一步治疗和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家中有人突发脑中风症状时,首先不要惊慌,应先让患者保持静卧,如发生呕吐,应及时清理口腔及喉部的呕吐物,头偏向一侧,以免分泌物误入呼吸道或堵塞气管。然后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急救。

十指发麻是怎么回事


生活当中,我们的手指帮助我们完成大部分的工作和生活举止。但是很多的人其实并不会十分在意手指出现的问题。例如十指发麻。很多朋友遇到这种情况之后,会认为手指比较劳累,随便揉一揉就不管了。其实当我们出现十指麻木的时候,很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征兆,还需要我们警惕起来。

十指麻木介绍

上肢神经卡压:一是,常有夜间麻醒史,醒后活动可好转。严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缩,影响手的精细动作,这是因为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即所谓的“腕管综合症”;二是环、小指的麻木疼痛,也可有夜间麻醒史,,环、小指的屈指力下降,影响精细运用。这是因为神经在肘部受到卡压,即所谓的“肘管综合症”。

导致原因

颈椎病

引起手麻最常见的疾病就是颈椎病,它是中老年人好发的疾病之一。当人步入中年以后,一些器官往往会发生退行性变,当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以后,往往会导致颈椎间盘突出或是关节突发生增生或肥大,这些突出的颈椎间盘或增生的关节突一旦压迫邻近的颈神经根时,便出现了颈椎病。颈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觉异常以外,还伴随其它症状,如:颈肩部骨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动障碍等。确诊颈椎病并不困难,只要照一张X光片就可以了。另外还有一种检查颈椎病的简单方法,一个人托患侧头部,一手握患侧上肢,将其外展90°,两手同时向反方向推拉,有放射痛或麻木者可初步确诊为颈椎病。

中风

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见疾病便是中风。《卫生宝鉴·中风门》曾说:“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内有中风之疾。”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阔情志。虽然手指麻木不一定会发生中风,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来说,如果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且患者平时又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的发生。

更年期综合症

进入更年期的妇女有时候也有手麻的现象,但是并不明显,随着更年期的结束,手麻现象就会随之消失。

总之,手麻症状的确诊,还需参考颈椎片、肌电图等辅助检查才能明确论断。一旦确诊,如若症状尚轻,则经正规的非手术治疗,均可有不同程度好转,如若症状明显,并出现手内肌明显萎缩,则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阻止病情发展,以免造成手内在肌不可逆的严重萎缩,导致手的功能严重障碍。

治疗方法

看病难,吃药贵,这是如今老百姓非常头痛的问题,很多中老年人积攒了几十年用来养老的钱,现在全部花在治病上,却没有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那么,除了学会并习惯科学的生活方式如饮食,锻炼,保健等。更为重要的是深入了解,正确选药才是根本。

临床资料显示:手脚麻木的患者都是有心脑血管中风,、糖尿病,高血压,颈椎病,腰椎病,风湿,类风湿,脉管炎,神经炎等发病所致。而往往患者关注的却是原发病的治疗,没有把手脚麻木当成独立的疾病去治疗,忽略了手脚麻木致残的危险信号。

今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手脚麻木作为独立病变,别列为一项疾病而成为国际医学科研项目之一。

大风肽的问世填补了手脚麻木无法治愈的医学空白,给手脚麻木,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带来福音。一经问世便在国际医学界引起极大轰动,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大风肽列为治疗手脚麻木的唯一的一个专业产品。

中医如何从观察耳朵色泽来辨疾病?


耳朵暗藏哪些健康秘密呢?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耳朵的相关区域也会出现反应。中医早就有通过观察耳朵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病症的方法。看中医如何从观察耳朵色泽来辨疾病?

在《黄帝内经》中就有 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说法。中医早就有通过观察耳朵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病症的方法。

耳朵暗藏哪些健康秘密呢?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耳朵的相关区域也会出现反应。

正常人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可能是由于机体肾精不足;耳朵颜色淡白的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则有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如果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表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人、哮喘病人等。

望耳只是中医望诊 的一部分,判断身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应当结合全身的其他表现。即使平日里自己观察,也不可盲目照书诊断,杞人忧天。

如何通过大便辨疾病


通过大便的形状、颜色、味道可判断疾病,可以大致了解下患病位置或者疾病严重程度,那么如何通过大便判断疾病?以下从大便的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为大家介绍。

一、通过大便的形状判断疾病

球形硬便,见于习惯性便秘,老年排便无力。

细铅笔状便,多见于肛裂、痔、直肠癌。

扁平带状便,多见于食入矿物油,结肠紧张亢进,肠道狭窄。

粘液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发炎时,如痢疾、急性血吸虫病、肠套叠、结肠炎、回肠炎。

粘液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结肠肿瘤、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米泔样便,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

水样便,见于食物中毒、婴幼儿腹泻、急性肠炎、急性肠道传染病。

胶冻状便,见于肠易激综合征。

二、通过大便的颜色判断疾病

大便呈鲜红色,见于结肠息肉、结肠癌、肛裂及痔疮等出血。

黑色大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柏油样),服用活性碳、铋、铁剂等。

灰白色大便(白陶土样),见于梗阻性黄疸、服用硫酸钡。

(暗)绿色大便,见于婴幼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服用甘汞、食大量含叶绿素的植物性食物等。

三、通过大便的味道判断疾病

恶臭味:粪便恶臭且呈碱性时,乃因未消化的蛋白质发生腐败所致。多见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结肠或直肠癌溃烂等。

鱼腥臭味:见于阿米巴性肠炎。

酸臭味:当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呈酸臭味。

食入肉类食品过多时,可产生大量靛基质、粪臭素,出现强烈的粪臭;多进食蔬菜时则臭味较小。

看手指能辨人体寒热


导读:古人说:望而知之,谓之上工。即是说高明的医生应该从人体形态外在的变化上,来推察病情。通过观察手指的"月亮痕"状况,便可以判断人体体质寒热的变化。

月亮痕是指手指甲根部白色的圆弧形。健康人一般除小指外均有,而且拇指月亮痕高度为3毫米,其余三指月亮痕高度为2毫米。体内大寒性质时,十指均无月亮 痕,而且指甲下灰暗,手指发凉,并且怕冷畏风。体质寒性时则两个拇指有此痕;偏寒体质则无名指及中指的月亮痕变矮消失,大拇指、食指的月亮痕高度也在2毫 米以下。

而体质大热时,各个手指的月亮痕均出现,而且有的高度可以超过3毫米,甚至超过指甲长度的1/2。热性体质者9个以上的手指出现月亮痕,而且高度大多超过3毫米。偏热性体质都有7-8个手指有月亮痕,高度则大都在正常范围以内。

人的体质有寒热之分,如何区分人体属热证还是寒证,比较简单的检测方法是:若感到喝热水舒服,大体属寒证,一般来说,虚寒体质的人基础代谢率低,体内产热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季也是冷的,他们面色较常人白,很少口渴,也不喜欢接触凉的东西,包括进空调房间。


若感到喝凉水舒服,大体属热证,实热体质的人代谢旺盛,产热多,经常脸色红赤,口渴舌燥,喜欢吃冷饮,易烦躁,常便秘。

认识自己的体质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分,先认识自己的体质,再配合相应性质的食物,便能达到保养身体之效。

寒冷体质

"寒体质"的人,产热能量低,所以手足较冰冷,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容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白,肤色淡,口淡无味,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即使炎炎夏日,进入冷气房也会觉得不适,需要喝杯热茶或加件外套才会舒服。这类体质的人饮食上宜选择偏温热者。

体质属冷性,较怕冷,偏向贫血症,若食用寒凉性食物时,则将使其冷症更严重,由于四肢之冰冷感增加,促使末稍血液循环不良,造成即使在天暑之际,仍有手足麻痹之感觉,一到冬天则受寒冷环境之影响疼痛更剧。



温热体质

"热体质"的人,产热能量增加,身体较有热感,脸色红赤,容易口渴舌燥,喜欢喝冷饮,小便色黄赤而量少,进入冷气房就倍感舒适。这类体质的人不太适宜服用温热性质的饮食,反而吃一些寒凉滋润的食物,方能维持身体之平衡,感觉舒服,减少全身性的热感。

体质虚与实"体质虚"是生命活动力衰退所造成,人的精神比较萎靡。"体质实"则容易发热、腹胀、烦躁、呼吸气粗,容易便秘。

除了以上分类外,体质还有寒热虚实交杂的可能,约略可分"寒与偏寒","热与偏热",又或以一般来区分。

说到食物属性,中医有所谓"四气",这是指食物进入体内,会产生"寒、热、温、冷"的作用,如果不温不热,不寒也不凉,则归属于"平"性,而每种水果,都有其属性,一般分为"温热"、"寒凉"、"甘平"三类。

教你从眼屎状况 辨别身体疾病


当眼睛发生某些疾病时,眼分泌物就会发生数量或者性状的改变。通常人们观察到分泌物明显增多的同时,还会感觉一系列不舒服,如晨起睁眼困难、视物模糊等。这时候,分泌物的成分除了上述内容,会含有较多脱落的组织细胞、炎性细胞、血管渗出物、病原体等。

异常分泌物主要有5类

根据分泌物的黏稠度、颜色等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样、黏性、黏脓性、脓性、血性分泌物等。不同性质的分泌物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眼部疾病的大概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水样分泌物

为稀薄稍带黏性的水样液体,这种分泌物增多往往提示病毒性角结膜炎、早期泪道阻塞、眼表异物、轻微外伤等。儿童由于鼻梁骨发育尚未完全,部分孩子可能有内眦赘皮,伴有倒睫,常引起眼部刺激症状,并有水性分泌物增多。老年人若眼睑位置异常,如睑内翻、睑外翻等,也会引起水样分泌物增多。

黏性分泌物

常出现在干眼症和急性过敏性结膜炎病人,常表现为黏稠白色丝状物质,与常用的胶水性状十分相似,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异物感、眼痒等症状。尤其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清晨醒来时,孩子常说可以从眼睛里拉出丝来,常常就是黏性分泌物。

黏脓性分泌物,为较为黏稠的,略带淡黄色的物质,这类分泌物增多,应考虑慢性过敏性结膜炎、沙眼的可能。


脓性分泌物

是最应引起重视的问题!脓性分泌物的出现常提示有细菌的感染,须及时到医院就诊。新生儿出生34天内,如果双眼发现大量脓性分泌物,高度提示淋球菌性结膜炎,俗称脓漏眼。化脓性泪囊炎的患者,也常出现脓性分泌物,一般集中在内眼角。

血性分泌物

如果发现眼分泌物呈淡粉色或明显的血红色,应该考虑眼睛外伤。眼分泌物呈淡粉或略带血色,应考虑急性病毒性感染,这时患者同时会伴有眼睛红、耳前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一眼从五指看穿全身疾病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观察手指预测疾病的方法属于中医的“望诊”,这种方法对疾病有预测作用。简单易测,即便不是专业人员,只要懂点技巧,也可以照葫芦画瓢,看看自己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做出相应调整。

看大拇指测心脑血管疾病

大拇指对应的经络是肺经,对应器官为心脏和肺。由下至上,它被一道横的指节纹分成了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两部分。如果这两部分有很多散乱的指纹或是指节纹散乱不清,容易得头部疾病;第一指节较短,而且坚硬不易弯曲,容易得中风、头痛及心脏疾病;手指瘦弱弯曲,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头痛失眠的问题。



看食指测消化系统疾病

食指对应经络是大肠经,对应器官是胃、肠等消化器官。食指苍白瘦弱、指间漏缝,容易劳累疲乏、精神不振,易得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食指根部有散乱纹路,代表身体消耗过多,抵抗力弱。



看中指测循环系统疾病

中指对应的经络是心包经,对应器官是五官和肝脏。中指三个指节不对称,第二指节偏长,说明钙质代谢功能欠佳,易得牙齿、骨骼方面的疾病;中指苍白细弱,说明心脏功能较差,很可能有贫血方面的问题;中指弯曲,指间漏缝,提示循环系统功能较差,肠道功能不佳。



看无名指测肾脏功能

无名指对应经络为三焦经,对应器官为肺和呼吸系统。无名指第一指节过于粗壮,很可能是内分泌失调;第二指节过长,说明筋骨较弱;整个手指太短,很可能肾功能不佳,元气亏虚。



看小拇指测泌尿生殖功能

小拇指对应经络是心、小肠经,对应器官是肾脏、循环系统。小拇指苍白细弱,易得吸收不良或排便不畅等肠道疾病;手指短小,提示肾气不足,易得头晕、耳鸣、腰腿酸痛等病;手指短小或过度弯曲,提示有性功能、生育功能方面的障碍。

不管怎么说,这种方法也只是预测疾病,如果担心自己有这方面的隐疾,可以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便错过最佳治疗期,也可以对症做适当的食疗调整。

十招教你辨别宝宝疾病


宝宝生病是难免的,妈妈无需着急,只要平常对孩子细心一点,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孩子就不会太痛苦,妈妈也不会太烦恼了。一些疾病的早期发生阶段,身体会有所变化。如果孩子有了疾病苗头,就要早就医,而不应轻信营养品或保健品的宣传广告。

1、体重异常:

本来胖乎乎的小脸慢慢地消瘦下来,躯体和四肢的皮下脂肪变薄了,甚至有点皮包骨头的感觉;较长时期内,孩子体重增加不明显,或几乎不增加。这些情况多见于食量小,消化吸收能力较差的孩子,也可见于孩子疾病过后的恢复期。

2、身高异常:

较长时期内,孩子增高不明显或个头几乎不增长。这种情况常见于生病之后,或有明显挑食或偏食的孩子,也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经常睡觉很晚。

3、面色异常:

孩子面色苍白或萎黄,皮肤弹性差,或有较严重的皮肤损害,如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汗毛脱落,出现皮下出血点,出现乌青块。在排除皮肤病等疾病的情况下,出现这些症状可能与某些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有关,如铁、锌或维生素C、B1缺乏,也可能与食物过敏有关。

4、头发异常:

有些孩子头发稀少无光泽、枯黄易断裂,或出现白发、枕部脱发等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与营养不良、某些微量营养素缺乏有关,也可能与中医讲的气血虚弱等因素有关。

5、视力异常:

在昏暗的光线下视物不清,眼睛干燥,经常眨眼,经常有眼屎,眼睛易疲劳。这种情况可能与孩子不爱吃蔬菜,尤其不爱吃绿色蔬菜和胡萝卜等原因有关。

6、出牙异常:

有些孩子出牙迟,一岁时8个乳牙还没出齐,到了2岁,乳牙还不到20个;有的孩子乳牙掉后新牙迟迟不出;有些孩子囟门闭合迟,走路迟、说话迟。这些情况可能与维生素D、钙或蛋白质缺乏有关,也可能与中医讲的先天不足、先天肾虚有关。

7、食欲异常:

孩子味觉减退,食欲不振;有的孩子有异食癖,如吃泥土、纸张或墙壁灰等物质。这种情况可能与缺乏微量元素锌等有关,也可能与肠道寄生虫有关。

8、口腔异常:

有些孩子口内有异味;经常出现口角炎、唇炎、口腔炎;舌头发胖,有的成地图舌(舌头表面看起来像地图);消化能力差,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症状,有时也会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症状。这种情况可能与维生素B2、B1缺乏有关,也可能与经常给孩子吃温热性的食品或油炸食品有关。

9、精神异常:

表情淡漠、不愿说话、不喜欢活动;或烦躁不安,或时时哭吵;睡眠时头部多汗,睡眠不踏实,易醒,经常翻来翻去,时有惊跳或突然啼哭。这种情况可能与营养不良、缺乏某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有关,也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

10、血色异常:

孩子的嘴唇、眼结膜、口腔粘膜颜色苍白;手指甲血色差,用手轻轻压迫甲盖,放松后甲盖的血色恢复慢;经常诉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些情况可能与微量元素铁,或B族维生素中的叶酸缺乏有关。

孩子经常不明原因出血:刷牙时牙龈出血,不小心碰到鼻子或天气干燥时鼻子出血等等。这些情况可能与维生素C缺乏有关。

如何从舌觉异常辨治脂肪肝


舌觉异常辨治脂肪肝

舌觉异常是指舌的自我感觉异常,其内容包括化学性感觉(如苦、甜、咸等)及舌的物理性感觉(如痛、冷、腻等)。中医认为主要包括舌味觉改变及舌部的冷、热、痛、痒等异常感觉,从舌觉异常辨病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一、舌苦

自觉舌有苦味,共诊36例,均为血脂偏高及b超证实为脂肪肝者。临床多有腹胀胁痛,眩晕耳鸣,或大便秘结,咽干口燥,舌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但多数仅有口苦便秘,余症缺失。盖苦为胆味,与肝之疏泄有关;苦属火,火盛则口苦。《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治当清利肝胆、疏肝解郁,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当归、泽泻、黄芩、栀子、草决明、大黄、白芍、郁金、川楝子、公英、败酱草、山楂、莱菔子。以上病例用药后略有好转,经2~4个月治疗全部治愈。

二、舌甘

自觉舌上有甜味,共治29例,均经血脂及b超确诊。临床多有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恶心,面色淡黄,或便溏不爽,身体困倦,舌白腻或厚,脉缓或濡,但亦有症状不明显,仅舌感甜味者。舌甘甜多为湿浊上泛,与脾关系密切。脾喜燥恶湿,湿易困脾,气机被阻,血脂失于正常运化,积于血中为痰为瘀,痹阻于肝,发为脂肪肝。治当芳香化浊,方选三仁汤、茵陈蒿汤化裁:杏仁、苡仁、白蔻仁、厚朴、半夏、云苓、佩兰、茵陈、滑石、大黄、当归、草决明、郁金、赤芍、通草、豆卷、藿香。疗程2~3个月,均痊愈。

三、舌淡

口中自觉无味,即味觉减退,或味觉迟钝不敏锐,多与脾胃失于健运有关。《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中医临证备要口唇症状》云:口淡无味,饮食不香。临床常见胁腹胀满,食欲不振,或吐或泻,四肢倦怠,嗳气时作,舌白或腻,脉缓或细弱,共诊31例,均经血脂及b超检查确诊。治当健脾益气,方选参苓白术散、异功散加减: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山药、扁豆、苡仁、砂仁、木香、当归、草决明、山楂、莱菔子、枳实、荷叶。经2~4个月治疗,27例痊愈,4例好转。

四、舌酸

自觉舌上及口中时有酸味,但无酸水泛出,共诊治18例,均由血脂和b超确诊。多由脾运失常,食滞不化,或暴食伤脾,食积肠胃,肝脾不和,浊气上泛所致。虞抟《医学正传》说:亦有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肝胃不和,气滞湿阻,痰停血瘀,痹阻肝络,故见脘腹时痛,胁胀欲呕,嗳气嘈杂,大便不调或腹痛下利秽浊,舌厚腻或黄,脉弦滑或沉实。治以攻积导滞、行气消痞,方选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化裁:大黄、枳实、神曲、麦芽、山楂、云苓、木香、槟榔、陈皮、黄芩、泽泻、黄连、莪术、三棱、砂仁、当归、草决明、荷叶、香附、郁金。治疗1~3个月均治愈。

五、舌咸

自觉舌上有咸味,甚则有咸味痰涎排出,共诊治23例。咸味入肾,一般说来舌咸多与肾虚或寒水上泛有关。如《通俗伤寒论》说:口咸吐白沫者,肾水上泛,《张氏医通》认为:口咸,肾液上乘也;口咸也与七情、五味太过有关:夫口之多病或见酸、苦、甘、辛、咸味,原其所因,未有不因七情烦扰、五味过伤所致(《医学正传口病》)。脂肪肝发病多以中年和老年前期为多,此时往往处于生理性肾虚状态,或因劳神过度,生活无序,脏腑功能受损,久必及肾。肾精亏虚,阴阳失衡,水不涵木温土,血脂失于正常运化,形成高脂血症,痹阻于肝。常见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耳鸣耳聋,胁腹痞满。若肾阳虚者见畏寒肢冷,遗精早泄,性欲淡漠,或伴面目浮肿。治当温阳补肾,方用右归丸加减:熟地、菟丝子、杜仲、肉桂、制附子、山药、枸杞子、山萸肉、制首乌、香附、枳实、山楂、荷叶、桑寄生、女贞子、鹿角胶。若肾阴虚见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或数,治当滋补肾阴,用左归丸化裁:熟地、丹皮、山萸肉、山药、泽泻、山楂、龟胶、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天冬、莱菔子、当归、枳实、荷叶。以上病例2~4个月后全部治愈。

六、舌辛

自觉舌上有辣味,或麻辣或腥味,临床少见,诊治4例,均由血脂与b超确诊。以心胆不宁,无形气火夹痰浊为主,符合脂肪肝发病机理。《通俗伤寒论》:口辛者,肺热入胃,朱丹溪说:肺热口辛,宜甘桔汤、泻白散。临床见脘腹痞满,胸闷气短,或痰涎壅盛,不能平卧,甚则面目浮肿,大便不实,舌质暗苔薄腻,脉弦滑。治当泻肺清热、疏肝和胃,方选泻白散、柴胡疏肝散加减:黄芩、半夏、桑白皮、地骨皮、陈皮、莱菔子、白芥子、香附、郁金、川楝子、草决明、泽泻、山楂。以上4例1~3个月均治愈。

七、舌灼热疼痛

舌上有火烧样疼痛感,诊治6例,多因火邪内盛所致。常与舌尖红赤、口舌生疮同时出现,酒精性脂肪肝多有此种舌觉。常伴胸脘闷热,呕恶少食,大便秘结,目赤头昏,舌红少苔或干燥缺津,脉弦细或洪大。治当清热解毒、疏肝泻痞,方选白虎汤、凉膈散加减:生石膏、知母、生地、白芍、大黄、栀子、泽泻、赤芍、丹皮。以此进退,其中5例2个月后治愈,1例3个月后好转。

八、舌麻

指舌麻木而感觉减退,甚则刮、戳、搔其舌,麻感仍不解,共诊治7例。舌麻多血虚、肝风、痰阻等,《辨舌指南》说:舌麻者,血虚也。麻木而伸不出者,内风挟痰也皆宜柔润、养血、熄风。挟痰者,兼豁痰、宣痰。若脂肪肝兼血虚,乃因心绪烦扰,忧思暴怒,阴血暗耗也,常见头晕目花,心悸健忘,盗汗虚热,面色暗黄,舌苔薄白,舌质淡或有齿痕,脉细缓或细数。治当养血通络,方选四物汤、二至丸加减:熟地、当地、白芍、川芎、女贞子、旱莲草、制首乌、草决明、枳实、泽泻、山萸肉、山楂。若夹痰者,倦怠乏力、脘腹痞满、呕恶少眠,舌苔薄腻,脉弦滑。治当化痰解郁,方选逍遥散、温阳汤化裁:柴胡、当归、云苓、白术、郁金、半夏、竹茹、枳实、陈皮、黄芩、莱菔子、白芥子、山楂、大黄、香附、草决明、槟榔。

九、舌胀

自觉舌体肿胀,但未必见舌体增大,诊治9例。脂肪肝患者多有肝郁气滞,日久化火,木火上炎,故有舌胀之感。常伴失眠心悸,胸胁满闷,或心下痞硬,嗳气频作,舌淡苔薄,脉弦有力。治当疏肝理气、清泻热结,方用大柴胡汤、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实、大黄、香附、郁金、川芎、陈皮、黄连、连翘、莱菔子、草决明、山楂。以上9例1~4个月均治愈。

十、舌涩

指舌上有食生柿子的感觉,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主要为燥热伤津所致,共诊治14例。脏腑阳热偏盛,气火上逆,或燥热伤津,致舌干涩。陈无择《三因方口病证治篇》说:烦、燥则涩;清代唐容川《血证论口舌》中指出:舌涩是风热,通圣散去芒硝、大黄治之。脂肪肝见舌涩与肾虚失衡,主水及气化功能失调有关。此时水不涵木,脾失运化,津液不布,痰浊、血瘀痹阻血络。常见咽干口燥,胁胀而痛,午后潮热,或耳鸣耳聋,大便秘结,舌红少苔或中剥为地图舌,脉细或弦。治当滋阴润燥、化痰解郁,方选增液汤、逍遥散化裁:玄参、生地、麦冬、石斛、北沙参、当归、白芍、柴胡、栀子、天冬、陈皮、香附、郁金、草决明、荷叶、竹叶。以上病例均于1~4个月间改善或痊愈。

中医望牙辨疾病


窥一斑,知全豹。这在中医理论中多有体现,比如看指甲、面色、唇色等都能帮助辨病,而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方法,观察牙齿及牙龈情况,也有类似的作用。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齿乃骨之余。齿与龈和肾﹑胃及大肠都密切相关,因此观察齿和龈可以初步测知肾和肠胃的病变。中医学里的温病学派就对辨验齿龈十分重视。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 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如果一个人牙齿发育不好,通常肾也不好。如成人牙齿稀疏、齿根外露或伴有牙龈淡白出血、齿黄枯落、龈肉萎缩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同时要警惕有无肾脏方面的疾病。

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 中医认为,牙龈与胃肠相关。如出现单纯的牙龈红肿,多是胃火上炎所致,也可能与胃炎有关;如果红肿的同时,还伴有牙齿松动、强烈口臭等症状,多为牙周病。患此病的原因,除了钙质摄取不足或刷牙刷得不干净外,也与过度疲劳造成免疫力降低有关。

牙龈出血,肠胃消化不好 牙龈容易出血的情形不仅会发生在牙龈炎或牙周病患者身上,肠胃不好的人也有这种倾向,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牙缝变宽伴随牙龈出血,在糖尿病、甲亢等疾病中常见;如在生病过程中,出现牙齿变黑或有寒冷感、牙齿变长而污垢、齿瓣变黄如豆瓣色,多预示着疾病变得严重,应提高警惕。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标志之一 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不坚固,而牙槽骨的不坚固多由骨质疏松导致。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提早预防,如提早服用钙片,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并经常叩齿。另外,牙齿松动脱落和牙齿不洁可能意味着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有调查显示,掉牙多的老年人中风的风险很高。因此,多做咀嚼,可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反过来说,心脏本就不太好的人,也更要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中医教你如何从嘴唇看健康


人的嘴唇其实也是一个反应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指示。不一样的唇色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健康情况。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人学习一下如何从人的嘴唇看出一个人的健康问题。

一、嘴唇为淡白色

提示:

你的身体里不论是气还是血,都是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因为它们都没有充盈到足够让你的唇显示出那种本来该具有的淡红色来。

常见不适:

乏力、困倦、背痛、性欲低下等。

防治方法:

1.加强营养比较高物质的摄入,不要再度挑食,不要再想着减肥,生命比苗条更重要。建议食品:鱼肉、鸡肉、牛肉、羊肉、鸡蛋等。

2.带红色内皮的花生,每天适当嚼服,不限量。干枣,至少一天十五枚以上。

3.不要过度熬夜,那样会加剧你本已不足的能源的破坏性消耗。

12345

中医教你如何预防耳朵疾病?


耳朵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果听力丧失,相当于与世隔绝。耳朵是人体五官当中的听觉器官,但耳朵疾病在困扰着很多人群。今天我们来看看中医如何教你来预防耳朵疾病?

耳朵是人体五官当中的听觉器官,但耳朵疾病在困扰着很多人群。预防耳朵疾病,中医教你以下几招!

耳朵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果听力丧失,相当于与世隔绝。据了解,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至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其实,除了先天性的听力丧失外,许多耳病在生活中是可以预防的。你常掏耳朵吗?

1、戒除掏耳朵的习惯

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2、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

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3、夏季游泳前需作体格检查

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4、耳廓外伤、冻疮时要严格防止感染

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5、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

例如放爆竹,因为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聋,而爆炸声会造成爆震性耳聋。

6、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为它们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

7、避免打击头部

更不可掌击耳部,击打头部可并发听力损害,而掌击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8、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

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9、是否适合坐飞机

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10、谨防其他疾病

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耳聋者,临床上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故对有这些病的患者应监护其听力。

11、定期检测听力

老年性耳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所以,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

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治疗。

十指连心 教你如何从手指变辨疾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