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养生宜分三个时间段 > 导航 > 春季养生宜分三个时间段

春季养生宜分三个时间段

2019-11-06

内科急症高热治分三段说

春季养生宜分三个时间段。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进行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内科急症高热治分三段说》,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对于内科急症高热的病因,笔者同意“毒寓于邪、毒随邪入、邪由毒生”的机理,赞同“寒温统一论”的观点,主张将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融为一体的辨治方法。参照外地经验,结合个人多年体会,自创了一种综合辨证方法——“阶段辨证”,即将发热分为初热期、高热期和余热期三个阶段,并自拟三个基本方分而治之,兹将其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初热期

指发热初起,邪气在表。证见发热恶寒,头痛,全身酸痛,鼻塞,咳嗽,咽痒或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多浮或浮数。治宜疏解表邪,方用自拟“葛苏银翘汤”:葛根30g,金银花15g,连翘12g,苏叶、荆芥穗、防风各10g,生甘草6g。方中以葛根解肌退热;银花、连翘既有清热解毒之功,且清中有透,具辛凉透表之效;苏叶、芥穗虽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葛根、银、翘同用,可增强辛凉透表之力;防风散风解表,为“风药中之润剂”,动物实验证明有中度解热作用;甘草调和诸药,众药合用具有解肌透表,疏风散热之功。

药物加减:若头痛剧烈者,加蔓荆子、僵蚕各10g,以疏风止痛;发热汗不出者,加麻黄、羌活各5g,以发汗解表;咳嗽明显者,加炒杏仁、前胡各10g,以宜肺止咳;伴呕恶腹胀、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各10g,白扁豆15g,以化湿和中。

2、高热期

此期是整个发热病程的关键阶段,应引起特别重视。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体温高达39℃以上,以身体灼热、面红目赤、烦渴,脉数等为特征,具有发展快、变化速、来势凶、病势重、威胁大等特点,因此必须采取“截断扭转”法。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方用自拟“柴葛苦苓汤”:柴胡、葛根、土茯苓、黄芩各30g,苦参20g,生大黄10g,生石膏60g。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或鼻饲,病情急重者可日服2剂,分7次服,热衰改日服3次,热退改日服1剂,均温服。或将每剂药煎成1000亳升,分4次保留灌肠,凡13~16岁用量减10%,6岁~12岁或60岁者减20%,5岁和70岁者减30%。柴葛苦苓汤是在《伤寒六书》陶氏柴葛解肌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柴葛解肌汤原为外感邪传三阳之证而设,其药物组成偏于解表而逊于清里,适应病证仍属邪在肌表,由于高热之因为“毒寓于邪、毒随邪入”,故清热解毒应贯穿于治疗高热的全过程。从上述思路出发,于拟方时去掉了某些辛温药物如羌活、白芷、生姜、大枣,加入了几味清热解毒之品如苦参、土茯苓、生大黄等。苦参,《本草正义》言其“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土茯苓,《本草正义》说可“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大黄,不仅能泻下,还具有泄热、泻火、解毒、祛瘀等作用,并且有较强的抗菌消炎功能。笔者体会,大黄是治疗内科急症高热最常用的主要药物之一,在高热期间,即使大便正常,亦可放胆使用。由于本方多苦寒之品,有败胃及伤正之弊,故用量要适中,中病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对素体虚弱或正气已衰、高热稽留不退的患者,可采用扶正与祛邪并重的治疗措施,即在给解毒、通腑、除热的同时,加用益气生津之品。

药物加减: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加知母20g;高热烦燥、时有抽搐者,加羚羊角粉;热盛伤阴,加人参、沙参、石斛等;上焦热盛、咳嗽喘急、痰色黄稠者,合麻杏石甘汤加鱼腥草30g;咽喉肿痛加山豆根10g、马勃10g、玄参15g;关节红肿热痛者加秦艽、忍冬藤各30g,生地20g;大便脓血者加白头翁30g、黄连10g;小便涩痛者加滑石30g,竹叶10g,扁蓄、瞿麦各15g。

3、余热期

此期指病程日久,邪恋正虚阶段。证见夜热早凉,或持续低热,手足心热,体弱乏力,口干舌燥,神疲欲睡,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养阴、清泄余热。方用自拟“生脉增液汤”:党参15g、太子参、麦冬、五叶子、沙参、玄参、生地各12g,知母、竹叶各10g,生甘草6g。本方是在《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基础上加味而成,方中以党参益气健脾补肺以生津;麦冬、沙参、太子参甘寒养阴;玄参、生地、知母滋阴退蒸;竹叶清心除烦;五味子酸收敛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清退余热之功。

药物加减:骨蒸劳热者,合清骨散;少寐多梦者,加酸枣仁、百合各10g;盗汗较多者,加煅牡蛎、浮小麦各30g,麻黄根、黄芪各15g;若热已退而仍觉全身乏力、少气懒言,可服用补中益气丸、生脉口服液等成药缓缓图之,俟机体渐次康复。

相关阅读

春季养生宜分三个时间段


作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人来讲,养生因时而变。在春天的旋律中,饮食上应注意以下三个时的不同。早春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乍寒。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以防阻遏阳气发越。仲春古人云,春应在肝。肝禀风木,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祖国医学认为,肝亢可伤脾(木克土),影响脾胃运化。因此,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晚春气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生石膏玄参治小儿高热


小儿发烧事件很难过得事情,小孩发烧是最不好管的,还是最气人的。那么,小儿高热有中医偏方,生石膏玄参的功能有哪些?生石膏玄参的用法多吗?但是生石膏玄参治疗小儿高热的效果很好的,一起来看下吧!

功能主治

主治小儿高热。

偏方组成

生石膏、双花、蒲公英各30克,玄参25克,神曲10克,荆芥6克,生大黄5克。

用法用量

每日1剂,分3~4次口服。

病例验证

用此方治疗小儿高热患者130例,1~3天内治愈128例,有效者2例。

小儿高热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疾病分类

急性高热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性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长期高热

1.常见病: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2.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疾病病因

食史、疫水或禽畜接触史。起病后曾用药物名称、剂量、效果。是否曾行预防接种,有无气温过高或多汗、饮水不足情况。

结语:有关生石膏玄参的功能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生石膏玄参也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小儿高热的病因,上述也简单介绍了些。还是挺复杂的,我们在生活中还是要多多注意才行。注意保健身体,多锻炼,增强免疫力!

呼吸内科方剂


生活中感冒、咳嗽、肺痛、哮喘症是常见的疾病,但是很多人对于这种疾病如何治疗如何用方却一点也不了解,甚至一些人乱用药物反而导致身体健康遭受损害,因此小编今天特意为大家带来中医解决这些病症的方剂歌,在这些方剂歌中便包含了能够帮助我们治疗这些疾病的验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一、感冒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6.寒包火(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双解汤。

二、咳嗽

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四、哮证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3)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4)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5)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

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五磨饮子。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结语:上面的这些方剂大家都记住了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这上述这些疾病,大家不妨试一试这些方剂,相信可以获得良好的功效,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方剂就到此为止,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点击相关文章哦。

中医“三理”养生说


我国古代中医保健养生侧重生理养生;近代主要讲生理和心理养生;当代则特别强调生理、心理和哲理养生。这三理养生,反映了中医养生不同层次的3种效应观。

第一层是生理养生。古人养生,注重四道:一是动养之道,就是适度锻炼,可活动筋骨,疏通气血;二是静养之道,就是适当休息,可减少消耗,怡神健体;三是食养之道,就是均衡营养,可使饮食有节,二便通畅;四是居养之道,就是起居有常,可使精神愉快、情绪安定。守此四者,如能不妄作劳、慎房事、节情欲、避外邪、重内调、辅以必要的自我保健和药物治疗,则可以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今天看来,这种单纯生理养生,可说是浅层次的保健养生。

第二层是心理养生。一是调摄情志,二要修养德行。因为人的情志活动和道德修养,对人的身心健康关系极大。

所谓情志,就是中医所说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精神因素,是人受外在环境各种刺激所引起的反映。既是生理反映,也是心理反映。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疾病,但过于激烈或持久,或自身过于敏感,都会导致疾病。如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悲忧伤肺,惊恐伤肾,所以要重视调摄情志。而调摄情志,最重要的是情贵中和,莫大忧愁,莫大哀思,保持心境平和。内则七情无扰,真气内存,五脏六腑气血调和流通;外则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无机可乘,邪不可干,使身体内外调和,从而达到百病不生。这是保健养生的内在因素。



所谓德行,就是道德行为。孔子说仁者寿,有大德必得其寿;荀子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所以说,调摄情志,修养德行是保健养生统摄全局的第一大法。这种心理养生可以说是深层次的保健养生。

第三层是哲理养生。所谓哲理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的六然、四看保健养生观就是符合这一观点的。

所谓六然就是自处超然,超凡脱俗,超然达观;处人蔼然,与人为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澄然明志,宁静致远;处事断然,不优柔寡断;得意淡然,不居功自傲,忘其所以;失意泰然,不灰心丧志,轻装奋进。

所谓四看,就是大事难事看担当,能担当得起;逆境顺境看襟怀,能承受得了;临喜临怒看涵养,能宠辱不惊;群行群止看识见,能去留无意。这样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王夫之一生是在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中生活的,他能够活到74岁,这与他安贫乐学、著作等身、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清白的政治操守,以及他晚年重视哲理养生,而得到精神慰藉是分不开的。他这种哲理养生,可说是达到了高层次的保健养生境界。



上述三理养生,其重点、方法会有生理、心理、哲理和浅、深、高三个层次的不同,但其基本方法并不矛盾,而其效应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自身健康,延年益寿。故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

现代急症刺灸法


一、毫针刺法

毫针几乎适宜于各种急症的救治。据本人临床体会及参阅有关现代文献,认为毫针应用于急症,宜由下列一套完整手法组成:

1.进针法

针前须有一安静的诊疗环境,病人采取尽量舒适的体位(多取卧位),医者应全力以赴。取穴时,急症病人特别是内科急症病人,应该在所选穴位的穴区范围内均匀地按压,有目的的选择压病最明显处进针。进针时,为使刺入部位准确及尽可能消除进针疼痛,先以指甲按压进针点,右手持针,左手拇食指挟住针尖,双手同时用力,毫针即可迅速刺入。

2.气至法

进针后,将针尖指向病所,缓缓送至一定深度,向四方探寻提插,幅度稍大,频率宜快,多可得气。再以小幅度捻转提插(朝病所方向捻转角度应大)、震颤抖动之法,促使针感向病所放射。与此同时,关闭与病所相反端经线,即以拇指压迫该经所循之肌肤,使针感不往反方向传导。须注意针感不能过强或过弱,以中等强度并出现酸、麻或困的得气感最易引发气至病所。如上法不理想,可参照试用前所述之气至病所手法。

3.补泻法

待针感传导(循经或不循经)或到达病所之后,就应结合病情,继续施行补泻手法。基本手法是:左手作押手,起固定针体使在一定范围内行动;以右拇指指腹把针柄压于右食、中指指腹上,食、中指相并而尽量保持不动,拇指指腹将针柄来回进退搓动。进退,实际上是提插过程;搓动,亦即捻转过程。从而形成一种提插与捻转结合的运动。施行此手法时,以腕部带动为主,肘部尽量不动。捻转频率宜快,约每分针100次~120次,提插幅度宜小,保持在1mm~3mm左右。只要针尖始终指向病所,以此法一般可保持循行针感。上面介绍的是基本手法,如施泻法,采取慢按紧提法,即插针时,慢捻缓插,提针时,紧捻重提,反复施行,幅度宜大,强度宜强;施补法,则用紧按慢提法,插针时,紧捻重插,提针时,轻捻缓提,幅度宜小,强度中等。均反复施行。

热补凉泻,则再在补泻法基础上演化。热补法:插针时,分数个层次紧捻重插;提针时,轻捻缓提,一次提至皮下;凉泻法:与之相反,插针时,慢捻缓插,一次插至适宜深度,提针时,分数个层次紧捻重提,反复施行至热感或凉感出现。行热补凉泻,特别强调控制针感性质。一般说,押手重,提插捻转幅度略小(相对而言),速度略快,针尖位置基本不变,多先产生胀,进而出现酸困;押手轻或不用,提插捻转幅度略大,速度略慢,针尖位置在小范围内不断变动(其方向仍指往病所),多现麻感。酸困感是热感的基础针感,麻感是凉感的基础针感。所以,激发酸困或麻的针感,对提高凉热感出现率有一定意义。

另有补中寓泻、泻中寓补法,实际上是补法和泻法的复合。适用于虚实夹杂、寒热并存而症情较复杂的急症。具体施行,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于同一穴位上进行,先行补法后行泻法,补多于泻者(补法重复次数多于泻法次数),称补中有泻;反之,则称泻中有补。另一种是在不同穴位上操作,主穴或多数穴位上行补法,配穴或少数穴位上行泻法,亦可称补中有泻;反之,则为泻中有补。在临证时,可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古人尚有阳小隐阴,阴中隐阳之法,亦属本法,操作较为繁复,可参阅《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1974年版)。

4.留针法

急症邪重势急,要求持续运针,延长留针时间。一般每次须持续运针2分钟~3分钟。急性病症,还可稍长。休克、昏厥等病人,更须持续至脉回神清。留针20分钟至1小时不等,甚至可更长。留针期间须间隔运针。运针的操作同补泻法。

附:火针法和刺血法

现代使用的火针针具分为二类,一类为单针深刺的火针具,长约9cm~12cm,直径为0.5mm~1.5mm;一类为用于浅刺散刺的火针具,形同皮肤针。操作上大致同古代相似,且在现代急症救治上尚未广泛应用,故从略。

刺血法,现代用以应急的针具主要有三棱针和皮肤针(梅花针或七星针)。其中皮肤针在刺法上有所发展,我们将在具体病症中予以介绍,这里从略。

二、电针法

电针法是指在毫针剌法的基础上再结合通以脉冲电剌激的一种针法。目前临床上应用之广仅次于毫针。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电针不仅有良好的镇痛效应,也有显著的抗炎和抗休克作用,是急症针灸的主要针法之一。

适应病症

据不完全统计,电针的适应症达200余种,其中急性病症占一半左右,特别对休克、急性疼痛、急腹症、急性瘫痪、精神病、急性黄症型肝炎及部份妇产科、五官科急症有效。

三、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是在针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产物。在部份急症中,其疗效较单纯针刺或单纯药物注射为高。近30年来,在用于急症的注射药物及适应症方面,都有较大发展。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抗菌消炎及急腹症的治疗。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急性阑尾炎、胆道蛔虫、肠梗阻、急性扁桃体炎等。

四、穴位激光照射

穴位激光照射亦称激光针灸、光针法。是利用激光器所发出的受激幅射光照射穴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自1973年应用于临床之后,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最近数年,在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穴位激光照射仪主要为氦氖激光仪和二氧化碳激光仪,急症治疗多用前者。穴位激光照射具有无痛、无损伤、无菌等特点,易为病人所接受。

适应病症

已经证实,光针对急性黄疽型肝炎、哮喘、三叉神经痛、胆石病、急性阑尾炎、急性乳腺炎、甲沟炎、带状疱疹、小儿支气管炎、婴幼儿腹泻等急症均有肯定疗效。

五、耳针法

祖国医学中早有应用耳穴治疗急症的记载,如《备急千金要方》提到针灸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及寒暑疫毒等。现代耳针疗法有极大发展。。在具体方法上,除了毫针刺外,还有埋针、压丸、温针、电针、穴注、艾灸、割冶、放血、穴位激光照射、穴位离子透入等,其中不少对于急症治疗有较好的作用。这里仅介绍最常用的毫针法。

适应病症

就不完全统计,耳针可治急性病症达五十余种。主要用于各种急性痛症、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疟疾、急性扭挫伤及多种五官科炎症等。

六、巨针法

巨针法,又称粗针法或赤医针法。原指用特制的粗针具进行穴位刺激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本法是古代大针和长针两种刺激法结合发展的结果。现代巨针针具多由不锈钢制成,但亦有用含银70%、含铜30%制成的合金针,被称为粗银针。巨针针具,直径自0.3mm~2mm,针长自1寸~2.5尺不等。不同型号的巨针其具体操作法及适应证往往有一定差别,因此临床上多须据病人的症情、体质及具体施治部位,灵活选用。总体上说,巨针法具有取穴少、透穴多、刺激强、感应大的特点,对不少病症常能产生独特的效果。

适应病症

用巨针法疗效较好的有以下急性病症:痈疽、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肌肉劳损、痛经等。

七、皮内针法

皮内针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或普通毫针固定于腧穴或特定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针法。皮内针法实际上是留针法的发展,约于本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并获得推广。

皮内针法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将针具固定于穴区,使之产生持续长时间的刺激,以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又不妨碍病人的各种活动,因此,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是耳穴。耳廓易于固定,面积小,解剖标志分明,穴位定位也较容易。近年,还常用于某些体穴。还有医者在头皮针穴区进行埋针,也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适应病症

皮内针法可用于多种急性病症。包括多种疼痛性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胃痛、胆绞痛、三叉神经痛等)、软组织损伤、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痛经等。

八、指针法

指针法又称点穴法,系以手指代替针具对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行刺激而产生防治疾病作用的一种方法,指针法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多有载述。最早明确提到本法的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其所撰《针灸大成》一书中,还选载了指针疗腰痛的医案一则。至清代,指针一法更被广泛应用。现代,则无论在操作方法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较古代有进一步发展。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指针综合了针刺和推拿的特点,具有疏经通络、醒脑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等多方面作用,且较之其他穴位刺激法更为经济、简便、安全,特别适宜于老人和儿童。所以是一种颇值得推广的方法。当然,指针也有其局限性,一般多作为临时急救用.

适应病症

指针治疗病症颇广,多用于各类疼痛性和功能性急症,诸如:晕厥、胃痉挛、胆囊炎胆石病急性发作、落枕、急性腰扭伤、癔性失语、妊娠呕吐、呃逆、产后尿潴留、流行性腮腺炎等。

九、围刺法

围刺法,又称围剿刺法、围针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提高疗效目的的刺法。本法也是古代扬刺法的发展。围刺法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多针,每一穴区或部位的针刺数,均超过4根,多则数十根,意在增强刺激量;二是围刺,即以病变部位(或穴区)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针刺。所以,它既和周围仅刺4针的扬刺法不同,又和在一个点或面上集中或分散刺的丛刺法也不一样。

适应病症

可用于偏头痛、急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带状疱疹、疖肿、腮腺炎等急性病症。

十、热针法

热针法是指应用特制的热针仪,使刺入人体的针具发热而发挥更显著治疗作用的一种针法。本法是在传统针灸医学中的焠刺和温针法启示下,由云南省的针灸学者研制成功。约于80年代初期应用于临床。

热针法和前述的电热针法,在原理上虽有相类之处,但在仪器、操作及适应证诸方面,均有较显著差别。目前,临床用得较多的是GZH型热针仪。其主要特点是,使刺入人体的针具发热,并可控制调节针体的温度,保持治疗所需要的恒温。

应该指出的是,热针法虽然至今一直有临床文章出现,但应用的单位却颇为局限,尚须推广验证。其所总结的九宫穴,取穴定位亦较繁琐。因此本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另外,80年代中期曾出现过一种电热银针,对颈肩腰有一定效果,原理亦和热针法相似,但报道较少,故从略。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胃脘痛、痛经、哮喘等病症。

十一、阻力刺法

阻力刺法,又称动刺法,是在相对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阻力痛点(即动痛点)的针刺来治疗病症的一种刺法。本法源于《内经》治疗经筋病的以痛为俞之说,但有较大的革新。本法的主要特点是突出三个动字,即取穴时选用动痛点,针刺手法强调动刺法,针刺体位要求选择动体位。阻力刺法为近年在临床上逐步推广的一种刺法,它一反传统的以静为主的针刺法(如静留针、静体位等),强调医患配合,以动为主,以痛制痛,对某些病症,确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之本法用针少,操作较为简便,可以在任何场合治疗,不受设备条件的影响,故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适应病症

本法主要适用于颈、肩、腕、腰、膝、踝等部位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尤以急性扭挫伤为佳。一般来说,病程愈短,疗效愈好。

十二、腕踝针刺法

腕踝针刺法是在腕部和踝部特定部位针刺的一种特殊针刺方法。它是在《内经》有关皮部理论的启发和指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腕踝针刺法的探索虽早在本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而正式作为一种刺法由上海市针灸工作者提出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则是在70年代初期。

腕踝针刺法的最鲜明的特点,它和传统的针刺法强调气至而有效的基本观点相反,要求在针刺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得气感应,包括患者的主观得气感(诸如酸、胀、重、麻)和术者的客观得气感(诸如感觉针具沉、紧、涩、重等)。而腕踝针刺法的治疗效应,正是依靠这种无针感来获得的。为何针刺无针感而照样能治病,有人推测可能与隐性得气有关,但尚缺乏证据。但是20余年来各地针灸工作者所共同积累的经验表明,腕踝针刺法在不少病症中的效果是肯定的,特别是它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微小、安全、无针感,颇受医家和病者欢迎,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刺法。

适应病症

腕踝针刺法的适应病症相当广泛,迄今已应用于多种急性病症。它对疼痛性疾病,诸如血管性头痛、腰扭伤、牙痛、关节痛、痛经等止痛作用明显,起效迅速;对心律失常、急性乳腺炎、哮喘、癔病、急性结膜炎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十三、现代急症灸法

目前,我国针灸界在临床与研究上偏重于针刺,对灸法注意不够。急症灸法亦如此,因此有必要大力发掘、提高和创新。

艾卷薰灸因其种种优点已经成为现代灸治急症的主要方法。近年来,着肤灸也重新得到重视,在急症防治上证明有较好的效果。下面将各种灸法的具体操作及其适应症作一简略介绍。

1.艾卷灸

(1)回旋灸:将艾条一端燃着,与施灸处皮肤距2cm~4cm(依症情定),来回旋转移动。此法适于位在浅表、病灶面积较大之急症,如痈疽肿毒之类。宜由痛灸至不痛或不痛灸至痛。

(2)雀啄灸:燃着的艾条与所灸经穴无一定距离,一高一低如雀啄食似的上下移动。此法温热感较强而灸灼面积较小,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脏腑病变所致的急症。

2.隔物灸

(1)隔姜灸:以鲜姜切成3mm厚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平贴于穴位上,然后置艾炷于其上燃着,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直至灸处皮肤潮红、按之灼热止灸。因生姜性温,适用于骤感寒邪所致的呕吐、腹泻等急症。

(2)隔蒜灸:以新鲜蒜片(独蒜片更佳)代替姜片,操作与上法同。具有消肿、拔毒、止痛之功效,适用痈肿、毒伤之类的急症。

(3)隔盐灸:取洁净细匀的食盐,填满肚脐,上置艾炷灸之,待灸处感到热痛另易艾炷。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多用于中风、昏迷、厥脱之证,因此灸治时,艾炷宜大,连续施灸不计壮数,直至脉起阳回,证候改善为止。

近年来,有将一些中草药研末和面制成药饼。进行隔药饼间接灸,在急症报道中虽还不多,但值得进一步研究。

3.着肤灸

操作较古人有所改进,介绍如下:

施灸前以大蒜捣汁涂敷施灸部位,增加粘附力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大小随病情而定)。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再加艾炷施灸,一般灸5~10壮。因施灸引起疼痛,可用手在施灸处周围较轻拍打(亦有主张灸前作局部浸润麻醉的),以缓解灼痛。灸毕贴淡膏药,灸后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约五周~六周结痂脱落。本法现代多用于防治哮喘、癫痫等,亦有用此救治银环蛇、眼镜蛇咬伤后二小时内的病人,由痛灸至不痛,继续灸至灼痛,结果多获痊愈。

除了上述温灸法外,最近还有单位研制出一种电子冷冻增热针灸仪,可进行冷冻灸治。灸柄温度为-10℃~-20℃之间,利用冷的因子作用于穴位,通过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达到治疗目的。经过5年及20余个单位使用证实,它对某些急症如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脑外伤后高热临证治验


高热是脑外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辨证治疗时发现,中重型脑外伤以青壮年多见,高热是正邪相争的表现,治疗若能力挫病邪,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例1:尹某,女,40岁。因交通事故致急性闭合性脑损伤(重型),于1998年5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原发性脑干损伤,右环池出血,头皮裂伤,左上肢骨折。当时已深昏迷,呼吸困难,bp24/14kpa。即行亚低温、人工呼吸、抗炎、脱水等对症处理。48小时撤除亚低温治疗,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上,用冰毯等物理降温。查血wbc10.7×109/l,n:91%,l:9%,西医诊断:原发性脑干损伤后中枢性发热并肺部感染。先后用环丙沙星、希普欣、稳可信、泰能等治疗疗效不显。5月27日请中医会诊。诊见:高热,昏迷,t39℃,肌肤灼热无汗,全身散在青紫擦痕。气管切开,喉中痰鸣,舌红、苔黄浮糙,脉弦滑数有力。证属痰热上蒙,瘀阻脑络。治宜清热化痰,祛瘀通络开窍。处方:栝楼18克,半夏、天竺黄各12克,黄芩、石菖蒲、郁金各9克,川芎3克,鱼腥草15克,白芷、炙远志、射干各6克,羚羊粉(冲服)0.6克。4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胃饲。6月1日复诊:仍高热,神昏,t40.5℃,大便已1周未行,舌脉同上。治宜釜底抽薪,泄热祛邪。拟大承气汤加味:大黄(后下)、厚朴、芒硝(冲)各5克,人工牛黄(冲)0.3克,天竺黄、焦栀子各12克,淡豆豉6克,羚羊粉(冲)12克,栝楼18克,炒枳实、石菖蒲、郁金各9克。4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2剂后,排出大量臭秽大便,体温降至38℃,4剂后体温36.8℃,为巩固疗效再服3剂。神志为浅昏迷,呼吸平稳,痰少,体温未再升高。

例2:邹某,男,42岁。脑外伤2天、右颞脑内血肿术后1天,于1998年6月22日以右颞脑内血肿术后继发脑干损伤收入院。入院时神志昏迷,予亚低温、人工呼吸、抗炎、脱水、腰穿引流降颅压等对症处理后神志转清,但头右颞部伤口溃破开裂,有脓性分泌物及脑脊液渗漏,随即出现高热,神志模糊。查血wbc19.9×109/l,n:80%,l:19%。脑脊液常规:外观黄色微浊,潘氏试验(+),细胞总数16×109/l,白细胞1 1×1010/l,单核42%,多核58%。脑脊液生化glu 19mmol/l,cl 80mmol/l,pro 193m克/l。脑脊液培养枸橼酸盐杆菌。西医诊断:颅内感染性发热。先后用凯复定、磺胺、泰能、罗氏芬等抗生素及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化痰开窍,病情未能控制。7月16日请中医会诊。诊见:高热,神昏,t39.3℃,肌肤灼热,头部伤口脑脊液渗漏,脓性分泌物,愈合不良,失语,尿多色黄,大便溏,舌红、苔薄黄腻,脉数不匀。证属湿热弥漫,毒恋气分。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藿朴夏苓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处方:藿香、半夏、焦栀子、车前子(包)各12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淡豆豉、射干各6克,薏苡仁25克,郁金、黄芩、紫苏叶各9克,厚朴5克,羚羊粉(冲服)0.6克。4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药后体温渐退,脑脊液渗漏及脓性分泌物减少,伤口开始愈合。7月24日复诊:t37.8℃,神志模糊,喉中痰多,大便2天未行,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佐以通腑。处方:栝楼、茯苓各18克,胆南星、半夏、栀子、赤芍各12克,黄芩15克,炒枳实、柴胡各9克,大黄(后下)5克,羚羊粉(冲服)0.6克,人工牛黄(冲服)0.3克,4剂。药尽体温正常,神清,能语,但不欲言,伤口愈合良好,醒后多汗,舌苔薄,寸脉弱,以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之剂收功。

例3:郭某,男,13岁。患者车祸后脑外伤、呕吐3小时,于1998年5月15日以急性闭合性脑损伤(中型)收住院。入院时神清,能语,精神差,头皮无裂伤,耳鼻无出血。ct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入院不久头痛,呕吐,发热,右侧偏瘫,失语,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其他对症处理,症状缓解不明显。脑脊液常规:外观黄色微混浊,潘氏试验(-),总细胞数7.25×109/l,白细胞7.2×109/l,多核65%,单核35%。脑脊液生化:glu 0.2mmol/l,cl 119mmol/l,pro 57mg/l。脑脊液培养:表皮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诊断:颅内感染性发热。先后予青霉素、复达欣、菌必治、消炎痛栓及中药柴胡制剂等抗菌、消炎、退热均无效,6月17日请中医会诊。诊见:发热,t39℃,肌肤灼热无汗,面苍形瘦,神清,失语,右侧肢体偏瘫,头痛,烦躁,纳少,大便多天未行,舌红、苔白腻,脉细数无力。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见血性脑脊液。证属外伤脑络, 瘀阻水停。治宜化瘀利水为主,以抵当汤加味。处方:大黄(后下)、虻虫、水蛭、三七末(冲)各3克,桃仁、红花、葶苈子各9克,益母草15克,车前子(包)、藿香各12克,人参(另兑)6克,茯苓24克。2剂,水煎分3天服完。21日诊:体温恢复正常,余症改善。

按:所述3例脑外伤高热治法各异。例1以腑实为主,兼夹痰热。腑浊夹痰热上扰清窍,导致高热神昏。治以大承气汤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使腑通浊泄,热从谷道而出。肺与大肠相表里,排大便泻痰热而清窍无扰,故腑气一通,热退身凉,昏迷减轻,呼吸平稳,痰量减少。例2证属湿热弥漫,毒恋气分。湿热蒸腾,清窍被蒙则高热神志不清。治疗宜芳香轻清,忌大剂苦寒,轻清之剂泄热而不伤脾胃,药如黄芩、栀子、车前子、金银花、连翘;芳香之味悦脾醒胃,宣畅气机,有利于脾胃运化水湿,药如藿香、厚朴、紫苏叶、淡豆豉。湿热分消,热势渐退,继以清热化痰及健脾化痰之剂调理而安。例3证属瘀阻水停。瘀阻脑络,血行不利,血不利则脑积水。瘀血内滞,血不循常道,故见血性脑脊液。瘀阻化热,瘀热上扰神明,则发热、烦躁、头痛、失语。面苍形瘦、肢体活动不利,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机体失养,方用抵当汤破血逐瘀,三七化瘀止血,益母草化瘀利水;合葶苈子、车前子利水降颅压,人参、茯苓、藿香益气扶正,健脾化湿。

作者简介

樊永平 男,师从王绵之教授,1996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博士学位。现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工作,任主任医师、中医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研究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库成员、国家医疗保险基本药物目录专家。

分年龄段补肾更延年益寿


寻求良好的延年益寿之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无疾而终的目的,是历来人们的美好愿望。人们逐渐发现,肾与人的寿夭存亡有着密切的关系。肾强是生命旺盛之体现,肾虚是疾病多发之主因,肾衰是机体老化之根蒂,只有通过补肾才可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人体的生长与衰老,与肾气旺盛虚衰密切相关

古人指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跑。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快步走。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故好慢步。四十岁,五脏六腑皆大盛已平定,故好坐。
五十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故言善误。九十岁,脏腑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由此可见,人体的生长与衰老,与肾气旺盛虚衰密切相关,而补肾之法正是延年益寿之关键。所以说“肾气盛则寿延,肾气衰则寿夭”。1234567

“急症”应用穴位巧缓解


在生活当中,我们都有每个人都有不可避免的生病,急性的病是我们更不能预测到的。而且急性的都非常的重紧急,在医务人员到来前我们怎样可以转危为安呢

在生活当中,我们都有每个人都有不可避免的生病,急性的病是我们更不能预测到的。而且急性的都非常的重紧急,在医务人员到来前我们怎样可以转危为安呢?下面帮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穴位救治法。

1、点压阳陵泉穴治胆绞痛

胆囊炎、胆结石发作右上腹发生剧烈绞痛,若距医院较远,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头下寻找压痛敏感点,此点多在阳陵泉穴上。

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此穴,并持续按摩2分钟,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2、点压至阳穴缓解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病情十分危急。此时可手持五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卧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连线交于脊背正中点即是此穴),每次按压3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4次至阳穴,可有效防止心绞痛发作。

3、点压三阴交穴治肾绞痛

肾绞痛是泌尿系统结石所引起的外科急症。由于疼痛剧烈,患者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在内踝上3寸处),反复按摩3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4、点压劳宫穴治血压

骤升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或激动,血压会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此时,可按压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可控制血压并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方法为:用大拇指从劳宫穴按压始,逐个按压到每个指尖,左右交换按压,按压时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

5、点压合谷穴治晕厥

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所致晕厥,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病情紧迫,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续23分钟,晕厥很快消失。然后去医院对症治疗。

健康提醒:憋尿当心排尿性晕厥

6、点压足后跟止鼻衄

劳动、外出等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鼻出血。在无药、距离医院又远的情况下,可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凹陷处),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起止血作用。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症状缓解,拖延病情恶化的时间,或减轻病痛,这样就可以让病人能够更安全的得到科学的治疗,大大的提高了救治率和存活率。

网:/

三分三的药用价值_三分三的副作用


三分三的药用价值

三分三(拉丁学名: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C. L. Chen)别名大搜山虎、山野烟、野烟、山茄子、野旱烟,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主根粗大,根皮黄褐色,叶片纸质或近膜质,卵形或椭圆形,花萼漏斗状钟形,花冠漏斗状钟形,淡黄绿色,花后花萼伸长。蒴果近球状,花果期6-11月。

三分三喜凉爽气候,耐寒。在年平均气温为10.6℃,年雨量1126.8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左右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除重质粘土及低洼沼泽地外均能生长,但在土层瘠薄的地区及盐碱地,植株生长迟缓,生热较差。

【药用价值】:

根入药,用于骨折,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肠胃疼痛,内服或泡酒外擦。

根含莨菪碱及红古豆碱等多种生物碱,前者的作用与阿托品相似。三分三流浸膏有使瞳孔扩大、唾液分泌减少、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无中枢镇静作用。红古豆碱没有生理活性,过去一直未加以利用,最近制成红古豆苦杏仁酸酯(即701),亦有三分三流浸膏样作用,狗或猫肌肉注射10mg/公斤呈降压作用,家兔经注射后耳血管明显扩张。本种根、茎、叶均含莨菪烷类生物碱,根主要含莨菪碱、山莨菪碱、樟柳碱、有的测定还含红古豆碱。是提取这些生物碱的重要资源植物。

【功效主治】:

麻醉镇痛。治胃痛、骨折、风湿痛、跌打损伤。祛风除湿。用于骨折,跌打损伤,关节疼痛,胃痛以及胆、肾、肠绞痛。

1、《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作镇痛、镇静药。

2、《云南中草药》:麻醉止痛,除湿祛瘀。

【用法用量】:

内服:用量1~3分,水煎服,或研粉温开水送服;也可撒于膏药上贴患处或配伍其它药应用。骨折整复麻醉止痛,每用根或叶研粉,3~5分,酒调外敷患处,3~5分钟后可进行骨折整复。

三分三的副作用

【用药禁忌】:

心脏病、心脏衰弱者忌服。有大毒。内服一次极量不可超过三分三厘,故名三分三。青光眼患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豆类、及牛、羊肉。中毒症状及解救方法可参考曼陀罗的中毒及解救方法。

三分三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记载】:

《云南中草药》,《杂病广要》,《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医大词典》,《中华本草》。

巧用点穴法缓解“急症”


生活当中,一些人不可避免会得急病,若抢救及时,病人可以转危为安。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急病点穴救治法。

1、点压阳陵泉穴治胆绞痛

胆囊炎、胆结石发作右上腹发生剧烈绞痛,若距医院较远,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头下寻找压痛敏感点,此点多在阳陵泉穴上。

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此穴,并持续按摩2分钟,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2、点压至阳穴缓解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病情十分危急。此时可手持五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卧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连线交于脊背正中点即是此穴),每次按压3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4次至阳穴,可有效防止心绞痛发作。

3、点压三阴交穴治肾绞痛

肾绞痛是泌尿系统结石所引起的外科急症。由于疼痛剧烈,患者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在内踝上3寸处),反复按摩3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4、点压劳宫穴治血压

骤升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或激动,血压会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此时,可按压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可控制血压并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方法为:用大拇指从劳宫穴按压始,逐个按压到每个指尖,左右交换按压,按压时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心血管专家给高血压患者的几点度夏忠告

5、点压合谷穴治晕厥

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所致晕厥,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病情紧迫,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续23分钟,晕厥很快消失。然后去医院对症治疗。

健康提醒:憋尿当心排尿性晕厥

6、点压足后跟止鼻衄

劳动、外出等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鼻出血。在无药、距离医院又远的情况下,可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凹陷处),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起止血作用。

鼻出血急救法--外伤是引起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此外,高热引起鼻黏膜干燥、毛细血管扩张也可引起出血。鼻腔异物以及全身性的疾病(如急性传染病、血液病、维生素C和K缺乏等),都可以造成鼻出血。小儿鼻出血如何处理呢?

点穴法妙用

巧用点穴法让食欲减退--当食欲突袭你的时候,怎样击退它们?来试试这些简单的点穴方法吧。

呼吸内科常见病


呼吸系统的疾病在我们的身体上是很常见的,但是有很多人是不认识这些疾病的,因为呼吸内科的疾病很多时候都会让人觉得是不为重要的,常常受到忽略,这样对于肺部的健康损害是很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才可以。多认识疾病的知识,对于预防也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呼吸系统的疾病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自己的呼吸出现了问题的话,生命健康会受到威胁吗,肯定是会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呼吸内科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发病机制

(一)调整机体免疫功能

呼吸系统的发病是与免疫细胞电活动紊乱及量子平衡失调所致免疫功能障碍有关。为什么对人体毫无伤害的良性刺激物也发生了免疫反应?这主要是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

免疫监视系统具有识别异己,消除异己,保持内环境纯洁稳定作用。在免疫监视功能失调时,丧失了识别异己能力,敌我不分、鲜花毒草不分、把本来对身体无害的物质,误认为有害敌人即抗原加以清除。因此,气管炎发病机制是免疫功能失调所致。负氧离子具有调整免疫细胞量子平衡和蛋白盘结功能,从而达到功能正常化。调整免疫功能作用,可使失调的免疫功能正常化,消除机体变态反应,达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之效果。

(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这是呼吸系统发病机制之二:迷走神经兴奋过高,交感神经兴奋,把它们比喻为造反派和保皇派两种势力再合适不过了。任何药物治疗气管炎大多是通过改变这两种势力而达到治疗效果的。

(三)改善酸性体质

人体的各细胞的功能活动都必须在一个适宜酸碱平衡环境中进行,正常人的酸碱度为pH=7.41呈弱碱性,老年人由于排酸功能减弱易成酸性体质。

本篇文章和大家介绍了关于呼吸内科常见病的资料,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也是比较清楚这个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不要觉得不重要,大家如果没有重视好呼吸内科疾病的话,肺部出现的伤害是需要长时间进行调理恢复的。

肠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调理肠胃饮食很重要


肠胃不好的症状,我们都能说出一些来。但是治疗肠胃不好的方法,应该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么肠胃不好怎么调理呢?如果吃水果的话,肠胃不好吃什么水果对病情有帮助呢?下面就和大家好好来讨论这个话题。一起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对于肠胃病,重要的是调理,而不是治疗。所谓三分治,七分养,想要自己的肠胃变得好,关键就是看饮食。平时吃饭的时候,要注意营养搭配。管理好自己的饮食结构,吃水果的时候,要选择可以帮助润肠道的水果。这样肠道功能才能很快恢复。

那么肠胃不好吃什么水果,你知道吗?依照本文给大家推荐的健肠胃水果,每天摄入适量地水果,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肠胃不好吃什么水果

苹果

肠胃不好吃什么水果?首先要给大家推荐苹果,它是有益于肠胃的佳果。它味甜而带酸,中医学理论认为,酸甘能够化生阴滓,可见吃苹果有生津的效用。苹果性较平和,味香诱人,因此能开胃进食。慢性胃炎胃中胀气不舒,口中发干,舌红少津者,可于饭后吃点苹果。

首先要给大家推荐苹果,它是有益于肠胃的佳果

很多人因为肠胃功能不好,发生便秘的情况。便秘的危害,我们都知道,要及时治疗才行。建议这些人多吃些苹果,苹果中含有很多纤维素还有果酸,能促进肠胃蠕动,自然便秘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了。还有苹果的有机酸成分,对身体也有好处。

对于肠胃不好吃什么水果这个疑问,还要给大家推荐梨这种水果。梨香甜宜人,汁多爽脆,是人们普遍欢迎的水果之一。梨对肠胃病患者来说,有保健的效用。它含有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葡萄糖、蔗糖等,有促进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热病后阴津耗伤、胃中隐痛、灼热不适、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者,都可以吃生梨来养阴和胃。

柑橘

最后,对于肠胃不好吃什么水果,要给大家推荐的是柑橘。柑橘营养丰富,它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多种有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烟酸、胡萝卜素含量特别丰富;柑橘还含有挥发油,能刺激消化道,促进胃液分泌,促进肠胃运动,故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它还能促进呼吸道黏膜分泌,有利痰液的排出。

喝果汁调理肠胃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肠胃不好适合吃的水果,其实除了直接食用这些水果之外,还可以将它们做成各种果汁来喝,可以加入各种水果、蔬菜,做成你喜欢的口味。

苹果油菜汁

食材

苹果2片,油菜2棵,饮用水100毫升,柠檬2片。

做法

1、把苹果洗净,去皮、核,切块;油菜洗净备用;柠檬连皮切成片。

2、把柠檬、苹果、油菜一同放入榨汁机压榨成汁。

麦片木瓜奶昔

食材

麦片15克,木瓜半个,脱脂鲜奶200毫升。

做法

1、木瓜清洗干净,去皮,把果肉切成小块。

2、麦片放入温水中浸泡15分钟。

3、将所有材抖拌匀倒入果汁机内,以慢速搅打30秒,倒出即可饮用。

肠胃不好的症状

舌头的颜色有异样

舌头的颜色与你的饮食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健康的舌头应该是略带粉红色的,而且形状均匀一律的,会有湿润的白色舌苔。

假如舌头的颜色太过红,表示你饮酒过量,透过舌头来发出“红灯”警号,体内热度过高,必须马上停止再饮了;至于苍白的舌头,则是代表你进食了过量脂肪食物,导致消化系统缓慢,另一个原因是缺乏铁质;由于舌头是健康的一个指示器,所以定期查看舌头是否有异样,从而改善一下饮食习惯。

记忆力渐弱

年纪增长不是记忆力衰退的唯一原因,其实饮食习惯也能影响脑部辨识的能力。

假如营养不足,脑部的能力也会随之而减慢发展,影响记忆力。进行节食的女性如果未能均衡地摄取食物中的营养,她的脑部能力会比没有进行节食的女性较弱。多种维生素均能有助人类改善衰退的记忆,特别是维生素B1。

出现口腔溃疡

假如口腔内经常出现溃疡的毛病,这表示你需要大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及铁质。专家建议可以进食黄色及深绿色的蔬果来补充维生素A,而杏脯及小麦胚芽可以补充维生素B。由于酸性的食物会刺激口腔溃疡,因此应该尽量避免进食,如菠萝、蕃茄、橙等蔬果。

虚胖的腹部

饭后吃水果是许多人的习惯,可是这个习惯将会让你的腹部膨胀,造成讨厌的“肚腩”。由于进食水果的消化时间只需约20分钟便可到达小肠,而饭餐里肉类及淀粉质较重的食物均需要较长的时间消化。

假如饭后才吃水果,水果便需要与其它食物一起混在腹部,消化时间亦会因而拉长。由于水果的消化过程造成混乱,因而产生发酵,腹部便会膨胀。所以医生建议,最适当吃水果的时候应该是在感到肚饿的时候,还要在未进食其它食物之前。

眼睛发痒或出现红筋

大多数人在眼睛酸痛的时候都会去药店买药,其实改变饮食可能更有效。眼睛里面的发痒、红肿或者眼角变红、开裂可能是核黄素不足的征兆,要尽可能多喝牛奶,多吃谷类食物和动物内脏。或者每天喝一碗含强化维他命的麦片粥。

反反复复发作的麦粒肿,或在睫毛附近的泪腺上长出的小水泡,一般是因为缺少维他命B引起的,很可能你近期压力过大。

有关肠胃不好的症状还有肠胃不好吃什么水果好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肠胃不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现实生活中,肠胃不好的人还是挺多的,建议大家多吃上述小编说的水果!对身体有好处!

内科急症高热治分三段说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