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术语的趣闻 你听过没
秋季养生术语。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参术语的趣闻 你听过没》,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对于人参这味中药,我们大家还是非常熟悉的吧,人参是大补的中药,有这非常好的补益作用,人参补气第一哦。不过,你知道吗,其实人参还是有很多术语的,估计大家是没有听过的,下面小贝大家介绍一些吧。
很多中药的名字都是一步一步演变过来了,而且,中药不同部位的称法也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来看看人参术语的趣闻。
在药材商品购销中有许多历史沿袭下来的名词、术语,比较贴切、形象、生动、简练地描述了药材的外观、色泽、轻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颇为有趣,也许不被人所熟知的人参术语,以供参考。
一、描述人参从果到须的术语
红狼头:指人参的核果,成熟时鲜红色,亦叫亮红顶。
五匹叶:指六年生的人参茎苗。因其茎顶生着5个轮生复叶,故得名。
芦头:芦头又被称为芦,它是指人参的根茎部位。
芦碗:系指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形如小碗。
马牙芦:指人参根茎上的茎痕明显,形如马牙状,称马牙芦。
圆芦:指人参根茎上的茎痕,因年久而长平,如圆柱状,称圆芦。
堆花芦:指人参根茎上的茎痕,紧密,集聚于四周,状如堆花。
艼:其实就是人参的根茎部位长出来的不定根。
枣核艼:不定根膨大,两端尖细,形如大枣的核。
文形:指主根形体顺直而细长。
武形:主根下部有二条支根,分开成八字形。
五形全美:指人参的主根、侧根、芦头、环纹及不定根均合乎要求,十分完美,即为上等人参的特点。
六体:是指人参药材的整体特点,为拟人描述法,包括灵、笨、老、嫩、横、顺,是为六体。野山参以灵、嫩、横体为佳品。
灵体:人参体态玲珑、样子好看,体腿明显可分,腿多为两个,分叉角度大者,按其形态可分为菱角体、跨海体、元宝体、疙瘩体。
笨体:指人参根挺直,体态不美观,两腿不均称。
皮条须:须根疏生、清秀而不散乱、犹如鞭梢的皮条,自上而顺下。
珍珠点:须根上生长着一些疣状突起,形似珍珠称为珍珠点。
螺旋纹:主根上部,生有紧密的环形纹,纹深而细,皱纹略显得向上皱。
二、描述野生山参的鉴别术语
纯山参:系指生长于山野、森林中,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未经任何人工管理自然长成者。
籽海:系指将人参种子撒播于山野或森林中,让其自然生长发育,经若干年后采收,这种人参称之为籽海或山籽参。
籽扒:系将人参种子散播在人参的畦床内,在人工看管下令其自然生长,一直不动,经若干年(现一般为10年左右)后采收的人参,参粒自然散落在参畦旁或作业道上,老参地被撩荒,自然生长的人参都属籽扒。
池底参:系指老参地、休闲地或园参旧栽培地采挖后遗漏下来的人参,自然生长若干年后采收。
园扒:系指采收园参时,挑选五形全美的重新栽植于参畦内,经若干年后采挖的人参称之为园参扒货,也称硬底参。
三、描述栽培人参的术语
全须生晒参:指未去须根而直接晒干的人参药材,生晒参指去掉须根而直接晒干的人参。
白干参:指刮去皮而晒干的人参。
大力参:指经沸水浸煮片刻后再晒干的人参。
掐皮参:指鲜参根经针刺浸糖后,再用竹刀掐皮使外皮成纵皱,并将须根用线束扎者。
扩展阅读
男人的专属术语你是否明白
对于很多女人来说,了解男人的秘密是她们感兴趣的事情,但事实上,一个男人并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捉摸。今天,小编就从恋爱心理学中为你揭秘男人不能忘记的女人,通过男人的专属术语,看看平日里的他们都在想些什么!
男人的秘密
人们常说相爱容易相处难,这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在相处的过程中,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永远不在同一个线上,因而为此产生了很多的矛盾,一些人甚至因为这些矛盾而选择离婚。如果女人读懂了男人的专属术语,那么就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女友离婚了,那么突然,令所有人震惊。离婚前,他们可一直都是大家眼中的模范夫妻。听女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我哭诉,竟然全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只要稍微沟通一下就了事的情节,可他们竟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这么劳燕分飞了。完毕,问她还有其他理由吗,她答非所问:反正,男人都不是个东西。
选了其中一个颇为典型的事例,某一天傍晚,女友躺在沙发上看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她的老公在玩魔兽,女友娇滴滴地喊:老公啊,韦唯复出了,快来看,陪我看电视嘛她的老公一本正经地回答:韦唯有什么好看的于是,女友生气了。
这么一个简单的生活细节,女友在对我的哭诉中说:七七,他真的从来都没有懂过我女友的意思我是完全能够明白的,她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让老公来看韦唯,而是希望老公能够分享她看见韦唯时的喜悦,这是在撒娇。
可他为什么就不能明白呢?
因为他在理性地看待你追星的行为,相比之下,魔兽的刺激远比看一下韦唯要痛快得多。这不是你和他的问题,这是理性与感性两种思维的碰撞。
后来,我在女友的老公那里证实了我所作出的回答是否正确。女友的老公说,结婚一年以来,他总是在被迫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而他所说的这些毫无意义的细节,其实都是女友对我的哭诉中所提到的没意思的片段
其实,生活中的男男女女们,每一对有情人,都会面临这些毫无意义和没意思或没情趣的时刻,而当我们真实地面对这些细节时,拉开战线的,永远都是感性的女人。而我们有没有想过,把自己抽身于事外,当一回局外人呢?或许,用旁人的目光去面对心中的他,又会是另一种异样
朋友推荐了一本书《女人来自火星,男人来自金星》,朋友说,书里有一句话让他至今记忆深刻:火星人和金星人使用同样的文字,不过,即使他们使用相近或相似的措辞,内在的含义却各具特色。
是的,有的女人,一度认为自己最懂自己的男人,如果用十分制的话,当一个男人的分数满五分或超过五分时,女人,一定会在心里肯定这个男人,进而四舍五入忽略其他的几分,因为她们心里存在着幻想:只要有爱,一切都能改变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个女人在自欺欺人,也许她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其实,在大多数男人心里,十分制中的每一分,都是有比例的,而并非女人所想象的同等分的结合。有的分可以占百分之九十,而有的分,也许在他们心里,只比零分多一点点而已。
如此高调的中药,低调的你肯定没听过
没有任何一个药能用的如此的高调了,它可以堂而皇之的挂在你的耳朵上招摇过市,而且它还有个很怪的名字:王不留行!王不留行,你知道这种中药吗?
为什么叫王不留行呢?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王不留行这种药是药王邳彤发现的,王郎率兵追杀主公刘秀,黄昏时来到邳彤的家乡,扬言他们的主子是真正的汉室后裔,刘秀是冒充汉室的孽种,要老百姓给他们送饭送菜,并让村民腾出房子给他们住。这村里的老百性知道他们是祸乱天下的奸贼,就不搭他们的茬儿。天黑了,王郎见百性还不把饭菜送来,不由心中火起,便带人进村催要,走遍全村,家家关门锁户,没有一缕饱烟。王郎气急败坏,扬言要踏平村庄,斩尽杀绝。此时一参军进谏道:“此地青纱帐起,树草丛生,庄稼人藏在暗处,哪里去找。再说就是踏平十会村庄也解不了兵将的饥饿,不如赶紧离开此地。另作安顿,也好保存实力,追杀刘秀。”王郎听了,才传令离开了这个村庄。王不留行,你知道这种中药吗?
邳彤想到这段历史,就给那草药起了个名字叫“王不留行”,就是这个村子不留王莽、王郎食宿,借此让人们记住“得人心得天下”的道理。
相对于这个传说,我更倾向于王不留行是因其功效而得名,取其行而不留的功效之意!北方有一段歌谣说:“穿山甲,王不留,大闺女喝了顺怀流。”夸张地说出了穿山甲和王不留行两味中药的通乳作用。王不留行,你知道这种中药吗?
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热、果皮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王不留行,你知道这种中药吗?
我在临床上非常喜欢用这味药,特别对于产后乳汁不下者,一些补养气血的药中,加入王不留行,能够通乳!还有闭经、痛经的患者,王不留行必用,它行而不留,通经活血,对于妇科气血不通、淤滞有良效!
大家大多是通过贴耳穴来认识它的,人耳对应人体五脏六腑,有相应的穴位和经络,也称反射区!人体哪里有淤滞了,在相应的反射区,贴几个王不留行,一取其通经活血功效,二取其对经穴的压迫按摩作用,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比如对失眠、头痛等病!
这种病毒“克星”你肯定听过但没见过
有种植物,叶和根都入药,叶叫大青叶,根叫板蓝根。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利咽。预防流行感冒,治疗肝炎,腮腺炎,扁桃体炎等,疗效可靠,是病毒“克星”。
1、预防流行感冒 在那个年代,每到春天气温升高,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容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所以有几所学校就会来抓(捡)中药熬大锅药给学生喝。我给他们处方大多是以下中药:银花,大青叶,板蓝根,柴胡,贯众,甘草等。
2、用于治疗肝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荣昌县峰高区(现在已改为镇)上班,经常会遇到甲肝病人,(中医诊断为黄疸病阳黄证。临床表现为:面色巩膜发黄,厌油腻,小便黄红如牛尿,肢倦无力,口干苦等症。我就用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茵陈蒿汤加减,药用:茵陈,栀子,郁金,板蓝根,柴胡,山楂等。一般7~10天黄疸就可以消退,20多天肝功能即可恢复正常。现在临床上很少见到甲肝病人了,但是治疗乙型肝炎在辨证基础上加入板蓝根同样能够提高疗效。
3、用于治疗腮腺炎 板蓝根抗病毒,治疗腮腺炎效果也很好。有一年春天,我女儿(当时约三、四岁)患腮腺炎重症,双侧腮部肿大。我就给她吃板蓝根颗粒,大约四、五天就痊愈了。另外也没有再吃其他什么药。
4、治疗扁桃体炎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咽喉肿痛(扁桃体充血肿大),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方用银翘散加减。银花15克,连翘15克,桔梗12克,玄参15克,板蓝根20克,牛蒡子15克,薄荷10克,芦根20克,甘草10克。
注意事项:大青叶,板蓝根虽然长于抗病毒,有凉血利咽功效,但是对于体虚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你可能没听过它,但它却能治好多病
紫苏叶称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鼻塞头痛、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解鱼蟹毒等症;
紫苏茎杆称苏梗,有顺气、安胎、发散风寒和化痰等功效,主治胸闷气胀、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和外感等症。
紫苏种子又称苏子,有镇咳、祛痰功能,主治咳嗽、痰多、胸闷、气喘以及冠心病、高脂血等症;
紫苏根味辛、甘,性微温,具理气宽中、安胎之功效。如胃脘胀闷、不思饮食,可将紫苏根与陈皮、茯苓、鸡内金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所以紫苏子和紫苏根都可以用药。
紫苏全株有散寒解表、理气宽中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等症。
紫苏的食用价值
1、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小时素、高矿质元素等。挥发油中含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苏烯酮等。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106.2微克。
2、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民间常用其去腥、增鲜、提味。
3、紫苏作菜,一般用嫩叶凉拌或作羹、汤,或挂糊炸食。将紫苏叶、嫩梗洗净,晾干水分后切成小段,再佐以其它调辅料,吃起来别有风味。紫苏叶、紫苏子还可用来煮粥、做汤圆,或做紫苏饮。
紫苏子临床应用
1、咳喘痰多
紫苏子性主降,长于降肺气,化痰涎,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用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痰多胸痞,甚则不能平卧之证,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若上盛下虚之久咳痰喘,则配肉桂、当归、厚朴等温肾化痰下气之品,如《和剂局方》苏子降气汤。
2、肠燥便秘
紫苏子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如紫苏麻仁粥(《济生方》)。
3、风寒感冒
本品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腕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紫苏子还有以下作用:
1、紫苏子可增强学习记忆功能,其有效成分是紫苏子油。
2、紫苏子有降血脂作用。
3、紫苏子有降血压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4、紫苏子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5、紫苏子有防腐、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食品和药物的长期贮存。
6、紫苏子有抗癌作用。
7、紫苏子有抑菌作用,0.1%紫苏子油对变形杆菌、酵母菌、黑面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多种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紫苏籽油的营养作用
紫苏籽油是以紫苏子为原料经压榨制得的食用油,含欧米伽-3(а-亚麻酸)达65%以上,它在人体中转化为代谢必要的生命活性因子DHA和EpA(植物脑黄金),不含胆固醇,对人体具有显著的保健功能和医药功效。
国内外研究发现,长期足量摄入a-亚麻酸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癌症、炎症、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免疫力低下、记忆力减退、视力减退、心脏病、脑血栓、老年痴呆等慢性疾病的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还能促进胎儿及婴幼儿大脑和视力发育,强健骨骼、改善抑郁症等功效,外用还有护肤美容的作用,对抗湿疹等。
紫苏籽油具体的作用有:
1、降血脂和降血压;
2、增强自身免疫;
3、预防糖尿病;
4、预防癌症;
5、减肥;
6、防脑中风和心肌梗塞;
7、清除血中有害物质和防治心脏病;
8、缓减更年期综合症;
9、强神健脑,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调节情绪;
10、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1、预防与治疗便秘和胃肠综合症。
中医趣闻 太子参名称的由来
本文导读:太子参是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益气补血、生津润肺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它叫太子参、太子参名称从何而来?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吧。
太子参是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益气补血、生津润肺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它叫太子参、太子参名称从何而来?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吧。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江苏、山东等地。以条粗、色黄白、无须根者为佳。别名异名有异叶假繁缕、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传说故事
传说一:
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5岁,天资聪慧,能辨忠识奸,深得国王厚爱。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后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间,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但所用皆为参类补药,却并未奏效。
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声称非为悬赏,而实为王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国王对老者说: 尔诚心可鉴,然若药不灵验,怕有欺上之罪吧。 老者呵呵笑道: 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之。吾有一药,服百日必能见效。 于是,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三个月后,果见形体丰满,病恙不染。此时,国王始信老者所言,大喜之余,晋封王子为太子,又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行踪难觅。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近臣谏曰: 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 于是, 太子参 的美名就由此传开了。
传说二:
相传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为出版《本草纲目》,游历到南京,住进一家客店。晚上听见有一妇女的呻吟声,便问店小二: 隔壁何人患病? 店小二回答说: 是贱内患病,已有几天了。 有病为何不去求医? 李时珍颇感不解。店小二说: 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虽然在此开店,但赚来的钱还不够买一家七口人的柴米油盐
李时珍听了十分同情,便起身随店小二进入内房。李时珍边为店小二的妻子把脉边问: 近来她饮食如何? 店小二说: 好几天没米下锅了,她只能吃一些番薯干,我们是靠孩子挖来的野菜根充饥的。 李时珍走过去拿起一篮野菜根细细地看起来,并从中拈了一株菜根,放进嘴里。然后他对店小二说: 这是一种药,可治你妻子的病,你从哪里采来的? 店小二说: 城外,紫金山上! 李时珍又随手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说: 天明去买点米,把这药先煎给你妻子服用,服了就会好转的。 店小二闻言感激得双膝跪地,连声道谢。
店小二的妻子服了几天药,病果然好了。店小二把李时珍带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只见那里绿茵如毯,到处都有这种药草。李时珍连声说: 好极了!好极了! 他如获至宝。因为这种药草生长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周围,所以,李时珍就给它取名为 太子参 。
上面的文章为大家介绍了太子参名称的缘由,你是否对太子参有进一步的了解呢。
趣闻透天机灸脐能长寿
趣闻透天机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
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此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脐是什么?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灸脐的作用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常用艾灸脐两法
第一法
艾炷直接灸。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第二法
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闲话中医 口口相传的名医医德小趣闻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医他们不但医术精湛,而且还具有高尚的医德,他们的治病救人的很多佳话都被广大的人们群众流传下来,成为医界之楷模。
三国时,吴国名医董奉治病不收费,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住所周围种植几株杏树。数年后杏树蔚然成林,收获之后,又将所得用以救治贫民或流亡路过者。后人便以杏林作为医界或诊所的代名词,现在还常见以杏林春暖的匾额或锦旗来赞颂有成就的医生。
唐代名医孙思邈因医术精湛,到他诊所求治者很多,常要排队就诊。为了减少病人排队之苦,他将一些常见病药方,刻在石碑上,立在住所路旁,让病者自己照方治疗,不取分文。对于危重病人求治,不管路途远近,也不管自己饥饿疲惫,总是一叫便到。一天,他看完了病正待用晚餐,有人求他出诊。他正要前往时其妻说:饭已端上桌了,吃了去吧!孙医生正色对妻道:一顿饭不吃饿不死人,可误了诊治时间就要出人命。说后,提着药箱就走。
明代名医陈安功严格为病人守密,遇有不便之患,虽对妻子亦不谈。一次,一妓女患性病,陈大夫诊断后,正在处方时,他妻子有事来找他。他怕妻看出药方是治性病的,忙用手捂住处方,说:此方不可看矣!妻知道丈夫为病家守密,也就止步不前,待此女拿走处方后方敢上前。陈医生为病者守密这一医德一直流传下来,至今医界还有为病者守密的规矩。
清代江南名医叶天士行医从不苟且,哪怕是微小的希望也要尽心尽力。一次,他路过一农家,听屋内一片哭声,便走了进去,一问才知是有人暴病身亡,他在尸体旁观察良久,取出银针在死者身上扎了几针,这人果然起死回生。叶天士名声大震,说他连死人也医得活,他却说:我哪有这等本事,只不过我诊病比较细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