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多喝水多运动是养生吗 > 导航 > 多喝水多运动是养生吗

多走路、多喝水…以为养生?可能是养病!国医大师道出长寿智慧

多喝水多运动是养生吗。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养生常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多走路、多喝水…以为养生?可能是养病!国医大师道出长寿智慧”,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锻炼、注意饮食、吃保健品……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就越来越注重。

但是,有些养生方式,只是看上去很健康,实际上对身体是有危害的。

这些错误的养生方法,你别再继续做了。

五谷杂粮粉:让血糖快速上升

都说吃五谷杂粮更健康,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五谷杂粮的养生粉。

粉类食物的颗粒越细碎,质地越柔软,加热糊化越彻底,它的消化速度就越快,则吸收速度也会快,短时间内大量被吸收的葡萄糖涌进血管当中,就会造成血糖的快速上升。

无论有没有糖尿病,都不建议多吃。特别是患有高血糖的患者,也应该避免吃五谷杂粮粉。

小康妹儿提醒:

对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杂粮烹调时间越长,血糖反应就越高。

比如说,用压力锅来烹调杂粮时,保压15分钟和保压25分钟的效果就很不一样。保留一点咀嚼感的烹调方式,对控制血糖的效果会更好些,一味追求软烂好消化,自然血糖反应就会高一些。

天天喝粥:喝出营养失衡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干部科的副主任中医师伍文彬提醒,粥通常是用米面等煮成的流质食物,里面的蛋白含量很低,几乎没有脂肪,消化起来比较快,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确实能够给脾胃减轻负担,但这并不是说粥里的营养能够滋养胃,容易导致营养失衡。

所以,经常吃粥和吃药粥虽是养生一法,但不是人人皆宜,特别是老年人不适宜喝粥,除非是身体很虚弱,或是治病需要。

乱补钙:吃出结石

钱江晚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

58岁的老张在电视上看到广告,说年纪大了容易缺钙,他连着看了好几天广告,老张就去药店买了这种补钙产品,价格也不贵,这一补,就补了近1年。

1年后体检,发现他的左右两个肾里,布满了小石头。

泌尿外科医生表示,咱们日常生活中吃下的大多是离子钙,它一般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中。日常口服下的钙片,在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下,其实并没有多大作用,大多都是通过小便给排了出去,这样一来反而会造成尿钙的偏高,很容易和老张一样变成肾结石患者。

其实,健康均衡的饮食即可提供足够的钙。好的钙源包括牛奶,乳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中国营养协会推荐,体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额外补充的钙量为300~700毫克。

辟谷养生:毁了肠胃

近些年来,“辟谷养生”越来越受追捧,不吃谷物、肉、蛋等,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来代替三餐,称能“清理肠胃”。

你以为这种“辟谷”方法真能养生?

辟谷会打乱胃肠道的正常运行、肠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还有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受到影响,易引起身体代谢紊乱,会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每天8杯水:当心伤肾

经常听到人说“多喝水好,每天要喝够8杯水才健康”……

其实,人每天对水的需求大概在2000~3000毫升,也就是比喻的“8杯水”。

但我们的三餐中,饭菜和汤也含有“水”,所以正常饮食下,每天只需要额外补充1000毫升的水就足够了,而且每一次喝水应少于300毫升。

过量饮水会加重肾脏负担,中毒又伤肾。

过量饮水还会导致血液中钠含量过低而引发“低钠血症”,出现昏睡、恶心、抽搐甚至昏迷。

每天一两万步:毁了膝盖

骨科专家指出:走路运动虽然有利于健康,但运动要掌握适当方法,一味大量走路很容易损伤腿部!

一万步对于平时习惯运动的人来说,是相对简单的,就算提高到两万步也只是平常运动量而已。

如果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突然一天走上一两万步,不仅身体会吃不消,还可能造成关节、韧带、骨骼的损伤,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运动最好循序渐进。

休息一下,来参加下期名医大讲堂吧~

院士专家几句话,道出长寿智慧

中国有两个神秘人群,都是最长寿的。

第一群是国医大师们,天天跟中药打交道的他们活到80算是短寿,个个高寿是常态。

还有一群是中科院、工程院的院士们,中科院80岁以上总院士人数中,90岁以上的院士就占了32%!我们不妨看看他们的“养生观”。

1

养生不在于强,而在于长

我国的慢病人群很多,这些人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带病完全可以延年。

血压高、血脂高、高烧等病理变化都是机体的反应,我们要预防、治疗,更要正确对待。

首届国医大师,原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陆广莘说,不要强求一定怎么样,而是要慢慢来,心平气和对待疾病,这样生活受到的影响就小得多了,疾病带来的困扰也就会慢慢变少的。

2

养生最怕“过”

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路志正认为:

第一,饮食不能过——甘能让人满。好东西面前,往往控制不住食欲,一不留神就容易吃过头。要把握一个原则:“粗细好坏”都要吃,但都不能过。

第二,穿衣不能过——过紧易招病。

第三,运动不能停——天冷尤忌静。“老人、年轻人都一样。生命在于运动。”

3

不要人为地给自己“诱发”肿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孙燕提醒大家,不少肿瘤,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出来的。

比如过多食用高脂饮食、喜欢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诱发出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

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进食,每天有一定时间锻炼。养成规律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生活节奏。 不要人为给自己制造很多不利因素,这才有利于防癌控癌。

4

心态阳光点,别把钱看太重

如果把钱放第一位的话,很多事情都可能会发生偏离。

钱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感情和人的爱心是无限的。很多事情要换个角度去想,无论是科学家、医者,还是整个社会,一定要有阳光心态,如果只有抱怨,那就不会有前进的激情和动力。

#今日互动#

你开始养生了吗?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养生诀窍

本文综合自:京华时报、健康圈、大河健康网、人民日报等

图片:123rf\soogif

编辑推荐

多走路、多喝水…你以为在养生,但医生告诉你:其实在折寿


生活越来越好,大家也越来越注重健康、注重养生。然而,有些看似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对身体的危害却是非常大的。

下面这些大家常做的事情,你以为是在养生,其实是在养病!

01

五谷杂粮粉:吃出糖尿病!

“多吃五谷,不生杂病!”于是,“五谷杂粮粉”悄然流行起来。

很多人觉得杂粮粉又方便,好处又多!但其实恰恰伤身。

五谷杂粮最重要就是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磨成粉后膳食纤维反而被破坏了,只剩下淀粉和糖类。

常吃五谷杂粮粉对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对身体不利。吃多了,恰恰会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尤其是糖尿病。

02

天天喝粥:喝出营养失衡

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常年吃粥;也有少数讲究药膳的人,通过吃药粥来保养身体。

据观察,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动力较差。

长期吃粥,人体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体内消耗,导致营养失衡。

所以,经常吃粥和吃药粥虽是养生一法,但不是人人皆宜,除非是身体很虚弱,或是治病需要。

03

乱补维生素:吃出结石

很多人把维生素当作万能品,每天吃几片,觉得有益身体健康。

其实,如果身体不缺乏维生素,无论患何种病,服用维生素都是一种浪费,甚至会加重病情。

例如,胃溃疡患者大量服用维生素C,不仅无效,还会加重对胃的刺激。

平时有人把维C泡腾片当作提高免疫力的药品,但只有维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补充。

一旦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还会导致尿路结石,加速动脉硬化。

04

乱补钙:当心高钙血症、肾结石

补钙的观念在我国可谓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觉得钙补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强壮,于是大把大把地吃钙片。

钙并非补得越多越好——

我国营养协会推荐,体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额外补充的钙量为300~700毫克。

过量补钙会影响到人体对铁和锌的吸收,还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

其实,健康均衡的饮食即可提供足够的钙。好的钙源包括牛奶,乳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05

辟谷养生:毁了肠胃

近些年来,“辟谷养生”越来越受追捧,不吃谷物、肉、蛋等,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来代替三餐,称能“清理肠胃”。

你以为这种“辟谷”方法真能养生?

辟谷会打乱胃肠道的正常运行、肠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还有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受到影响,易引起身体代谢紊乱,会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06

每天8杯水:伤了肾!

经常听到人说“多喝水好,每天要喝够8杯水才健康”……

其实,人每天对水的需求大概在2000~3000毫升,也就是比喻的“8杯水”。

但我们的三餐中,饭菜和汤也含有“水”,所以正常饮食下,每天只需要额外补充1000毫升的水就足够了,而且每一次喝水应少于300毫升。

过量饮水会加重肾脏负担,中毒又伤肾。

过量饮水还会导致血液中钠含量过低而引发“低钠血症”,出现昏睡、恶心、抽搐甚至昏迷。

07

趁热吃:吃出食道癌!

我们国人有着“趁热喝”、“趁热吃”的习惯。嘴的欲望是满足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就太重了。

人的食道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

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可形成浅表溃疡。反复地烫伤、修复,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肿瘤。

日常生活中,不要吃过烫食物,温度都尽量控制在60℃以下。

08

每天一两万步:毁了膝盖!

骨科专家指出:走路运动虽然有利于健康,但运动要掌握适当方法,一味大量走路很容易损伤腿部!

一万步对于平时习惯运动的人来说,是相对简单的,就算提高到两万步也只是平常运动量而已。

如果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突然一天走上一两万步,不仅身体会吃不消,还可能造成关节、韧带、骨骼的损伤,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运动最好循序渐进。

这样养生,不花一分钱!

1

大笑:长寿的秘诀

据统计,每笑一声,从脸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加体育运动。大笑100次,相当于骑15分钟的自行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不过,高血压患者、处于疾病恢复期的患者不宜大笑。

2

晒太阳:补钙

俗话说,“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

人体皮肤上含有大量的7-脱氢胆固醇,它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D3,然后被吸收入血,经肝和肾中羟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可以在肠道、肾脏及骨等多个组织器官发挥作用,既可促进钙、磷吸收,又能直接调整骨代谢,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3

晚上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脚是阴血的大本营,脚一冷,血液循环就会放慢,所以,这个地方就比别处容易感受到冷。

每天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血管机能,缓解疲劳,促进睡眠。

泡脚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应以脚背泛红、身体微微出汗为宜。年轻人每天泡15~20分钟,老年人可延长至20~30分钟,水温不要超过40℃。

不过,有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的人不适合泡脚。

4

勤读书:防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归根结底是大脑功能衰退,记忆能力丧失。

勤于读书、用脑的人,大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张状态,以输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延缓中枢神经老化,带动血液循环,使全身各系统功能保持协调统一,防治老年痴呆的发生。

5

转动眼球:保护眼睛

电脑、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好帮手,可是长时间看电脑、看手机,会让我们的眼睛疲惫不堪。

在工作间隙,可以闭上眼睛,采用上、下、左、右的顺序巡回转动眼球。每个方向,眼球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处。

这种转动眼球的方法,可以锻炼眼肌,使眼睛灵活自如,炯炯有神。适用于预防和控制近视、眼睛疲劳、眼睛干涩,对眼肌麻痹的康复也有好处。

你以为的养生,可能是在“养病”:这些做法该放弃了


养生是现在大家都很热衷的一件事情,在生活中掀起了全民养生的热潮。但是我们在养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踏入养生的误区,不然不仅起不到养生的效果,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养生的错误观念有哪些?

1、不运动的话肌肉会变成脂肪。

这个说法针对的是那些有固定运动的人群,在不运动了之后肌肉就会变成脂肪吗?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因为脂肪和肌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不存在互相转换的情况。

当你停止锻炼的时候,肌肉会变得松弛,但是绝不是变成脂肪。反之,脂肪也无法变成肌肉。我们运动是目的是消除脂肪,增强肌肉。但是并不会将脂肪转换成肌肉。

2、只去健身房健身。

锻炼对于身体的好处很多,让血液循环加快,增强体质、瘦身等。在生活中,有些人觉得只有去健身房锻炼才称得上锻炼,其余的都不能称之为锻炼。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想要锻炼的话,哪里都可以的。日常可以通过户外跑步、散步、爬楼梯等来进行锻炼,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3、每天必须喝八杯水。

这个方法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喝水固然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喝水过多的话,反而会造成肾脏的负担,引起肾脏疾病的发生。日常在生活中,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去选择喝水的量,尽量是要保持少量多次的喝水。

4、每天梳头一百次。

这个方法是很流行的,每天坚持梳头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好处。这个说法是真的吗?这个说法是真的,但是也要因而而异,如果你本身的油性发质的话,要减少梳头的次数,不然很容易损伤到你头皮上的皮脂腺。

如果是干性发质的话,则可以每天多梳头。最好是选择天然材质的梳子,这样才不会伤害头皮。

5、天天走路2万步。

这是很多人对于社交软件上的一些名字有执念,非要得第一名。每天会去暴走,其实这样很容易给身体造成影响。运动要把握恰当的方式,如果只是一味的走路的话,很可能让你的膝盖受伤。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去选择运动的强度,切不可每天强迫自己。

6、流鼻血要抬头。

这是大多数人在流鼻血之后的第一反应,抬头就不会再流鼻血。但是这个做法是很不科学的,抬头的话会让鼻血反流到咽喉里。很容易引起呕吐和窒息等情况的出现,在流鼻血的时候可以在脖子上围上一层冰毛巾,这样可以起到止血的效果。

三位国医大师话养生


□记者 李鹏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趋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那么你的养生方法正确吗,真的会养生吗?6月15日,在西安召开的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五届夏季峰会上,张大宁、沈宝藩、李佃贵三位国医大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记者随后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我们听听他们是如何养生的。

亚健康的人多肾虚

今年75岁高龄的张大宁,在讲台上神态自若、思维敏捷。张大宁是中国肾病学泰斗、国医大师,全国中医肾病学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在这位老人眼里,养生的“秘诀”就是养肾。

“我平日就喜欢研究吃,吃得健康能帮助我们改变亚健康状态。”张大宁对养生法有独到的研究,提出了补肾活血法。即,将补肾法与活血法有机结合,通过补肾促进活血,用活血加强补肾,二者相互协同,达到改善肾虚血瘀的病理变化,使作为人体生命之本的肾之精气更加旺盛,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功能、健身防病的作用。

“睡眠是养肾、保肾、保持年轻的重要方式。”张大宁说,中午不睡午觉会伤肾阳,肾阳伤则下午易嗜睡、困乏,夜半不睡会伤肾阴,肾阴伤则过了半夜一点后难入睡,所以学会睡“子午觉”是养肾阴、得肾阳的重要方法。

“睡眠有方,身体才有保障,这时候想老都很难。”张大宁如是说。

养生要先养心养神

今年83岁的国医大师沈宝藩,如今每天依然忙碌,门诊、查房、带教,一周六天半都在工作,精力充沛宛如年轻人。对于养生,中医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在这位国医大师看来,养生、养心、养神三者相结合,要做到神清气和,胸怀开阔,从容温和,切不可急躁易怒。

沈宝藩在近60年的临床诊治中发现,不少患者因长期心情郁闷而罹患不治之症。他提醒,老年人切勿过于急躁,凡事要顺其自然。

“中医看重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沈宝藩认为,心态平和很重要。不管遇到什么难事,一定要学会把事情看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地对待周围的环境,更要和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养生在于“化浊解毒”

国医大师李佃贵根据“浊毒学说”使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打破了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传统理论。

年过六旬、身体强健的李佃贵,每每被问及养生秘诀始终强调八个字:化浊、解毒、静神、动形。意思是说,应体质而化浊毒,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起居,做到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以平为期。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熬夜、失眠等这些生活方式,都是产生浊毒的原因。”李佃贵认为,要养生就要先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李佃贵把自己的养生诀窍归纳为十个要点:一把梳子,早晚洗漱各梳头100次;二次运动,每天锻炼两次;三杯开水,晚上临睡前、起夜、晨起后都喝半杯凉白开;四季相应,衣食住行符合季节变换;五穴按摩,早晚按摩百会、涌泉、足三里、天枢、三阴交穴;六里步行,每天坚持步行6里;七天洗澡,洗澡间隔时间7天为宜;八时睡眠,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九成饭饱,每餐九分饱;十分笑容,每天笑15分钟等于运动45分钟。

多走路、多喝水……你以为在养生,但医生告诉你:其实在折寿


生活越来越好

大家也越来越注重健康、注重养生

然而

有些看似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实对身体的危害却是非常大的

下面这些大家常做的事情

你以为是在养生

其实是在养病

这些错误的养生方法

你中招了没

五谷杂粮粉:吃出糖尿病!

“多吃五谷,不生杂病!”于是,“五谷杂粮粉”悄然流行起来。

很多人觉得杂粮粉又方便,好处又多!但其实恰恰伤身。

五谷杂粮最重要就是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磨成粉后膳食纤维反而被破坏了,只剩下淀粉和糖类。

常吃五谷杂粮粉对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对身体不利。吃多了,恰恰会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尤其是糖尿病。

天天喝粥:喝出营养失衡

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常年吃粥;也有少数讲究药膳的人,通过吃药粥来保养身体。

据观察,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动力较差。

长期吃粥,人体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体内消耗,导致营养失衡。

所以,经常吃粥和吃药粥虽是养生一法,但不是人人皆宜,除非是身体很虚弱,或是治病需要。

乱补维生素:吃出结石

很多人把维生素当作万能品,每天吃几片,觉得有益身体健康。

其实,如果身体不缺乏维生素,无论患何种病,服用维生素都是一种浪费,甚至会加重病情。

例如,胃溃疡患者大量服用维生素C,不仅无效,还会加重对胃的刺激。

平时有人把维C泡腾片当作提高免疫力的药品,但只有维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补充。

一旦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还会导致尿路结石,加速动脉硬化。

乱补钙:当心高钙血症、肾结石

补钙的观念在我国可谓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觉得钙补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强壮,于是大把大把地吃钙片。

钙并非补得越多越好——

我国营养协会推荐,体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额外补充的钙量为300~700毫克。

过量补钙会影响到人体对铁和锌的吸收,还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

其实,健康均衡的饮食即可提供足够的钙。好的钙源包括牛奶,乳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辟谷养生:毁了肠胃

近些年来,“辟谷养生”越来越受追捧,不吃谷物、肉、蛋等,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来代替三餐,称能“清理肠胃”。

你以为这种“辟谷”方法真能养生?

辟谷会打乱胃肠道的正常运行、肠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还有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受到影响,易引起身体代谢紊乱,会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每天8杯水:伤了肾!

经常听到人说“多喝水好,每天要喝够8杯水才健康”……

其实,人每天对水的需求大概在2000~3000毫升,也就是比喻的“8杯水”。

但我们的三餐中,饭菜和汤也含有“水”,所以正常饮食下,每天只需要额外补充1000毫升的水就足够了,而且每一次喝水应少于300毫升。

过量饮水会加重肾脏负担,中毒又伤肾。

过量饮水还会导致血液中钠含量过低而引发“低钠血症”,出现昏睡、恶心、抽搐甚至昏迷。

趁热吃:吃出食道癌!

我们国人有着“趁热喝”、“趁热吃”的习惯。嘴的欲望是满足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就太重了。

人的食道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

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可形成浅表溃疡。反复地烫伤、修复,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肿瘤。

日常生活中,不要吃过烫食物,温度都尽量控制在60℃以下。

每天一两万步:毁了膝盖!

骨科专家指出:走路运动虽然有利于健康,但运动要掌握适当方法,一味大量走路很容易损伤腿部!

一万步对于平时习惯运动的人来说,是相对简单的,就算提高到两万步也只是平常运动量而已。

如果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突然一天走上一两万步,不仅身体会吃不消,还可能造成关节、韧带、骨骼的损伤,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运动最好循序渐进。

这样养生不花一分钱

大笑:长寿的秘诀

据统计,每笑一声,从脸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加体育运动。大笑100次,相当于骑15分钟的自行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不过,高血压患者、处于疾病恢复期的患者不宜大笑。

晒太阳:补钙

俗话说,“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

人体皮肤上含有大量的7-脱氢胆固醇,它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D3,然后被吸收入血,经肝和肾中羟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可以在肠道、肾脏及骨等多个组织器官发挥作用,既可促进钙、磷吸收,又能直接调整骨代谢,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晚上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脚是阴血的大本营,脚一冷,血液循环就会放慢,所以,这个地方就比别处容易感受到冷。

每天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血管机能,缓解疲劳,促进睡眠。

泡脚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应以脚背泛红、身体微微出汗为宜。年轻人每天泡15~20分钟,老年人可延长至20~30分钟,水温不要超过40℃。

不过,有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的人不适合泡脚。

勤读书:防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归根结底是大脑功能衰退,记忆能力丧失。

勤于读书、用脑的人,大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张状态,以输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延缓中枢神经老化,带动血液循环,使全身各系统功能保持协调统一,防治老年痴呆的发生。

转动眼球:保护眼睛

电脑、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好帮手,可是长时间看电脑、看手机,会让我们的眼睛疲惫不堪。

在工作间隙,可以闭上眼睛,采用上、下、左、右的顺序巡回转动眼球。每个方向,眼球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处。

这种转动眼球的方法,可以锻炼眼肌,使眼睛灵活自如,炯炯有神。适用于预防和控制近视、眼睛疲劳、眼睛干涩,对眼肌麻痹的康复也有好处。

国医大师梅国强:你以为是在养生,却伤了身,吃出了病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人都开始注重养生,或许每个人对此理解不同,认识也有所偏差,但似乎又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喜欢“模仿”,看见别人吃啥就吃啥,看见别人练什么,自己就练起来。

不管个体差异,别人的衣食住行,但凡自我感觉良好,统统照搬过来“依葫芦画瓢”…这样盲目跟风似的养生,你真的养对了吗?跟着养生君一起来看看,国医大师梅国强梅老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五谷为养”并非人人适合

《黄帝内经》在谈及饮食养生时,将“五谷为养”放在了第一位,“五谷”现指各类杂粮;

我国古代早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如大豆可养肾、小米可养脾等,可见杂粮确实是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但梅老表示,自己日常生活是很少吃粗粮,因为他常年门诊患者多,经常不能准时吃饭,长期如此,患上了胃病,虽经经过调治已无大碍,但肠胃功能一直不好。

梅老说,如今很多人都知道莲子、薏米、小米、高粱米等是补脾养胃的好食材,因此天天煮着吃,全家老少一人一碗,以为是在养生,其实往往在不知觉中“伤了身”。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粗粮虽然有营养,但是富含淀粉、粗纤维,难于消化,对于一些肠胃不好的人来说,多吃粗粮会增加肠胃负担,出现胃胀等不适症状。

因此,梅老在治疗一些肠胃疾病时,在开完药后会特别交代患者别吃杂粮,如果特别想吃,可以只喝汤,比如莲子炖汤,对于肠胃不好的人可以只喝莲子汤而莲子就不要吃了。

调和五味,饮食有节

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

梅老饮食十分简单,一日三餐,家常便饭,但他提倡饮食要荤素搭配,饮食有节,不贪食肥甘厚腻。

只要不坐诊,他一日三餐十分规律,吃饭只吃8分饱,经常吃鱼,因为鱼中富含优质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能补充主食和蔬果营养的不足。

因为脾胃不好,梅老平常很少吃月饼、粽子、汤圆之类不好消化的东西。喝茶是梅老多年养成的习惯,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茶为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

梅老冬天喜喝红茶,夏天则喝绿茶,他认为,一年四季节令不同,喝茶种类宜做相应调整。

夏季宜喝绿茶,绿茶性味苦寒,能清热、消暑、解毒;冬季宜喝红茶,红茶味甘性温,含丰富的蛋白质,有一定滋补功能。

同时他也提醒,喝茶也是有禁忌的,应把握“清淡为宜,适量为佳,少量多次,饭后少饮,睡前不饮”的原则。

《黄帝内经》提出调和五味,饮食有节的饮食原则,意思就是说,凡是自然界赐给我们的食物都是好东西,但是要正确、合理的应用,不盲目、不过分,这样才能发挥其作用。

辨别养生节目的“真假”

梅老说,如今在临床上每周都会碰上一两个因为吃了电视上宣传的东西,没病吃出病的患者。

一次他遇到一位女患者,看上去全身浮肿、精神萎靡,经西医检查没有任何异常,一问诊,梅老才恍然大悟,她每天起床后喝500毫升水,一天要喝8杯,每天只吃1克盐,长期如此,身体电解质紊乱,出现水中毒。

在问到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喝水习惯时,该女患者说,这是电视上“专家”讲的养生知识啊!一天一克盐,八杯水。

梅老表示,这就是如今电视养生保健“讲过”了,所谓的“养生专家”向大众“普及”各种养生知识,但是其中不少只是为了追求效益、以偏概全、颠覆常识,介绍了错误养生观,反而误导了大众。

另外,“是药三分毒”,药不能当饭,但药能治病,每一味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畴,超了这个度,反而伤身。

梅老表示,比如冬天吃阿胶进补,但并非人人皆宜,一些湿气重的人就不适合吃;名贵滋补品冬虫夏草对于阴虚体质的人有很好的补益功效,但是好钢也要用到刀刃上,否则也是浪费。

不要刻意改变生活习惯

梅老日常生活安排也往往是根据工作需求而定,没有什么刻意的“生物钟”。

每天他会根据一天的工作安排,调整早上起床的时间分别为6点、7点、8点;早上吃一点鸡蛋、牛奶、面包就出门诊;中午吃完饭后,会午休两个小时;然后去工作室看书、写写字;晚饭后在校园里散散步,活动一下筋骨。

睡午觉是他长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梅老常说,保证足够的睡眠是一天精力充肺的源头,睡能养血,睡能益气;对于青少年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对于中老年人可以延缓衰老。

同时,对于现在很多老年人最关心的养生大法,梅老强调,每个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还是不要刻意改变,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如今很多有孝心的子女把住在农村的父母接到身边照顾,很多老年人适应力强,能很快适应现在的生活,但是一些老年人却不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还是习惯农村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样反而不利于养生。

老年人还是要有自己的生活,培养自己的爱好,精神愉悦、劳逸结合、家庭和睦,自然延年益寿。

国医大师的养生之道长寿在于5个秘诀


养生是现在很流行的,很多的老年人都是在追寻养生的,生命对于我们是很珍贵的,并且是很短暂的,所以我们可以拓宽生命的长度和宽度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的有意义,那么国医大师有什么养生和长寿的方法么?

长寿秘方1:生姜宜早上吃不宜晚上吃。路老习惯早上搓脸和晚上睡前泡脚,晚上泡脚有助于睡眠。

长寿秘方2:养生要养心,心胸要开阔,知足常乐,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唐老现在每周开诊2次,乐于接受新事物,勤思考,让脑子经常活动。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有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也要保证有一定时间休息。

长寿秘方3:周老每周5个半天坐门诊,对他来说,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给患者看病。他生活很有规律,不熬夜。"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淡泊名利,则心平气和,很有气度。

长寿秘方4:精神愉悦、心情舒畅是长寿的秘诀。对不如意的事或闲言碎语要从客观上分析,一笑了之。饮食营养顺其自然,既不暴饮暴食,也不素食清淡,不要一提有胆固醇的东西就不敢吃。他主张膳食均衡,荤素搭配,一味吃素或者节食减轻体重都不可取。

长寿秘方5:注重调理脾胃,吃东西很清淡,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注意运动,饭后散步,冬天在客厅里环绕走15分钟。喜好书法,认为书法可养生,怡养性情。

长寿是我们所追求的,因为生命是很脆弱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增加自己的生命的长度,上面讲述的长寿秘方是很有用的,经过很多人的实验证明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多走路、多喝水…以为养生?可能是养病!国医大师道出长寿智慧》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多喝水多运动是养生吗”专题供您欣赏!

多走路、多喝水…以为养生?可能是养病!国医大师道出长寿智慧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