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要防寒 > 导航 > 夏季养生要防寒

夏季为什么要防寒保暖?

夏季养生要防寒。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进行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季为什么要防寒保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自然界万物一年四季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可以归于阴阳的变化。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二者的关系中始终是阳气占主导地位,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这样,生命就要停止。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觉手足不温、畏寒喜暖,这种情况,人们常称之为火力不足,即中医学所说的阳气虚。

寒邪是百病之源

为什么说寒邪是引起疾病的万恶之源呢?这要从寒邪致病的性质和特点说起。

寒邪致病多在冬季,有内寒与外寒的区别。外寒是外界的寒气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的病邪,内寒则是人体机能衰退,阳气不足而致的病证。外寒顾名思义,就是由外感而得,像天冷而穿着单薄,受了风寒。受了外寒,寒邪束于肌表,腠理闭塞,卫气不能宣发,就会发热、恶寒、无汗;寒邪郁于经络,则头身疼痛。内寒,中医多认为是阳虚,清阳不升,可见肠鸣、腹泻、易感冒、四肢不温。内寒、外寒不同,但可相互影响。如阳虚内寒之人,易感外寒;而外寒侵入,易伤阳气,引起内寒。Ys630.coM

寒邪致病易伤阳气

寒有什么特点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这个道理,还有水遇冷就会凝结成冰块。这两个现象告诉我们,寒邪具有使物质收缩、分子运动变慢的特性。中医把寒邪的这种特性描述为寒主收引和寒性凝滞。寒主收引,举个形象的例子,当我们感到寒凉时,浑身会起鸡皮疙瘩,就是肌肉收缩的结果,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出现关节拘挛作痛、屈伸不利、发热恶寒而无汗等症。寒性凝滞,易致气滞血瘀,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出现周身疼痛或脘腹疼痛等痛证。对女性来说,痛经中因寒致病的证型是较为多见的。寒邪致病易伤阳气,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阴寒所侮,故云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所以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失于温煦之功,故全身或局部可出现明显的寒象。如寒邪束表,卫阳郁遏,则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称之为伤寒。若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脏腑阳气者,谓之为中(4声)寒。如伤及脾胃,则纳运升降失常,以致吐泻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则宣肃运化失职,表现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肿;寒伤脾肾,则温运气化失职,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肿腹水等;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若寒水过盛,上制心火,则心痛、心悸。而寒郁日久,常从热化,或从湿化变生它邪,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夏季也可伤寒

那么寒证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首先与寒冷的天气有直接的关系。其次,如食用生冷的食物及啤酒饮料、淋雨、涉水下河、工作环境潮湿等等,都会导致寒邪攻击,而人体阳气虚弱,属于外因致病。例如:现在的小姑娘爱美,夏天穿着露脐装、超短裙,冬天不怕冷穿裙子;小伙子夏季贪凉,夏天大汗后用自来水往身上冲;或吹空调温度过低、时间过久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年轻时不注意生活细节的人到中老年时很容易受风着凉患上颈、肩、腰、腿等处关节病,甚至出现全身畏寒等。而年老体衰人体本身阳气不足等属于内因致病,以人体机能活动衰退、迟缓为主要表现。

寒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体内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常见的表现有:

怕冷:这是由于寒邪外袭肌表后,体内阳气之一的卫气与外寒相搏,而见腠理闭塞,致使卫气受到遏制而不得宣泄,就产生恶寒无汗,在恶寒的同时,亦可见到发热的症状,这是卫气郁结的缘故;或者由于机体阳气虚衰,命火不足,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阴寒就会充满全身,手足不温。

脘腹冷痛:这是外来寒邪经体表侵袭后,直入肠胃所致,寒邪损伤了人体脾胃的阳气,故胃脘部疼痛,同时还可出现呕吐清水、下利清谷,甚至四肢厥冷等症状。

脉象异常:寒邪袭人所致脉象异常,主要是脉紧、脉迟、脉沉,原因是寒邪侵入经脉后,影响了脉内的气血运行。寒邪留滞人体后,还能见到人体肌肉、皮肤、筋脉拘挛之象。

疼痛:这是寒邪侵袭人体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寒邪侵袭肝经,阻碍肝经气血运行,引起气血凝滞,则见睾丸肿胀疼痛;若寒邪客于四肢,则形成痹症,西医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即属此类;寒邪阻于胞脉或冲任二脉,则出现痛经。

ys630.coM延伸阅读

天多变上班族要防寒保暖


酒吧狂欢导致胃出血节晚上,朱先生和几位单身朋友到酒吧狂欢,不知不觉中他们喝下了洋酒、黑啤、干红等数种酒,凌晨3:30,几个人醉醺醺地踏上回家路。在出租车上,朱先生感到胃部有点痛,以为是酒喝多了,回家喝了几口醋解酒。第二天上午,他依旧感觉胃部持续疼痛,后来又出现了胃痉挛,经同济医院检查,发现是胃出血,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医院消化内科许医生认为,接踵而至的节日是主要原因。元宵前后,人们都要吃汤团,而汤团本身不易消化,对肠胃功能不佳的人来说,会加重对胃部的刺激,诱发胃出血。节狂欢,太多酒也会导致胃部受损。减衣太快易发感冒有句话叫“看天穿衣”,但胡女士就是因为太会看天穿衣了,导致重感冒。前天胡女士得知气温升高,立即换上春秋裙和夏季透明薄丝袜,外面只加一件短风衣。谁知当天加班到晚上10点才回家,迎面一股凉气让她打了个寒颤,第二天一起床就感觉额头发烫,浑身无力,赶到附近医院吊水。记者昨天下午在长征医院看到,因感冒而前去诊治和输液的患者把急诊大厅围得水泄不通,医务人员忙得团团转。中山、长海等医院急诊科也都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免疫力下降引起腹泻这两天,医院内还出现了一批愁眉苦脸的腹泻病人。上海东方医院大内科主任张代富教授指出,假期内大家聚餐频频,吃得相当好。上班后节奏加快,机体免疫力下降。另外,室温偏高,大家喜欢吃偏冷的东西,但忽视了细菌的孳生。人们刚刚度过“冬藏”阶段,代谢功能、抗病能力较低,年老体弱者在此季节要注意这样几点:穿衣适当多捂一段时间,多吃健脾壮阳食物,居室宜除尘通风。

冬季女性如何防寒保暖效果好


本文导读:许多女性在冬季的时候容易出现如手脚冰凉等症状,这时候就需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那么具体的做法是什么呢?


女性在冬季的时候想比男性更容易手脚冰凉,因此在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有容易受到影响,那么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能帮助改善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冬季女性如何防寒保暖效果好,供大家了解。

女性冬季如何防寒保暖

早睡早起

自古就有 秋防燥、冬防寒 的说法,冬季天气寒冷,女生一定要注意防寒,一旦外寒侵入机体,经久不散,很多女性疾病大多都是因为冬季保养不当造成的。所以,进入冬季后,要把防寒作为养生的第一要务,不可硬撑。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都要注意穿着暖和。冬季夜长,女生更不可过分熬夜。早睡早起,无论是对于皮肤的保养还是身体的健康都是有利的。

温经散寒


肤色苍白没有质感,经常呈出铁青但是却无血色,出现这类型问题目的女性要多注意饮食,因为面色铁青通常是因为平常吃太多凉性食物,特别是夏天爱待在空调房等而引起所谓的宫寒体质。要调宫寒必须先温经散寒,这样才可以改善虚寒体质,最后使肤色红润后自然衬出皮肤的白皙,这一项也是女人冬季养生小常识中的重点。宫寒食补可以采取肉桂、柎子、乌头、细辛等煎服,如果平时太忙,可以直接饮用热的生姜红糖水,可以帮助你散去体内寒气,达到调宫的目的,改善好气色。

积极养肾

生活或者是工作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女性朋友们肾气不足,因为肾气是帮助体表的黑色素代谢,所以体表肌肤多黑色暗沉一定是肾气不足的表现。那么我们就必须通过补充肾气来让肌肤更加的娇嫩。中医认为,补肾便要健脾。平时可以多吃一些补肾,就像黑芝麻糊、桂圆等,也可以用何首乌或者淮山去煲鸡汤。如果有脾气虚的问题也可加进一点党参、黄芪、陈皮等。

白领女性为什么要防寒?


尤其是很多女性朋友,衣着上时刻展露着肌肤、美腿、玉臂、香肩,一进入室内,在温度恒定的空调房内,寒气透过裸露的肌肤侵入身体,女性特有的脏器子宫正一步步受到寒气的威胁,自己却浑然不知。

避免宫寒对女性的伤害

宫寒是件可怕的事情。一些女性夏天贪凉,如好吃冷饮、生食。这样很容易导致寒气进入体内,而一旦滞留在体内就会伤脾伤肝。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脾统血,肝脾被伤害,统血和藏血功能降低,血不循经就容易出现女性经血不净,并且一些人夏季牙龈出血、鼻孔出血等都可能是这方面的原因。在中医传统养生中,女性体质属阴,的确不宜贪凉。吃过多的寒凉、生冷食物,容易消耗阳气,导致寒邪内生而侵害子宫。有些女性天生体质较寒,一般表现为夏天时比较耐热,很少口渴,脸色也看上去比一般人苍白。她们除了一部分遗传自父母的体质之外,也与后天因素脱不了关系,像居住环境潮湿寒冷、好吃寒凉食物、易怒、过度劳累等。这样的人,更容易出现宫寒的症状。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宫寒

女性有痛经、黄褐斑、性冷淡、月经延期甚至闭经、腰膝酸冷、四肢不温等症状时就要引起注意。每次来月经时经血颜色暗或白带色白清稀带有腥味,面色黯黑或苍白无华,舌色黯淡,舌苔白且水滑,也是这方面的问题。子宫是每个母亲孕育宝宝的温床。子宫温暖,体内气血运行通畅,按时盈亏,子宫里的宝宝种子才会发育,但是,一旦出现宫寒,血气遇寒就会凝结,身体的形貌不能保持,不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供胎儿生长和发育,因此,这也是部分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

防寒应从饮食做起

首先,盛夏防寒应从饮食做起,尽量少吃冷食,尤其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不过,像西瓜、绿豆等食物,即使是在常温下,其本质也是寒性的,因此,对待这一类食物则要适可而止,根据个人体质来定。平时没事喝杯红糖姜茶可以化解寒气。如果在餐前喝红糖姜茶,不仅能主动化解所吃食物的寒气,也有助于缓解痛经等症状。若是遇到下雨天,还可以自己在家多煮些姜茶喝,生姜也可以多放几片,对潮湿天气驱寒是比较好的。

其次,就是空调房里的保护。不管是穿吊带裙还是短裙,一定要准备外套或者披肩遮盖裸露的肌肤。颈、肩、背、腰、腿、膝盖甚至脚,都不能受凉。怕冷的女性,丝袜也是防寒的重要道具。在空调房待久了,可以去户外走走,有助于体内寒气发散出来。

夏季减肥应避寒邪

接下来要提到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减肥。夏天衣服穿得少,很多女性为了追求骨感美,想借助节食、减肥药等手段快速减肥瘦身。加上夏季本来吃不下饭、厌食、消耗高等原因,确实有人能在短期内达到效果。但是,这种以非正常手段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脂肪的方法是不足取的。在中医看来,此时寒邪很可能乘虚而入,侵犯子宫。所以,千万别对脂肪太苛刻,尤其是腹部脂肪,它紧密联系着子宫健康。如果吃饭怕胖,可以多出去走走,多活动活动,不仅促进消化,还有助于活血。如今,很多小区和公园里都铺着鹅卵石,每天晚上散步时,快步走在这种路上,突起的鹅卵石能刺激脚底经络和穴位,能疏通经脉、改善血液循环,祛除寒气,使得全身温暖。中医说的动则升阳就是这个道理。

养肾防寒 冬季保暖守则


冬季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阴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常见情况有恶寒、脘腹冷痛等。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它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就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因此,冬季养生重点是养肾防寒。

进补养生

冬季饮食切忌黏硬、生冷,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人体阳气受损,饮食调养应以补为主。补法中以炖补为佳,炖补制作时间长,有利于营养消化吸收,而且还可以适当加入药材,以增强疗效。炖补时可根据个人体质选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

羊肉:冬天吃羊肉非常合适,因为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中医说它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妙品,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食物。

鹅肉:自古以来流传着「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常食鹅汤、鹅肉,可以防治咳嗽,还能补益五脏。

鸭肉:冬天除吃一些能补阳的食物外,还要注意养阴,鸭肉营养丰富,是滋补妙品,尤适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特别是低烧、虚弱、食少、便秘和水肿的人,食鸭肉最有益。

进补要因人而异,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忌:

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害自身,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慕名进补。人参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多。但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出血。

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四忌多多益善。进补过度对身体也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巧妙补充水分

冬季进补一不小心容易补过头,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因此还需要多食水果、蔬菜,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血液浓缩和黏稠。冬季北方水果较少,主要可以吃苹果。

中医认为,苹果性平。在众多水果之中,苹果可说是最普遍又最平和的一种,但它的营养价值却不容小视。中医认为它有生津润肺、健脾开胃的功效。入冬后,很多人常感到皮肤干燥、头晕嗜睡,反应能力降低,这时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苹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再有,冬季许多人进补过多,往往会出现上火的症状,而苹果性平,可滋阴润肺,又可杀菌,对预防上火和感冒很有效果。

蔬菜里可以多吃萝卜和白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有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淤解毒、清凉止渴、利大便等功效。

中医认为,大白菜可以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绝大部分人群都可食用,尤其适于偏胖、内热偏盛、脾胃不和、咳嗽有痰的人士。冬天气候干燥,大白菜含水量极高,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润燥、护肤养颜的作用。大白菜中的纤维素有润肠排毒作用,还可促进人体对动物蛋白质的吸收,对于便秘人士尤为适宜。

但话又说回来,任何事物都有好与坏,大白菜也一样。因大白菜偏寒,脾胃虚寒人士应少食。另因大白菜中含有少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的物质,所以甲状腺肿大患者应少吃,或与碘盐、海鱼、海产品等一起食用。

生活防寒

进入冬季以后,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养生的重要原则,意思是说在寒冷的冬天应该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也逐渐升高,此时起床,则头脑清醒,机智灵敏。而且早晨空气中负离子浓度高,对人体也非常有益。

冬季防寒非常重要,要从背、足做起。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一身之表,又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所以一旦受寒,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出现上感或陈疾复发、加重等现象。对于老人、儿童、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暖背尤为重要。背部保暖方法很简单,只要穿一件贴身的棉(鸭绒)背心就好。

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底生。因为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

运动保暖

冬季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

但是,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四肢较为僵硬,所以锻炼之前的热身活动非常重要。如先做一些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练习,等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

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原则,尤其注意运动后要及时穿上外衣,以免着凉。

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为什么要艾灸


为什么要艾灸

1、为什么要艾灸

1.1、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1.2、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2、哪些人需要做艾灸

2.1、上班族

每天坐在电脑前超过8小时,不经常活动,经常腰酸腿困、四肢乏力。这是气滞血瘀的表现,艾灸能疏通血气。

2.2、夜猫子族

经常加班熬夜,晚上不睡觉,白天晕沉沉,注意力不集中,脾气也变得糟糕。这是气机壅滞的表现,艾灸可调理气机。

2.3、亚健康人群

到医院检查没病,但常感觉身体不舒服,心情郁闷。这是气血阻滞、不畅通的表现,艾灸能理气调血,从而愉悦身心。

3、哪些人不适合艾灸

3.1、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3.2、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皮肤过敏者不适宜用艾灸。

3.3、高血压患者,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先控制血压,再辨证取穴。

3.4、良性肿瘤需要辩证施灸,恶性肿瘤不建议艾灸,以免导致热血妄行。

3.5、心脏部位不可多灸、久灸,外阴、乳头等娇嫩部位不能灸(仅针对传统艾条施灸,灸大夫隔物灸仪系列除外)。

艾灸有哪些副作用

1、使病情加重

很多朋友反映艾灸后会发生病情加重的情况,实际上人的体质也是有阴阳之分的,因此需要阴阳协调相互制约才可以平衡,艾灸的治疗方法就是体内积攒正气从而驱赶邪气,有时正气不足的话就会导致身体有很多不适合不良反映,这也就是人们反映的副作用之一。

2、导致失眠

有些人使用艾灸后会因体质问题出现疲乏无力并且会很嗜睡。这就是艾灸初次治疗导致的失眠症状,等治疗艾灸一段时间之后就不会出现上述这些情况的发生了,而且还会显得很有精力。

3、会诱发上火

很多人还会因为艾灸治疗中身体阴阳调整之时阴盛阳衰,从而会导致患者的喉咙干痛、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会发生的症状。

艾灸可以灸哪些穴位

1、艾灸足三里

犊鼻穴下的三寸位置就是足三里穴,它和胫骨前缘有着一横指的距离。简单准确找到穴位的方法推荐,正坐屈膝,用手去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一寸的位置便是。经常用艾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预防疾病的功效,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2、艾灸命门穴

命门穴的位置在背后第二腰椎下方与肚脐相对的位置,是人生命力的中心,是元气所聚集的地方,如果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补肾壮阳的功效,是保健强壮的重要穴位。

3、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是位于我们肚脐位置下三寸的位置,这个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长期施以针灸可以使人体元气充足,因为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达到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的目的,并且能够治疗泌尿及生殖系统的各种疾病。

大雪时节注意保暖防寒 常常按摩这里排排毒


进入大雪节气后,气温持续走低,在注意保暖防寒的同时,专家建议可常常按摩腋窝、肘窝、膝窝来排排毒。

一. 按“三窝”排毒

1. 腋窝——除心火

腋窝处的极泉穴(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祛除心脏的火郁毒素。

具体方法:用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反复揉压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早晚各1次。

2. 肘窝——去毒素

肘窝有肺经、心包经、心经这三条经络通过,常按可排除心肺火气和毒素。

具体方法:用掌在肘窝这个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1~2周拍一次。

3. 膝窝——祛湿气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而膝窝中的委中穴(膝盖里侧中央)走膀胱经,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

具体方法:连续拍打5~10分钟,1~2周拍打一次。

除了按“三窝”,大雪节气还有什么呢?

二. 室内加湿,保护呼吸道

大雪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加之北方供暖,室内较热,呼吸道成了最易发病的“重灾区”。

一般来说,冬天室内的湿度在30%至60%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度”,在这样的湿度下,人体总体感觉良好。

建议:尽量增加室内湿度,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如果室内空气太干,可使用加湿器。

夏季为什么要防寒保暖?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