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养生的吃的 > 导航 > 猝死急救流程

不要引爆心性猝死的定时炸弹

养生的吃的。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如何避免关于不同人群的养生的误区呢?下面是由养路上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要引爆心性猝死的定时炸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迄今为止,猝死的定义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都有。

1985年,华罗庚教授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猝死在讲台上;国际知名健康教育专家加拿大籍医学家谢华真教授因急性心梗猝死在旅途中;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时猝死,年仅54岁;2004年4月19日,美国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在上午参加会议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60岁;国外一位著名政治家,在听取汇报时,因情绪激动,15分钟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几小时后去世。

猝死犹如晴天霹雳

迄今为止,猝死的定义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都有。著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为了国际统一则定义为1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3种,而不统称为猝死,以免标准混乱。由于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胰腺炎,还有剧烈运动等都可以造成猝死。这里主要谈谈由非外伤性、意外发生的心性死亡,重点为1小时和6小时内死亡的。

生老病死本如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但这是指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的自然凋亡。而中年得病,身心煎熬,人财两空的病理死亡常令人惋惜。如果是中年猝死,则犹如晴天霹雳,无论对亲人或对社会都是很大的打击。调查表明:在人生43种“生活事件”中,中年丧偶位居榜首,得100分(表示最严重),远远超过坐牢(63分);而如果是猝死,得分还要再增加,真可谓肝肠寸断,确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猝死的研究受到古今中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直至今天,仍是各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早在2400年前,《黄帝内经》已有“真心痛……朝发夕死”的记载。考古学发现,长沙马王堆2100年前的西汉女尸经解剖,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有95%狭窄,胃内有138颗半甜瓜子,据推断,可能是该贵妇人一次饱餐后发生心性猝死。而现代医学上,第一例有明确病历记载的尸体解剖的心性猝死是英国外科医生亨特,他性情暴躁,在一次医院内学术讨论中,因激烈争吵而当场倒地死亡。

猝死有明确的“引爆”因素

心性猝死虽然是飞来横祸,但却不是无缘无故;虽然是突然发生,但并不是无原因发生。心性猝死是在有一定内外病理因素上的“爆发”过程,因此它不发生在健康心脏上,不眷顾正常人。应当说,这是一个人人不同的极为复杂、极为精细的,有些迄今尚未清楚的过程。但形象地比喻,心性猝死可以理解为由“定时炸弹”(即基本病理因素)加“引爆操作”(即诱发因素)共同造成的。两者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定时炸弹”是什么呢?它就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所造成的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状态。由于斑块大小不同,位置不同,形态不同,数量不同,而最主要的是稳定性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大不相同。不稳定斑块表面包膜极薄,斑块内脂质又多,在血流冲击或血管痉挛时很容易破裂;有的斑块很厚,比较稳定,不易破裂。大斑块使血管狭窄超过70%以上就可引起心肌缺血,但这需要以数年或几十年计的缓慢过程;而再小的斑块一旦破裂,只要数分钟数小时,即可由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的或全部的堵塞,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这可解释为什么有些几十年的老冠心病患者还健康生活,不发生急性心梗,而一些年轻病人反倒很快发生急性心梗或猝死,有的甚至生前毫无症状,而一旦发病,就是猝死。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常见的30秒内的瞬间立即死亡则是由于心电紊乱造成的心室纤颤(占90%)或心脏停搏(占10%)所导致,其原因是突然的精神、心理或体力运动负担过重造成心肌的严重缺血诱发心电紊乱,心律失常。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和冠心病猝死虽同出一源,但却是程度差异很大的三个阶段。据大宗病理解剖报告,几乎从儿童起就可见到主动脉内膜有脂肪沉积,男性30岁以上斑块发展明显加快增多,40岁左右已接近60%,60岁以上80%左右都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人体有强大的代偿稳定机能,即使有了这些粥样斑块,也并不等于冠心病。临床上,冠心病要根据多项参数综合诊断或冠状动脉造影有至少一支主干狭窄超过50%以上方可诊断。因此,相对于存在粥样斑块的人,冠心病患者要少得多。而真正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每500-2000人中每年才有1人发生,以猝死出现的只占其中的13%-30%左右,就更少了。

猝死病人的大多数都是有明确“引爆”因素的,其中以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精神压力,酗酒,饱餐,剧烈运动,寒冷,豪饮冰冷饮料等为主。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中,已充分证明了基本病理改变即“定时炸弹”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诱发因素,即“引爆”更是起关键作用。所幸,这两者都是可以预防的。

从小抓起,少造“定时炸弹”

如果没有炸弹,当然安全;但在军火库,有很多炸弹,只要管理严格,却不会爆炸,也同样安全。然而如果只有一枚炸弹,但不小心着火,立即会引发爆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冠心病低发人群或青少年中猝死少,因为他们的动脉硬化斑块少,也即炸弹少;而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他们动脉硬化斑块很多,也即炸弹多,但猝死也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会保养自己,即军火管理严格,爆炸也少;而中年人,动脉已有一定数量的斑块,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烟酒过度,不重保养,结果一个个爆炸,成为心性猝死高发人群。

因此,猝死的预防一是要从小预防,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少造炸弹;二是要善于养生,严防炸弹引爆,最好是双管齐下。

从小预防能有多大效果呢?北欧的“千湖之国”芬兰的北加里略地区,由于居民传统膳食中有大量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冠心病病死率在全球独占鳌头,小学生中竟有1/3因此而失去父母,后经政府带头重视,大力开展预防。20年后,冠心病病死率直线下降达一半多,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北加里略的曙光”。而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由于预防不到位,冠心病发病率节节上升,而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形成鲜明对照。因此控制“第一杀手”的肆虐,必须由政府、医疗机构和居民一起抓。

四大杀手,四大朋友

冠心病的形成有四大凶手和四大朋友。悄悄的凶手――高血压;无声的凶手――高血脂;微笑的凶手――吸烟;甜蜜的凶手――糖尿病。这4个凶手心狠手辣,个个能独立致病,但外表却很低调,不引起痛苦的症状,病人常不自觉,直至猝死。4个凶手每个都能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1倍,如果联手,则相乘。比如高血压使冠心病发病率达原来的2倍,加上高血脂即达原来的2乘2即4倍,加上吸烟为8倍,如果还有糖尿病,则达16倍之多。因此对病人务必全面综合防治,才能收效。

冠心病还有4个朋友,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4个朋友一联手,能使发病率减少50%-75%之多。由于冠心病是一种起源于少年,植根在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的慢性疾病,因此,每个人都要多交朋友,远离凶手,而且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地方做起。

善待自己,健康第一

世上并没有无缘无故的猝死。猝死通常都是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由一些诱因促发而成,是瓜熟蒂落的结果。

临床上,约75%的猝死都有一定诱因,约1/3的猝死在发病前2天内有胸痛、胸闷、憋气、心慌、极度疲劳等症状,及早发现、及早就诊或休息可以部分预防其发生。

诱因有许多,常见的有下面6种:

1.持续过度紧张疲劳。动物实验已证明,在幼猴身上,精神压力、睡眠不足可导致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最近某医科大学一位副教授在连续3天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工作后,疲惫至极,站起来时,一阵头晕,倒地死亡。在夏天,连续高温,酷暑难耐,就有多位司机因过度疲劳,猝死在方向盘上。因此,日常工作不宜提倡废寝忘食,带病工作,而应一张一弛。

2.大喜大悲,大惊大恐。这是造成各种心理失常、早搏的最常见诱因,有的发生在当时,有的在几小时或一两天后。一位中年男性,某日有领导找谈话要其交代问题,当晚尽管月明星稀,但他一夜辗转未眠,次日上午工作时,突然心脏骤停。这就是因为恐慌而造成的心理反应,极度恐慌,心律失常直至猝死。

3.酗酒与饱餐。这两者都能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增多,诱发心律失常。一位房地产老总,因上级参观,兴奋之余,酒量倍增,连饮白酒至深夜两点,天亮时心肌梗死,失去生命。酒精能诱发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是非常危险的因素。

4.过量运动。过量运动可伤害身体,诱发猝死,而且立竿见影,还不如不运动。一位老人,用力搬书时,一憋气,心跳骤停,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却成了植物人。一位干部,平时打网球没有任何不适,一次进行比赛,奋力拼搏,突发严重心绞痛,及时抢救后转危为安。因此适量运动助人,过量运动伤人,运动应因人而异,动静相宜。谨记“三不”:不攀比,不争强,不过量。

5.豪饮冷饮。酷暑天,豪饮冰饮料也是近年心梗常见诱因,因食道在心脏后面,胃在心脏下面,心脏表面受寒冷刺激可诱发冠脉痉挛。一位29岁青年,下班途中在一小店豪饮冰啤1升,半小时后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6.两类“死亡三联症”。一是“冬天、凌晨、扫雪”,二是“饱餐、酗酒、激动”。这6个因素都是猝死诱因,但一旦联合在一起,则危险性大大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国每年猝死最多的日子大多是在冬天下雪后的第二天上午,另外,饱餐酗酒与激动更是常见的猝死诱因组合。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猝死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健康是争取出来的,建设出来的,培养出来的,保卫出来的。从根本上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心态是百岁健康人生的钥匙,而钥匙就在你手中。

ys630.coM延伸阅读

当心引爆心性猝死的导火线


1985年,华罗庚教授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猝死在讲台上;国际知名健康教育专家加拿大籍医学家谢华真教授因急性心梗猝死在旅途中;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时猝死,年仅54岁;2004年4月19日,美国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在上午参加会议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60岁;国外一位著名政治家,在听取汇报时,因情绪激动,15分钟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几小时后去世。

猝死犹如晴天霹雳

迄今为止,猝死的定义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都有。著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为了国际统一则定义为1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3种,而不统称为猝死,以免标准混乱。由于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胰腺炎,还有剧烈运动等都可以造成猝死。这里主要谈谈由非外伤性、意外发生的心性死亡,重点为1小时和6小时内死亡的。

生老病死本如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但这是指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的自然凋亡。而中年得病,身心煎熬,人财两空的病理死亡常令人惋惜。如果是中年猝死,则犹如晴天霹雳,无论对亲人或对社会都是很大的打击。调查表明:在人生43种“生活事件”中,中年丧偶位居榜首,得100分(表示最严重),远远超过坐牢(63分);而如果是猝死,得分还要再增加,真可谓肝肠寸断,确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猝死的研究受到古今中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直至今天,仍是各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早在2400年前,《黄帝内经》已有“真心痛……朝发夕死”的记载。考古学发现,长沙马王堆2100年前的西汉女尸经解剖,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有95%狭窄,胃内有138颗半甜瓜子,据推断,可能是该贵妇人一次饱餐后发生心性猝死。而现代医学上,第一例有明确病历记载的尸体解剖的心性猝死是英国外科医生亨特,他性情暴躁,在一次医院内学术讨论中,因激烈争吵而当场倒地死亡。

猝死有明确的“引爆”因素

心性猝死虽然是飞来横祸,但却不是无缘无故;虽然是突然发生,但并不是无原因发生。心性猝死是在有一定内外病理因素上的“爆发”过程,因此它不发生在健康心脏上,不眷顾正常人。应当说,这是一个人人不同的极为复杂、极为精细的,有些迄今尚未清楚的过程。但形象地比喻,心性猝死可以理解为由“定时炸弹”(即基本病理因素)加“引爆操作”(即诱发因素)共同造成的。两者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定时炸弹”是什么呢?它就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所造成的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状态。由于斑块大小不同,位置不同,形态不同,数量不同,而最主要的是稳定性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大不相同。不稳定斑块表面包膜极薄,斑块内脂质又多,在血流冲击或血管痉挛时很容易破裂;有的斑块很厚,比较稳定,不易破裂。大斑块使血管狭窄超过70%以上就可引起心肌缺血,但这需要以数年或几十年计的缓慢过程;而再小的斑块一旦破裂,只要数分钟数小时,即可由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的或全部的堵塞,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这可解释为什么有些几十年的老冠心病患者还健康生活,不发生急性心梗,而一些年轻病人反倒很快发生急性心梗或猝死,有的甚至生前毫无症状,而一旦发病,就是猝死。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常见的30秒内的瞬间立即死亡则是由于心电紊乱造成的心室纤颤(占90%)或心脏停搏(占10%)所导致,其原因是突然的精神、心理或体力运动负担过重造成心肌的严重缺血诱发心电紊乱,心律失常。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和冠心病猝死虽同出一源,但却是程度差异很大的三个阶段。据大宗病理解剖报告,几乎从儿童起就可见到主动脉内膜有脂肪沉积,男性30岁以上斑块发展明显加快增多,40岁左右已接近60%,60岁以上80%左右都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人体有强大的代偿稳定机能,即使有了这些粥样斑块,也并不等于冠心病。临床上,冠心病要根据多项参数综合诊断或冠状动脉造影有至少一支主干狭窄超过50%以上方可诊断。因此,相对于存在粥样斑块的人,冠心病患者要少得多。而真正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每500-2000人中每年才有1人发生,以猝死出现的只占其中的13%~30%左右,就更少了。

猝死病人的大多数都是有明确“引爆”因素的,其中以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精神压力,酗酒,饱餐,剧烈运动,寒冷,豪饮冰冷饮料等为主。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中,已充分证明了基本病理改变即“定时炸弹”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诱发因素,即“引爆”更是起关键作用。所幸,这两者都是可以预防的。

从小抓起,少造“定时炸弹”

如果没有炸弹,当然安全;但在军火库,有很多炸弹,只要管理严格,却不会爆炸,也同样安全。然而如果只有一枚炸弹,但不小心着火,立即会引发爆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冠心病低发人群或青少年中猝死少,因为他们的动脉硬化斑块少,也即炸弹少;而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他们动脉硬化斑块很多,也即炸弹多,但猝死也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会保养自己,即军火管理严格,爆炸也少;而中年人,动脉已有一定数量的斑块,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烟酒过度,不重保养,结果一个个爆炸,成为心性猝死高发人群。

因此,猝死的预防一是要从小预防,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少造炸弹;二是要善于养生,严防炸弹引爆,最好是双管齐下。

过量运动。

过量运动可伤害身体,诱发猝死,而且立竿见影,还不如不运动。一位老人,用力搬书时,一憋气,心跳骤停,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却成了植物人。一位干部,平时打网球没有任何不适,一次进行比赛,奋力拼搏,突发严重心绞痛,及时抢救后转危为安。因此适量运动助人,过量运动伤人,运动应因人而异,动静相宜。谨记“三不”:不攀比,不争强,不过量。

豪饮冷饮。

酷暑天,豪饮冰饮料也是近年心梗常见诱因,因食道在心脏后面,胃在心脏下面,心脏表面受寒冷刺激可诱发冠脉痉挛。一位29岁青年,下班途中在一小店豪饮冰啤1升,半小时后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两类“死亡三联症”。一是“冬天、凌晨、扫雪”,二是“饱餐、酗酒、激动”。这6个因素都是猝死诱因,但一旦联合在一起,则危险性大大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国每年猝死最多的日子大多是在冬天下雪后的第二天上午,另外,饱餐酗酒与激动更是常见的猝死诱因组合。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猝死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健康是争取出来的,建设出来的,培养出来的,保卫出来的。从根本上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心态是百岁健康人生的钥匙,而钥匙就在你手中。

亚健康 男人体内的定时炸弹


问身边的男性,他们最想说的一个字是什么?累!紧张的工作节奏,沉重的心理压力,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让男性健康不堪负荷。专家提醒:亚健康,不能不防,因为它是埋藏在现代男性身体中的定时炸弹。

职业男性九成亚健康

这是一串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约有35%的人处于非健康状态。而这个亚健康人群中,中年男性所占的比例高达75%。职业男性亚健康状态所占比例更高,七成以上存在记忆力差、健忘、精力不够集中等情况;八成左右存在机体免疫力下降;近九成存在睡眠障碍。尤其是40岁左右的职业男性,肥胖、超重、脂肪肝、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性传播疾病等,发病数字快速增加。

中等亚健康危害性大

人体的亚健康状态,根据表现程度与持续时间的差异,危害性也不同。对中等程度的亚健康状态体验者来说,首先是影响现实生活中人类生存质量和工作质量。随着健康低质状态的延伸发展,一则会加速人体的衰老进程,二则过早发生器质性病变。如中年人的高血压、脑血栓、冠心病发病率增高。所以,35—55岁年龄段的男性,应高度重视亚健康状态对人体现实与潜在的危害。

亚健康状态重在预防

引起亚健康状态与人体长期处于工作节奏快、劳作强度大、心理负担重、缺乏运动、起居不规律等有着密切关系。亚健康不是病,它是身体有故障后发出的警告,不能靠吃药打针,须采用预防和保养的方法。

通过背穴疗法、刮痧等疏通经络的方法,可以祛除症状,有效恢复肌体的健康。当然,男性在生活中更应注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膳食结构。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度。专家建议,在办公室内工作居多的白领男性可以多食牛奶等乳制品以及鱼干、骨头汤等富含钙质的食物;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回归自然。节假日尽量离开办公室和家,到大自然中去,注意劳逸结合,放松心情。

男性亚健康的饮食调节

中医历来主张“药疗不如食疗”。亚健康的人更应注意饮食调整,首先做到食物结构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再根据自身症状,进行针对性食物调整——

失眠烦躁健忘时:多吃含钙、磷的食物。含钙多的饮食如大豆、牛奶(包括酸奶)、鲜橙、牡蛎;含磷多的如菠菜、栗子、葡萄、土豆、禽蛋类。

神经敏感时:适吃蒸鱼,但要加点绿叶蔬菜。吃前先躺下休息一会,松弛紧张的情绪;也可以喝少量红葡萄酒,帮助肠胃蠕动。

精疲力尽时:嚼些花生、杏仁、腰果、核桃仁等干果,因为它们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钙、铁以及植物性脂肪。

大脑疲劳时:吃坚果特别有益,多吃花生、瓜子、核桃、松子、榛子等,对健脑、增强记忆力有很好的效果。

心理压力过大时:尽可能多摄取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菠菜、嫩油菜、芝麻、水果等。

脾气不好时:吃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小鱼干等,都含有极其丰富的钙质,有助于消除火气;多吃芫荽,能消除内火。

眼睛疲劳时:吃韭菜炒猪肝很有效。

记忆减退时:应补充维生素c及维生素a,增加饮食中的蔬菜、水果量。富含维生素c及a的食物主要有:辣椒、鱼干、竹笋、胡萝卜、牛奶、红枣、田螺、卷心菜等,绿茶中也含有维生素a,每天喝一杯绿茶(加水2次)对改善记忆力也很有好处。

亚健康解决套餐连接地址:/shop/subhealthy

疑问 可乐真能“引爆”精子


可乐杀精是最有影响力的都市传说之一。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听过几次这个说法。

可乐杀精的传闻,几十年前便在中南美洲流传。人们相信:可乐中的碳酸能杀精,其中的糖分能引爆精子,加之摇晃过后,可乐便能被喷射至阴道深处,所以妇女在房事过后,会用这一招来杀精避免怀孕。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硬摇滚乐队The Fugs有一首歌《可口可乐喷灌》(Coca-Cola douches),说的就是这个。

实验:可乐是否真的杀精

的确是奇思妙想,但尚需要科学验证。1985年,美国哈佛医学院妇产科Umpierre、Hill和Anderson为一验其真伪,便在实验室倒腾开来。他们向三只装有可乐的试管中,加入冷冻的精子。

经过观察,欣喜的结果出炉:精子数量减少;可乐能影响精子活力。相关结论以读者来信形式,发表在当年11月21日刊出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此论断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两年后,台北荣民总医院的洪传岳在看到这篇论文后,决定用更缜密的实验去验证。他们应用了2种品牌5种不同配方的可乐:可口可乐中的经典型、新型、无咖啡因型、健怡型,还有百事可乐。

通过跨膜迁移实验方法,将混有精子的可乐滴在薄膜上(能允许精子通过),薄膜下方放置生理盐水。一小时后,他们观察到:至少七成精子活力依旧,能成功穿越薄膜,不会被可乐杀死。这份刊登在《人体毒物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推翻了美国学者的观点。

换言之,房事后用可乐冲洗阴道,以求达到避孕的目的,不但不可能达到目的还容易引起生殖器感染。

作为碳酸型饮料(即在饮料中加入二氧化碳)的一种,可乐还会添加焦糖、色素等其他成分。当然,它还含有那不到1%由某些神秘物质组成的保密配方。

据称,这配方已保密逾百年,但2000年欧洲食品科学研究院透露,神秘物质包括野豌豆、生姜、含羞草、橘子树叶、古柯叶、桂树和香子兰的皮等的提炼物、过滤物和染料。正是他们,让可乐口味独具一格。

而在相关配料中,咖啡因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所以,又有传闻说,可乐中的咖啡因成分具有杀精作用,不可多喝。这是真的吗?

可乐杀精理论被推翻

2003年,在美国生殖医学年会上,来自巴西的Fabio pasqualotto 通过对750名男同胞的研究后认为,喝咖啡的男性,其精子活动度反而更好。

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咖啡因。但美国亦有学者认为,每天饮用三杯咖啡就会影响男子的生育能力。结论莫衷一是,目前仍无确切公论。

此外,千万别小瞧精子。当它身处合适的地方时,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正常的精子在阴道内能活半天,在宫颈则最长能活8天,在子宫、输卵管则是2天半。不过,若是被排出体外后,它只能做短命鬼半小时,不过若把它冻至零下十度,则能活三天。

面对传闻,要有科学理念。以讹传讹演变而来的喝可乐会杀精、男青年需谨慎,你更可以无视之。

猝死的定义


猝死这种症状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它主要是因为长期睡眠时间不足导致身体的各个器官无法正常运动,导致呼吸困难而死。猝死出现的情况比较多是年轻人的,发病是比较迅速的,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人出现死亡,所以大家应该要了解引起猝死的原因,然后注意养身健体。

平时似乎健康的人,突然出人意料而发生的非暴力性死亡的现象,法医学上通常称之为猝死或急死。世界卫生组织将症状出观后24小时以内死亡的,均规定为猝死。

猝死是由于体内某种潜在性疾病或机能障碍而引起的,属因病变所致的非暴力死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的男女,但猝死者当中,以男性居多,高达70~80%。

猝死本不涉及法律诉讼问题,但由于死亡发生得太突然、太迅速,在吃饭、饮酒、

走路、爬山、骑车、赛跑、讲演、劳动、休息等日常活动过程中,在事前没有征兆的情况一,突如其来,让人感到非常意外,尤其是在与人抓扯和打架斗殴过程中,或在夫妻关系不和等情况下发生的猝死,更易被人们怀疑为外表不留痕迹的谋杀或伤害致死。与此相反,在有的杀人案件中,罪犯作案后为逃避罪责,又鱼目混珠,将谋杀伪称为暴卒身亡。因此,当发生这类事件时,法医检验成了澄清疑点,揭露犯罪,保护好人的重要手段。

一、猝死的内因

这是猝死发生的根本的、第一位的原因,是指死者生前体内的潜在性疾病或病变。

凡是猝死者必有内因,必是由于体内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疾病或机能障碍才引起的。而这些疾病,常常潜伏地进行,由于机体代偿适应功能的作用,患者往往不呈现任何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症状。因此,猝死者生前好似健康人,能从事日常的工作、学习、劳动和社交等活动。

能够引起猝死发生的潜在性疾病是很多的,较常见的有:

1.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血、心瓣膜病、动脉瘤破裂、肺动脉栓塞等。

2.呼吸系统疾病

诸如喉头水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空洞性肺结核、肺动脉栓塞等。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的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肿瘤、癫痫等。

4.消化系统疾病

如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和大出血、中毒型急性细菌性痢疾等。

其他疾病,如肾上腺机能不全、宫外孕、羊水栓塞、胸腺淋巴体质等,也都可能成为引起猝死的内因,导致死亡结果的出现。

在上述引起猝死的疾病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成年人的猝死多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小儿猝死多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

二、猝死的外因

猝死主要是由内因引起的,但在多数情况下,猝死的发生又有外因的作用和参与。

猝死的外因就是诱发或促使机体内潜在性疾病突然向恶性转化,导致猝死发生的外在因素。这些因素,对引起猝死来说,尽管仅起着条件作用,但有时却是猝死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和内因疾病一佯,能诱使猝死发生的外因也很多,常见的有:

1.精神因素

如狂喜、狂怒、极度紧张、恐怖、惊吓等精神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都可诱发有潜在性疾患者猝死。

2.体力活动

诸如赛跑、游泳、爬山、重体力劳动等剧烈运动或者疲劳过度,容品诱使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发生猝死。

轻微外伤、暴饮暴食、过冷过热以及感染等,也都可以成为猝死发生的诱因。

这些外因,对于身体健康、正常的人来说,也许毫无危害或危害不大,而对于具有

某种潜在疾病的人来说,却可诱发或加速疾病的恶化,导致死亡的发生。但无论如何,不管外因对猝死的发生来说起了多大的作用,是多么必不可少,它也只能作为一种外在的;间接的、条件性的因素,不能作为猝死的直接原因。明确这一点,对于分清责任至关重要。

随身携带的健康炸弹


突发性心脏病不仅仅是老年人、高血压及过度肥胖者的专利,对我们这些看似健康的人来说,它也可能是看不见的定时炸弹。

许多球迷一定清楚记得,今年6月26日举行的联合会杯半决赛中,喀麦隆队在缺少一人的情况下以1:0战胜了哥伦比亚队晋级决赛,然而28岁的维维安・福在下半场突然倒地,随即被抬下场送往医院,短短半小时后便宣布不治身亡。法医检验结果,没有发现任何致死药物成份存在,也排除了比赛中冲撞导致死亡的可能,福的身体没有任何异状存在,因此法医断言心脏病突发是福的真正死因。身高1.93米,体重85公斤,壮硕如牛的维维安・福竟然会突然倒在他毕生钟爱的绿茵场,此案例一时间震惊世界体坛。

近年来在公众眼中充满健康活力的运动员中屡次出现此类先例,从美国著名短跑运动员乔伊娜、排球运动员海曼到我国排球运动员朱刚、举重运动员才力都是因心脏病突发猝死,此外,剧作家梁左、作家王小波亦是因此而英年早逝。

导致猝死的第一杀手就是突发性心脏病。近10年来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脏病成了心脏病家族中的新宠。它迅速在暴饮、暴食、起居无常的中、青年人群中找到了一席之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曾对北京、上海等地年龄小于40岁的人进行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调查。结果发现,目前中国年轻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年龄最小的为16岁,高分布人群在20岁到30岁之间,其中男性比女性高近5倍。

突发性心脏病不仅仅是老年人、高血压及过度肥胖者的专利,对我们这些看似健康的人来说,它可能是看不见的定时炸弹。

林至,40岁,在健康方面从未出过严重问题。每天坚持有氧运动――骑自行车10里。一个月前他刚刚接受一次全面体检,包括心电图检查,毫无问题。两星期前他出差去外地,下了飞机的那天晚上觉得胸口紧绷、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翻腾,他并没有理会身体的些微感觉,吃了几口安抚肠胃的食品,照常喝了一点苏格兰威士忌。但是那种不适的感觉仍然没有离去,胸部绷紧的感觉让他难以入眠,于是他又起床吃了一点优酪乳,喝了一点水,但没有任何改善,他出现了发冷并且冒汗的症状,大概凌晨4点,他开始担忧这是一场大病,但内心仍然在极力否认。

医生把电极接在他的胸膛以取得心电图,EKG读数显示有不正常的电脉冲,病情迅速被诊断为MI(心肌梗塞由心脏供血的中断而引起的心肌层部位的坏死)正在形成中,也就是说,他的心脏一部分肌肉已经失去了本来具有的功能。护士马上给他戴上氧气罩,测量血压,在他嘴里塞了一片硝酸甘油药片(其作用是放松收缩的冠状动脉血管,从而减少心肌缺血),然后往他的静脉注射了一些吗啡来减轻胸口疼痛。现在,他必须面对一个未曾预料过的场景就是决定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这是惟一的选择。医院首席心脏病专家为他进行了手术,主要过程就是从腿上取出一段大隐静脉,连在主动脉和缺血心肌之间,如同“搭桥”,使血液直接从主动脉流向心肌。

预防攻略:

1.确信你妻子戒烟

根据美国大学心脏病学杂志的研究结果,如果妻子抽烟丈夫被动吸烟,丈夫的心脏病突发几率比正常人高出92%。

2.每周四次30分钟走或跑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每周累积花2小时以上锻炼的中年人会比同年龄不运动的人患心脏病突发的几率小60%。

3.减肥10~15斤

如果你体重超重,减轻10~15斤可以使你首次心脏病突发致死的几率减小16%。一个为期10年的研究表明超重者发生心脏病突发比体重正常者平均提前3.6年,而肥胖的心脏病患者比正常体重患者平均少活8.2岁。

4.一天喝5杯水

一天喝很多杯水的人比每天只喝2杯甚至更少水的人患心脏病突发几率低54%。水可以稀释血液,让血液不那么容易凝结成块。

5.从喝咖啡转为喝茶

荷兰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喝3杯茶的人患心脏病突发几率比从来不喝茶的人低一半,茶中含有大量的有效的抗氧化剂类黄酮可以提供保护性帮助。

6.星期六烤鲑鱼,星期二吃金枪鱼、三文鱼

哈佛大学公共健康系的研究者说,每周至少吃2次鱼可以降低患病几率30%以上。鱼中发现了神奇的成份:Ω-3脂肪酸。在另一项研究中,没有心脏病的人如果血液中Ω-3脂肪酸水平高则猝死的几率降低大约10%。

7.向你的医生要维他命E和阿司匹林

根据宾西法尼亚大学的近期研究,服用抗氧化剂和血液稀释剂的人有80%的几率阻止血栓导致的动脉阻塞。

8.早饭时吃一杯全麦片粥

谷物食品包含了最高含量的叶酸,每天摄入大量叶酸可以降低患心脏血管疾病的几率13%,因为叶酸可以降低血液中损害动脉的高半胱氨酸含量。

9.数到10

遇到紧急情况时给自己创造一个数到10的缓冲机会,可以让你有效地冷静。霍布金斯大学的研究者表示,一遇到紧急情况就发火的人比正常人心脏疾病的几率高出3倍,突发心脏病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5倍。

10.吃西瓜

西瓜中含有比西红柿中高40%的番茄红素。身体能够高水平地吸收源自瓜类的高水份,可以使预防心脏疾病发生的几率提高30%。

男儿忍泪会引爆诸多疾病


有女性一样,男子汉其实也是有丰富感情的,他们平时不是不会流泪,而是有意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不让自己轻易流泪。但实际上,正是由于这所谓的男儿有泪不轻弹而造成男儿常常不健康。

感情冲动,是造成流泪的重要原因,譬如俗语中说的别离时。唐代诗人杜甫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明代诗人徐熥十年别泪知多少,不道相逢泪更多的诗句,都是描写此情此景的。这是因为超常情感的刺激引起泪腺分泌的眼泪剧增,泪道又一时来不及排泄,使泪水夺眶而出的。

医学意义上泪是眼睛中泪腺的分泌物,每天只有0.5~0.6克,它作为充填剂使眼角膜光滑平整,以利于各个方向的光线进入眼球内;它作为润滑剂,滋润着眼球表面的角膜、结膜,以防止它们干涸和毛糙;它作为清洗剂,把侵入眼睛的灰尘、沙粒和异物冲走或冲淡,以减少对角膜、结膜的损伤;它作为灭菌剂,不停地巡视在眼球表面,随时捕捉进入眼内的细菌和病毒,并把它们溶化掉。所以,在平常情况下我们并看不到人淌眼泪。

一项调查的结果表明,在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大男子中间,神经衰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动不动就哭的女子。美国生物学家威弗雷博士的解释是,流泪能使压抑的情感得以发泄,让心理状态得到新的平衡,同时把机体应激反应时产生的危险毒素排出;忍着眼泪的人,既存在着精神状态的压抑,也意味着自身在慢性中毒,二者均是使机体发病机会增多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

另一位医学博士胡伊认为,哭泣与人的寿命也有密切关系,脆弱爱哭的女子往往都比坚毅不爱哭的男人寿命长。鲁迅先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具有七情六欲的人,该哭时就痛痛快快哭一场,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丈夫亦有泪,随洒别离时,何必忍而不发呢!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不要引爆心性猝死的定时炸弹》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养生的吃的”专题。

不要引爆心性猝死的定时炸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