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生姜养生疗法 > 导航 > 灌肠是养生的方法吗

灌肠是养生的方法吗

2019-10-13

什么是灌肠疗法?

生姜养生疗法。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进行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什么是灌肠疗法?》,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在医学发展如此迅速的现在,灌肠疗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早在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就出现了灌肠的医疗疗法。如今灌肠疗法通常用来治疗尿毒症,溃疡性肠炎,支气管肺炎等疾病。那么灌肠疗法究竟是什么呢?

基本内容

一、药物配制

灌肠方药一般根据患者不同病情特点临时配制而成。经过煎煮后浓缩至一定剂量,装入容器备用。如用散剂,在使用时加入调匀即可。

二、使用方法

先备以肛管,外面涂少量石蜡油,使之滑润,以便插入时不致对肛门及肠粘膜产生刺激或损伤;然后将肛管插入肛门,其插入深度则根据所患疾病及病变部位不同而定,一般约10-30毫米之间;接着将已配制好的药液经注射针筒注入,或由灌肠筒滴入。灌肠液的多少及保留时间长短亦需根据病情而定。如尿毒症一般约为200-500毫升,保留2-3小时;肠梗阻一般约500毫升,保留1-2小时;溃疡性结肠炎一般约30-100毫升,保留4-8小时。

三.临床应用

本疗法除用于通便外,多应用于下列一些疾病:

肾功能衰竭

1、取生大黄、牡蛎、蒲公英灌肠,在控制条件下不用其他有影响的药物。对非终末期的肾功能衰竭者均能使氮质有所下降,症状消失或减轻,少数重度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存可达8个月,中度可达1年以上。也可以大黄为主药配合其他药物予以溜肠。2、取大黄、槐花、崩大碗,水煎,灌肠。

3、取大黄、桂枝,水煎,灌肠。

4、取大黄、莱菔子、甘草、水煎,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1、取赤芍、丹参、益母草、川芎、牛膝、姜黄、乳香、没药、桃红、参三七,水煎,灌肠。

2、取菊花、地榆、十大功劳叶、苦参、黄芩、大飞扬、水煎,加入654-2保留灌肠。

3、取生地榆、老鹳草、五倍子、明矾,水煎,灌肠。

4、取五倍子、马齿苋,水煎后加青黛散(或锡类散)、参三七粉灌肠。

5、取白芨、血竭、紫草、儿茶、五倍子、甘草、青黛,水煎,灌肠。

6、取蒲公英、金银花、黄柏、赤芍、当归、甘草,水煎,灌肠。

7.取白术,枳壳,厚朴,麦冬,肉苁蓉水煎,灌肠。

肠梗阻

取厚朴、枳实、大黄、黄连、槟榔、沉香、广木香、橘皮,水煎,保留灌肠。用于麻痹性肠梗阻。

四.注意事项

1、配制灌肠液时应避免使用对肠粘膜有腐蚀作用的药物。

2、插入肛管时手法应轻柔,以免擦伤粘膜。如有痔疮者,更应审慎。3、灌肠液应根据病情保留一段时间,如某些病人不能保留,可采取头低足高仰卧位,灌肠液亦宜减少剂量。灌肠的时间一般以晚上临睡前为宜。

相关阅读

什么叫灌肠


灌肠的方法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导管把一些治疗的液体,通过肛门进入到直肠,灌入到结肠,能够促进通气排便的作用,它能够软化粪便,清除粪便,同时还有催产,降温等作用,具有促进肠道毒素排出的效果。灌肠是一种操作要求高的治疗方法,如果需要一定要到医院进行。

目的:

1.刺激肠蠕动,解除便秘,排除肠胀气;2.应用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3.清洁肠道,为某些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4.稀释和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用物准备

(1)治疗盘内备灌肠筒一套,肛管,血管钳,润滑剂,棉签。(2)治疗盘外备卫生纸,橡胶或塑料单,治疗巾,弯盘,便盘,便盘巾,输液架,水温计,屏风。(3)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ml~1000ml,小儿200~500ml。溶液温度为39~41摄氏度,降温时用28~32摄氏度,中暑用4摄氏度2.病人准备 了解灌肠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配合操作。3.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屏风遮挡。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

(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病人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盘。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并排气,夹紧肛管。

(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10cm,小儿4~7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

(5)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

(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

(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

什么是腹针疗法?


中医是我们勤劳的先民由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经验,而创造的传统医学。而腹针疗法就是中医中疗法的一种,它是从腹部进行针灸,以调节内脏,经络的从而治疗疾病的原理,而且副作用比较小,所以广受人民喜爱,那腹针疗法具体是什么呢?

一.基本内容

腹针疗法是从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安全、适应证广等优点,自该疗法推广以来,受到针灸界同仁及专家的普遍关注。

腹针疗法,是针刺腹部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腹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手三阴经分别络于大肠、小肠、三焦,手三阳经分别络于胃、胆、膀胱,足三阴经分别络于肝、脾、肾,这些脏腑均位于腹部,此外,足阳明经别“入于腹里”,足阳明之筋“上腹而布”,足太阴经“入腹”,足厥阴经“抵小腹”,任脉“循腹里”,任脉络“下鸠尾,散于腹”。所以,各脏腑病变在腹部均有一定的反应,针刺腹部穴位,可以通调脏腑气血,从而治疗多种疾病。

二.基本技术

所需针具

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0.22mm、Φ0.20mm、Φ0.18mm;

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三.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四.针刺方法

1、针刺手法

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

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

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

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

(3)出针

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五.主治病症

主治落枕、肋间神经痛、肩部扭伤、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用腹针疗法。分别取相对应的颈部、胸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穴。也可配合体针疗法。

什么是埋针疗法


埋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又称皮内针疗法。埋针疗法能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埋针疗法常用于需久留针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头痛、痛经、遗尿、失眠、高血压、哮喘等。

埋针治疗方法:

①针具

有颗粒型 ( 麦粒型)和揿针型 (图钉型)。颗粒型 (麦粒型)一般针长约1厘米,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揿针型 ( 图钉型 ),针身长约 0.2~0.3 厘米,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②操作方法

皮内针、镊子和埋刺部皮肤严密消毒后,就可进行针刺。颗粒型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身,沿皮横刺入皮内,针身埋入皮内0.5~1厘米,然后用胶布将留在皮外的针柄固定。揿针型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圈,将针尖对准穴位刺入,使环状针柄平整地留在皮肤上,用胶布固定,此针多用于耳穴。

③疗程

热天一般留置1~2天;冷天可留置3~7天,留置期间,每隔 4 小时左右用手按压埋针处 1~ 2分钟,以加强刺激、增加疗效。但对关节、胸腹部位不宜埋针;出现异常情况应停止留针。

什么是贴敷疗法


导读:什么是贴敷疗法?生病去医院,有时候医生会叫你使用贴敷疗法来治疗身体的疾病。那么什么是贴敷疗法?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贴敷疗法相关知识吧。

什么是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贴敷疗法的功效与作用

1、解表散寒,疏风解肌,风寒之邪由表入侵,客于肺卫,卫阳被逼,营卫失和,则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及咳嗽等症,故外邪侵袭,首犯肺卫,肺主皮毛,主司卫外,邪尚轻浅,贴敷疗法借助药力的作用,最先起到文浊体表魏阳、宜通肺卫之气,疏通皮部及其脉络的作用。

2、解热清毒,调和营卫,热毒留滞,则气血逆乱,内腐成脓为痈,温度炽盛,热级生风,内陷肝郁心包,则可发生痉、厥变症,患者或发热,或肿胀疼痛,或功能受限,贴敷疗法以其寒凉之剂,贴于大椎、内关、肋下,直达静脉,调理脏腑,清热解毒以消邪热,调和营卫,之治疗各种热证、急症的一种常用方法。

3、消积导滞,开郁散结,人体多由七情郁结,或由饮食内伤,导致气机郁滞,肝脾受损,则淤血内停或痰湿交阻,蓄积留止,发为积聚、食滞、痞气等症,贴敷疗法能行气散结,气血得行,结聚易散,软坚散结类药物的作用,共同调整脏腑经脉的功能,使之积消滞散,开郁解结。

贴敷疗法的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裹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贴敷疗法的时间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1、刺激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治一次。

2、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

3、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

4、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那么贴敷疗法有哪些优点呢?贴敷疗法的优点,下面继续为你介绍。

贴敷疗法的优点

1、途径直接

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作用较为直接,直达病所,直接发挥药效,作用较强。

2、用药安全

贴敷疗法是以透皮吸收发挥作用的药物,较其它给药途径用药较为安全,同时也增大了用药的范围,尤其是外用给药方法历经漫长岁月的临床验证,其方药组成已不计其数,其治疗范围已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种学科多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医疗和保健价值。

3、使用简便

贴敷药物的制作可简可繁,家庭多用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经简单学习就可掌握要领,不需高、精、尖或特殊的医疗设备,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者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4、药源广泛

贴敷疗法的药物取材多较简单,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包括葱、姜、蒜等随地取材,无需耗费过多金钱。且贴敷药方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疗效显着,在疾病的初期即自行解决。节省大量人力财力。

5、稳定可靠,副作用少

贴敷疗法是药物施于体表,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便于随时观察、了解病情变化,随时加减更换,很少发生副作用,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

以上就是一些贴敷疗法的相关知识,如果想了解更多的中医疗法,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什么是中医推拿疗法


中医推拿疗法是在中医外部治疗方法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使用中医推拿疗法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而且效果十分的理想,为了能够让大家了解中医推拿疗法,接下来就进行详细的介绍。

中医推拿疗法,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推法

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根据以上的文章描述之后,相信大家已经对中医推拿疗法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但小编还是需要提醒大家,在采用中医推拿疗法的时候必须要到正规的中医院。

什么是灌肠疗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