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汤煲汤 > 导航 > 纯阳养生汤

纯阳养生汤

2019-10-20

阳和汤

养生汤煲汤。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如何避免关于中医养生的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阳和汤”,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阳和汤光听名字我们就能感觉到是补阳气,去阴气的,但是光知道这个并没有什么用处,而且究竟是不是这个效用还不一定呢,如果你想印证自己的想法,不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阳和汤吧。

【方剂名】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阴疽。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或脱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痰核、瘰疬等属于阴证者。

【方解】

本方证为阳虚血弱,寒凝痰滞,气血不畅,痹阻肌肉、筋骨、关节、经脉所致。营血虚弱,寒凝痰滞,气血不畅,故局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并见全身虚寒证候;寒为阴邪,故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均为虚寒之象。治宜温阳补血以治其本,散寒通滞以疗其标。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补阴血,填精益髓,此为阴中求阳之法,使阳气生化有充足的物质基础;配用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药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寒凝湿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故用肉桂、姜炭温阳散寒通血脉,以治其标,共为臣药。

用少量麻黄,开腠理,以宣散体表之寒凝;用白芥子祛痰除湿,宣通气血,可除皮里膜外之痰,两药合用,既宣通气血,又令熟地黄、鹿角胶补而不滞,共为佐药。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综观全方,补阴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药与滋补药配伍,使寒湿得宣而不伤正,精血得充而不恋邪,用治阴疽,可化阴凝而布阳和,故名阳和汤。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外科阴证之痈疽疮疡的著名方剂,以患部不红、不热、漫肿、酸痛、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肿等属血虚寒凝者。

【使用注意】

阳证疮疡忌用。

【方歌】

阳和熟地鹿角胶,白芥桂姜麻黄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阴疽疮疡服之消。

附方 小金丹

组成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没药、归身、乳香、麝香、墨炭。

用量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制末)各45g,没药、乳香(净末)、归身各22.5g,麝香9g,墨炭(陈年锭子墨,略烧存性,研用) 3.6g。

功用

化痰除湿,祛瘀通络。

主治

寒湿痰瘀所致的流注、痰核、瘰疬、乳岩、贴骨疽等病,初起肤色不变,肿硬作痛者。

禁忌

正虚者不可用,孕妇忌用。

出处

《外科证治全生集》。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对阳和汤的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用处挺多的,和我们开头所想的补阳去阴是有关的,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以上介绍的方法,但是要注意使用禁忌,不能盲目的乱用。

相关阅读

阳和汤的功效主治是什么


导读:阳和汤的功效主治是什么?阳和汤,中医方剂名。那么阳和汤的功效主治是什么?下面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下阳和汤的功效吧。

【方剂名】

阳和汤

【出处】

《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阳和熟地鹿角胶,白芥桂姜麻黄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阴疽疮疡服之消。

【方解】

本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所致,治疗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主。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两者合用,温阳养血,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少佐于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月腠里,散寒结,引阳气由里达表,通行周身。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综观全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温阳补血与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用于阴疽,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故以阳和名之。

【功效与作用】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阴疽。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或脱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痰核、瘰疬等属于阴证者。

【配伍特点】

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络相伍,可使阳虚得补,营血痰滞得除。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外科阴证之痈疽疮疡的着名方剂,以患部不红、不热、漫肿、酸痛、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肿等属血虚寒凝者。

【加减化裁】

若兼气虚不足者,加党参、黄芪等甘温补气;若阴寒重者,加附子温阳散寒;肉桂亦可改桂枝,加强温通血脉、和营通滞的功效。

【使用注意】

方中熟地用量宜重,麻黄用量宜轻。阳证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用此方。

【文献摘要】

1、《成方便读》:夫痈疽流注之属于阴寒者,人皆知用温散之法,然痰凝血滞之证,若正气充足者,自可运行无阻,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其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疡因于血分者,仍必从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补阴血之药为君;恐草木无情,力难充足,又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以赞助之;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温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领熟地、鹿角胶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营,麻黄达卫,共成解散之勋,以宣熟地、鹿角胶之滞;甘草协和诸药。

2、《外科症治全生集》: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

以上就是阳和汤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补气升阳和中汤怎么做?


现在大多数人都讲养生,中药养生。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一款中药汤,名字如标题叫补气升阳和中汤。中药可谓是良药苦口,专治各种疾病。关于中药熬制和服用都是有讲究的,如果不注意这些服用中药也就没有起到养生的作用。现在小编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补气升阳和中汤的做法还有疗效。

【药物组成】生甘草1钱,酒黄柏1钱,白茯苓1钱,泽泻1钱,升麻1钱,柴胡1钱,苍术1钱5分,草豆蔻仁1钱5分,橘皮2钱,当归身2钱,白术2钱,白芍药3钱,人参3钱,佛耳草4钱,炙甘草4钱,黄耆5钱。

【方剂主治】风热下陷,阳气不行,闭目则浑身麻木,昼减而夜甚,觉而开目,则麻木渐退,久则绝止,常开其目,此证不作,惧其麻木不敢合眼,致不得眠,身体昏重,时有痰嗽,觉胸中常似有痰而不利时,烦躁,气短促而喘,诊得六脉俱中得弦洪缓相合,按之无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腹服。

一般来讲,上午9时和下午3时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但是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间服用;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找来的补气升阳和中汤的做法还有疗效的资料。相信大家也看到自己不了解的内容还有没曾在意过的细节吧,现在小编为大家提醒过,大家以后在熬制和服用补气升阳和中汤的时候要多加注意。服用完补气升阳和中汤,可以吃一点稀饭或者喝热水,这样能帮助药效发挥。

寒冷性荨麻疹--变通阳和汤


药物组成 麻黄5g 炮姜5g 白芥子l0g 红花l0g 熟地12g 桂枝12g 鹿角霜15g 荆芥15g 防风15g 黄芪18g 炙甘草6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 寒冷性荨麻疹,卫阳虚兼感外邪者。 病案举隅 余某,女,32岁。全身皮肤遇风寒或受冷刺激后起风团6年余,尤其在暴露部位。近1周,适北方冷空气南下,面、手、足、臀部皮肤出现大小不一之风团,色苍白,痒甚。曾服用多种中西药无效。素腰部冷痛,形寒,经期延长,量少,色紫。舌质淡,脉沉弦。证属肾阳不足,卫阳失于温煦,寒邪入侵,瘀阻肌肤,拟温肾固卫、和营通滞、散寒通络。变通阳和汤加制附片10g、鸡血藤24g\紫草15g。5剂后风团消失、痒减。继用前方化裁25剂后,病情痊愈。随访年余无复发。 资料来源 司在和.广西中医药,1991,14(1):16 评 按 本方由《外科全生集》阳和汤化裁而来。针对寒冷性荨麻疹之卫阳不足、风寒外袭、气血凝滞之病机,采用温卫散寒、和营通滞、散寒御表之法。方中桂枝、麻黄表散风寒,和营通滞。炮姜温阳散寒。防风、荆芥疏风止痒,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云“气主煦之”,故用黄芪、炙甘草益气固表。熟地生精补血,使气血互生,化生卫外之阳气。鹿角霜、红花、白芥子能温通血脉,祛瘀滞。其中白芥子气锐走窜而能通经络之气机,豁寒痰。诸药共奏温卫散寒、养血益气、祛风消疹之功效。

八公和阳汤中药方剂


这个八公和阳汤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中都是非常不错的中药。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八公和阳汤的中药方剂以及这个八公和阳汤的处方和功能主治,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石膏1钱,柴胡2钱,茯苓3钱,白术2钱,甘草1钱,炒栀子1钱,青皮3分,天花粉1钱。

【功能主治】

伤寒,邪在阳明、少阳,身热2日即有如疟之状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辨证录》卷一。

八风散

【处方】

麻黄1斤,白术1斤,栝楼根10两,甘草10两,栾荆10两,天雄10两,白芷10两,防风10两,芍药10两,石膏10两,天门冬10两,羌活2斤,山茱萸5升,食茱萸5升,踯躅5升,茵芋14两,黄芩1斤5两,附子30枚,大黄半斤,细辛5两,干姜5两,桂心5两,雄黄6两,朱砂6两,丹参6两。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八风十二痹,狠退半身不遂,历节疼痛,肌肉枯燥,皮肤瞤动,或筋缓急痛,不在一处,卒起目眩,失心恍惚,妄言倒错,面上疱起,或黄汗出,更相染渍,或燥或湿,颜色乍赤乍白,或青或黑,角弓反张,乍寒乍热。

【用法用量】

先食酒服方寸匕,每日1次;三十日后,1日2次。五十日知,百日愈,1年平复。长服不已,佳。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八风散主八风十二痹。方中诸药与胆腑门中芫花散、耆婆万病丸相类,其方下虽有半身不遂之证,殊非中风六经形证之比。详其立方,专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开发阴邪于外;大黄附子汤分泄阴邪于里;而兼栾荆、茵芋、踯躅、雄黄皆瞑眩之药,非大风恶疾,讵可轻试?必其人主气素强,病气方充,始为合宜。

【摘录】

《千金》卷八。

结语:以上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这个治疗伤寒的中药方剂--八公和阳汤。这种中药方剂的治疗效果还是非常的不错的。如果想要接受更好的治疗的话!还是请到医院进行就诊治疗哦!最后祝早日康复哦!

助阳和血补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一种治疗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助阳和血补气汤吗?它是由哪几种药材组成的呢?它应该如何食用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别名】助阳和血汤(《兰室秘藏》卷上)、助阳活血汤《崔东垣试效方》卷五)。

【处方】香白芷0.6克 蔓荆子0.9克 炙甘草 当归身(酒洗)柴胡各1.5克 升麻 防风各2.1克 黄耆3克

【功能主治】治热邪上壅,眼中自睛红,多眵泪,无疼痛而隐涩难开,昏花不明,由于服苦寒药太过者。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作一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临卧时热服。

【注意】服药期间,须忌风寒及食冷物。

【摘录】《脾胃论》卷下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助阳和血补气汤的正确饮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补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当中大家对于方剂的选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子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它带来的保健功效。

阳和汤能治腰尖盘突出吗


阳和汤能治腰尖盘突出吗

1、阳和汤,中医方剂名。为温里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可以治疗腰间盘突出。

2、阳和汤能治腰尖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腰痛

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

1.1、破裂的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化学性炎症;1.2、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得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1.3、受压的神经根缺血。上述三种因素相互关连,互为加重因素。

3、马尾神经症状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二、体征

1、腰椎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

2、腰部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因为前屈位时可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并增加对受压神经根的牵拉。

3、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间隙相一致,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1cm处,可出现沿坐骨神经放射痛。约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4、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补气升阳和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中药方剂的身影,可见方剂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大家知道补气升阳和中汤吗?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处方】生甘草1钱,酒黄柏1钱,白茯苓1钱,泽泻1钱,升麻1钱,柴胡1钱,苍术1钱5分,草豆蔻仁1钱5分,橘皮2钱,当归身2钱,白术2钱,白芍药3钱,人参3钱,佛耳草4钱,炙甘草4钱,黄耆5钱。

【功能主治】风热下陷,阳气不行,闭目则浑身麻木,昼减而夜甚,觉而开目,则麻木渐退,久则绝止,常开其目,此证不作,惧其麻木不敢合眼,致不得眠,身体昏重,时有痰嗽,觉胸中常似有痰而不利时,烦躁,气短促而喘,诊得六脉俱中得弦洪缓相合,按之无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腹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上文主要介绍了补气升阳和中汤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大三阳和大二阳的区别


大三阳和大二阳,这两个名词,我们通常在乙肝检查中可以看到。如果患有乙肝病毒的话,化验结果就会显示为“大三阳”,“大二阳”“小二阳”和“小三阳”。说到这里,应该就比较明显了,大三阳和大二阳都属于乙肝病毒,不过就是程度不同,大三阳相对于大二阳来说,病毒性较重。

1、什么是大三阳?

大三阳就是乙肝五项检测中的第一项乙肝表面抗原,第三项乙肝E抗原和第五项乙肝核心抗体,这三项属于阳性时候的一种俗称。大三阳一般说明人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能力比较强,所以它的传染性比较高,同时大三阳的病人可能出现肝炎的机会要比小三阳的病人高一些。一般认为大三阳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容易出问题的人群,需要做定期的监测,只要发现了问题应该做及时的治疗。

2、大三阳和大二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的不同?

大三阳和大二阳的区别在于大三阳有乙肝核心抗体,而大二阳是没有的。这两种情况,乙肝病毒复制能力都比较强,肝脏损伤大,所以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厌油腻等现象。

3、大二阳能够被治愈吗?

虽然大二阳状态不稳定,但是如果患者及早治疗,且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大二阳治愈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首先建议患者要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能经常动怒,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患者要做到及早发现和及早诊断,患者一定要到正规的肝病医院检查确诊自己的病情,然后根据自己的病情采用科学正确的乙肝治疗方法,提醒患者切忌乱用药物,以免药物长期代谢给患者的肝脏增添负担,造成病情恶化。最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进行食疗,除了乙肝治疗,食疗对于乙肝病毒的预后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建议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决改掉以前的陋习,要远离一切对肝脏不利的事物,同时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以增强免疫力。专家指出只要大二阳患者坚持遵循以上几个方面,那么大二阳就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地治疗。

阳和汤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