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也应有医生的指导

冬令养生常识。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对养生颇有心得的人。就四季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冬令进补”也应有医生的指导”,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冬令进补理论是我国中医学积数千年经验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的保健养身方法之一。当前,随着气温的降低,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宣传具有治血通络强身健体的滋补品或几味中药的组合配方,并以各种宣传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特别提醒:冬令进补应当在医生诊断和指导下进行,不能轻信广告宣传。

其一,冬令进补须量身定做。中医理论讲究辨证论治,即使是现成的补品、膏方、浸酒料、煲汤料等等也非人人皆宜,而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再辨证进补。盲目进补、不对症进补有时可能会产生副作用,结果有害无益。

其二,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饮食均衡才是关键。人体对营养的摄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而绝不能仅仅依靠营养补品。《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补品只能用于调养虚弱的体质,机体的营养供给还得让位于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饮食。现代营养学证明:只有一日三餐饮食均衡才能使你的营养均衡。

其三,切勿盲目轻信广告。广告宣传往往注重功效的宣传,甚至夸大其词,而不把一些注意事项、禁忌症、副作用等

精选阅读

冬令进补 煲汤八要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无论是品尝丰盛的佳肴,还是普通的家常便饭,汤都是餐桌上的宠物。嗜汤、喜汤、品汤已是时尚,可谓“无汤不成席”。民以食为天,而食的本质是营养,到了冬天,正是宜于进补的时节。在外面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喝上一碗滋味鲜香、营养丰富的汤,感觉真是不一样。然而,要使喝汤真正起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增强健康的作用,在汤的制作和饮用时一定要注重科学,做到“八要”。

选料要得当:选料得当是制好鲜汤的关键。用于制汤的原料,一般为动物性原料,如鸡、鸭、禽骨、猪瘦肉、猪肘子、猪骨、火腿、板鸭、鱼类等,但必须鲜味足、异味小、血污少。这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琥珀酸、氨基酸、核苷酸等,家禽肉食中能溶解于水的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质、肌酸、肌酐、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它们是汤鲜味的主要来源。

食品要新鲜:新鲜并不是历来所讲究的“肉吃鲜杀鱼吃跳”的“时鲜”。现代所讲的鲜,是指鱼、畜禽杀死后3~5小时,此时鱼或禽肉的各种酶使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体易于吸收的物质,此时不但营养最丰富,味道也最好。

炊具要选择:制鲜汤以陈年瓦罐煨的效果最佳。瓦罐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其通气性、吸附性好,还具有传热均匀、散热缓慢等特点。煨制鲜汤时,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长,鲜香成份溢出得越多,煨出的汤的滋味就越鲜醇,被煨食品的质地就越酥烂。

火候要适当:煨汤的要诀是:旺火烧沸,小火慢煨。这样才能使食品内的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以便达到鲜醇味美的目的。只有文火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既清澈,又浓醇。

配水要合理:水既是鲜香食品的溶剂,又是食品传热的介质。水温的变化、用量的多少,对汤的风味有着直接的影响。用水量一般是煨汤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同时应使食品与冷水共同受热,即不直接用沸水煨汤,也不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的营养物质缓慢地溢出,最终达到汤色清澈的效果。

搭配要适宜:许多食物之间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即餐桌上的“黄金搭配”。例如,海带炖肉汤,酸性食品肉与碱性食品海带起“组合效应”,这是日本的长寿区(冲绳地区)的“长寿食品”。为了使汤的口味比较纯正,一般不用很多品种的动物食品同煨。

操作要精细:注意调味用料的投放顺序,特别注意熬汤时不宜先放盐,因盐具有渗透作用,会使原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一般地说,60℃~80℃的温度易引起部分维生素破坏,而煲汤使食物温度长时维持在85℃~100℃。因此,若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C的破坏。汤中适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使其别具特色,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汤的原味。

喝汤时间要讲究:常言道:“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吃饭前,先喝汤,等于给上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顺利下咽,吃饭中途不时喝点汤水有助食物的稀释和搅拌,有益于胃肠道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同时,吃饭前先喝汤,让胃部分充盈,可减少主食的纳入,从而避免热量摄入过多。而饭后喝汤,容易使营养过剩,造成肥胖。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片面地认为鱼、鸡等原料熬的“精汤”最营养。实验证明,无论你熬得多久,仍有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只喝汤,不吃“肉渣”是不科学的。

冬令进补 最佳“三宝”


大枣

大枣性甘,微温,归脾、胃、心肝经。祖国医学认为它养补阴阳气血。适用于任何虚损,具有极高的营养滋补价值。有“一天吃三枣,终生不显老”的说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枣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粘液质和维生素A、B2、C等,有抗过敏、改善心功能以及增加血清总蛋白、护肝的作用。日本大坂大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报道,大枣对癌细胞有90%以上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的抑制作用极弱,已经从大枣中分离出的一组抗癌成分是三萜类化合物,其功能在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之上。

枸杞

果实名枸杞子,根名地骨皮,均可做药,枸杞嫩叶可作菜。枸杞性味苦、甘、平、无毒。果实含甜菜碱、胡萝卜素、玉蜀浆黄素、维生素B1、B2、C、尼克酸、酸浆红素、钙、磷、铁等。其根含苦味质,叶含芸香甙。据研究证明,枸杞子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枸杞子是著名的滋养强壮药,有明目、降血压、降血糖作用。枸杞根有清热凉血、利尿、健胃作用,可治疗消渴(糖尿病)和肺结核潮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每天用25克枸杞子代泡茶并服食。迎风流泪、白内障等病症,可用枸杞子250克,用黄酒浸泡密封1个月后,每日适量服用。

桂圆

又名龙眼,肉、核、皮均可入药。性温、无毒。龙眼肉含维生素B、糖类、酒石酸等。功用开胃益脾,补心长智,安神补血。适用于贫血、神经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盗汗、体虚咽躁、失眠健忘。可每天4~6粒桂圆与莲子、芡实等加水炖汤于睡前服。胸腹闷满、痰黄稠、发热、面黄口干者忌服。

以上三种补益食品,健康人常食可起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而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则应请教医生“辨证施补”。

冬令进补应该有顺序


有关营养专家则提醒:冬令进补应有序先调理肠胃,再食补,后药补。

调理肠胃应在先

调理肠胃在先,即进补之前清理出一个良好的胃肠内环境。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肠道内生存着多种细菌,它们可分为有益菌和致病菌。在健康的人体中,有益菌占据优势,并保持一定平衡,这对人体健康起着很大作用。年龄增大后,肠道内的致病菌增多,人体解毒功能下降,毒素在体内易蓄积,便出现了一系列胃肠道症状。因此补充有益菌,保持一个良好的平衡环境是根本。喝点酸奶等补充有益菌群的饮品是首选。

平衡环境才食补

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除了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以外,营养一定要跟上。老年人大脑在萎缩,脑细胞的神经递质有所减少,记忆力往往衰退较快,可补充鱼、虾、蟹、海参、贝类食品、豆制品以及核桃、栗子、南瓜子、杏仁、桂圆、荔枝等坚果。因为这些食品多含锌、硒、碘等微量元素,有益于预防记忆力衰退及动脉硬化。大蒜、红薯、土豆也是很好的保健食物。

针对情况再药补

针对各人的实际情况,在食补的前提下,可适当吃些药品。如老年人的眼睛由于晶体老化和混浊,导致远视及白内障,使视力下降,服用维生素A,可缓解角膜发干,增加视网膜感光率;另外,服用维生素C、E能增强免疫力,防止眼动脉和全身动脉硬化等等。也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些膏方、药酒、药膳等。

补药补品的区别

冬季进补,包括服补药、吃补品。补药与补品,各有特点和特色。

补药,多指能调补气血阴阳、增强正气、经常用于配方治疗虚性疾病的药物,最好请医生开处方或遵医嘱服用。

补品,多指能滋养、强壮身体,经常用于配膳,治疗虚性疾病的食品,一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爱去烹调食用。

三类人适宜冬令进补


安徽省中医院刘健教授介绍,冬至前后,人的阳气蓬勃生发,食欲比较好,而且脾胃运化转旺,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滋补作用,达到调养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但冬令进补主要适于三类人群:

一是阳气虚弱的人群,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经常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夜尿频繁,大便稀溏,食欲不佳、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二是年老体弱,身患慢性疾病者,要祛邪与扶正相结合,就是在进补的同时,兼顾治疗所患的慢性病,这样经过一个冬天的进补与治疗,不但疾病可以得到控制,而且亦能增强体质。

三是易在冬季或夏季发病的病人,比如老慢支、冻疮、关节炎等容易在冬天发病,疮疡等易在夏天发作,患有这些季节性疾病的人群,在冬天进补能把身体调养到最佳状态,在季节变化时疾病不易发病。

刘教授提醒,儿童不宜进补,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阳气本身就盛,而且此时儿童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不适当地服用补药,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对身体有损害。

秋冬吃11种蔬菜也进补


养生导读:说到秋冬进补的食物,不少人马上想到牛肉、羊肉等一系列的肉类,其实秋冬吃蔬菜也能进补,而且有些蔬菜的滋补功效不亚于肉类。那么秋冬进补吃什么蔬菜呢?下面11种蔬菜让你在秋冬季有个健康的身体!

秋冬进补吃什么蔬菜?

又到了进补的季节,不要以为秋冬进补就一定要大鱼大肉,小心脂肪过剩。其实有些素食的营养和滋补作用不亚于荤食,那么秋冬进补吃什么蔬菜呢?下面为您介绍秋冬进补必吃的11种蔬菜,不需要多吃肉也能滋补身子!

1、山药

作为白色食物之一的山药,中药材称淮山、淮山药、怀山药等。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尤其山药含皂甙、黏液质,有润滑、滋润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益肺止咳。而且,山药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人食疗佳品。补脾养胃以铁棍山药最佳。

2、红豆

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病等。秋天吃红豆可以养生,这是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进补需先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而红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及时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红小豆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

3、萝卜

秋冬季是吃萝卜的最佳季节,这与萝卜的生长季节和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萝卜营养丰富,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的说法。萝卜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肯定,所含的多种营养成分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萝卜含有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的多种微量元素,对防癌,抗癌有重要意义。萝卜既可用于制作菜肴,炒煮、凉拌等俱佳;又可当做水果生吃,还可用做泡菜,酱菜腌制。

4、豌豆

中医认为豌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有益脾和胃、生津止渴、利小便的功效,主治脾虚气弱、呕吐及腹泻。豌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胡萝卜素、粗纤维含量也不低,还富含维生素A,有护眼的食疗功效;另外,其维生素C的含量比干豆要高得多。整天对着电脑的上班族可将豌豆、胡萝卜、玉米一起炒着吃,味道鲜美。

5、韭菜

中医认为,男不离韭,女不离藕,就是指男人要多吃韭菜,女人要多吃莲藕,这样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韭菜又称为壮阳草,味辛咸、性温,有温中行气、补虚益阳的功效。韭菜富含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氨基酸、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促进食欲、提高机体免疫力,杀菌消炎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调节血脂。适量进食,对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也有一定益处。

6、菠菜

菠菜富含胡萝卜素,其在人体内能转变成维生素A,能维护正常视力和上皮细胞的健康。此外,菠菜所富含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这两种物质还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剂作用,它可以吸收进入眼球内的有害光线,并凭借其强大的抗氧化性能,预防眼睛的老化,延缓视力减退。菠菜还含有大量的植物粗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可以通肠导便。

7、南瓜

南瓜含有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其营养丰富,为农村人经常食用的瓜菜,并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视。南瓜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食疗作用。据《滇南本草》载: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8、土豆

土豆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100克土豆蛋白质含量约在2-2.5克,而且土豆的蛋白质质量好,接近动物性蛋白,它含有特殊的黏蛋白,不但有润肠作用,还有脂类代谢作用,能帮助胆固醇代谢。此外,土豆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多。此外,土豆中钙、磷、镁、钾含量也很高。

9、莲藕

民谚曰: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莲藕不仅是佳蔬,还是一种良药。莲藕含大量淀粉、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肉质肥嫩,白净滚圆,口感甜脆,生食堪与梨媲美,适宜老少滋补。俗语说,男不离韭,女不离藕,女人多吃莲藕可养神补气。清咸丰年间,莲藕曾被钦定为御膳贡品。

10、胡萝卜

日本人称胡萝卜作人参,它含有丰富维生素B、C,且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胡萝卜既能补脾健胃,又能养肝明目。胡萝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是脂溶性物质,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胡萝卜最好与肉炒或者炖着吃。

11、茄子

吃茄子最去火,茄子不仅是价廉物美的大众蔬菜,还是种食疗佳品。中医认为,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等功能,所以在这个季节吃些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茄子含有葫芦巴碱及胆碱,在小肠内能与过多胆固醇结合,排出体外,以保身体血液循环正常,降低胆固醇。

看了以上的文章后,你要记住了,秋冬进补不妨多吃些蔬菜,可不能一味大鱼大肉!均衡饮食才是最佳进补方法,为了健康着想,吃肉时要多吃蔬菜哦!

“冬令进补”也应有医生的指导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