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子时一阳生养生方法 > 导航 > 子时一阳生养生方法

子时一阳生养生方法

2022-06-28

修道养生,何谓“一阳来复”?

子时一阳生养生方法。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关于养生常识,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修道养生,何谓“一阳来复”?,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一阳来复,只要把自己心念平息下来,听其自然,念头一空。念头真空掉,一阳来复,复卦,气就来了。念就是气,气就是念。真做到心念息下去,神就凝结了,气就聚了,神凝气聚就一阳来复,复卦来了,还怕什么病?

可是要注意哦!任何人的身体,不管男女老幼,复卦一来阳气刚刚发生,麻烦得很,病人的病表面上看起来会加重。懂了这个原理的人,一点都不怕,这个加重是好事。我常常告诉人,一个人跌伤了,尤其吩咐你们年轻女同学做妈妈的,孩子跌倒在地上,没有哭之前不要抱起来,你一抱算不定这个孩子闭气死了。所以看到孩子们跌倒,老太太们就叫旁人不要动!不要动!等一下!等一下!等到孩子“哇”一哭,好,可以抱了,他气通过了,一阳来复。刚跌下去时精神受了恐吓,身体的气脉各部分不顺了,你一去抱,气岔断就危险了。成年人也一样,看到别人跌倒在地,不能马上去拉他,先过去看他鼻子呼吸慢慢调整好了,才能起来。尤其照顾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怎么样?痛吧?唉,很痛。他能够开口就是他气通了,你大胆可以扶他起来了。真的跌伤是不晓得痛的,等到药下去慢慢晓得痛了,有救了,这个伤快要好了。

这个就是一阳来复的道理,阳气的来复这个卦属于子月。生理上的复呢?男孩子很清楚,婴儿睡到半夜,其实不一定到半夜,我们现在先讲半夜,婴儿生殖器就翘起来,晓得要屙尿。这时婴儿绝对没有男女的欲念啊!绝不会是想到异性才有这个现象。所以老子说,“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这个“朘作”啊,讲一句你们觉得很难听,我觉得很文雅,就是小孩子的小鸡鸡翘了,当母亲当爸爸,就知道这个小鸡鸡要屙尿了。老子讲的是,这个婴儿不晓得有男女两性的分别,可是到那时候自然举起来。生理上的变化男性看得很清楚,女孩子也是一样,自己不大觉得,实际上她胸口会发闷、发胀,有些像女性经期来以前的感觉。这个阳气发动的时候要能够把握得住,怎么把握呢?有些修道的人赶快把气控制住,那就完了!佛家讲心空一念,只照住它,看它发动,有病的病就更加重,实际上是好消息。

小编推荐

盘点近代十位百岁修道高人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养生常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盘点近代十位百岁修道高人》,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庄子言:“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这就是说要保持健康,须清心塞欲,遵循自然的法则。历史多数长寿之人无不遵循着道家的养生之法,他们修身、养性、淡食、运动、健脑,始终保持着道家“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的状态,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盘点中国近代史上道家百岁修道高人都有哪些。

一、朱智涵 100岁

朱智涵,名永才,幼年入道门后得道号“智涵”,世人敬称他为“智涵子”。居中江六十余年间,乡里以其和蔼可亲,昵称他“朱老道”。

先生生于清朝同治癸酉年(公元1873年)七月十四日,祖籍山东泰安,12岁时为山东滕县玄武观道士朱教玉收养,参与过义和团运动,后来遵入川修行,拜师吴春。解放后先生年逾古稀,声名日著但谦虚不骄,研武不息,并十分关注中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癸丑年(1973年)八月十三日朱智涵先生逝世,享年一百岁。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二、吴云青 160岁

吴云青于1838年阳历12月13日出生于中国河南中部黄河南岸古城洛阳一个世代崇道信佛农家。他18岁出家,云游天下学道学佛,先后学习和修练黄帝、老子秘传中国传统道家养生长寿内丹术于中国道家名山华山、嵩山、王屋山和武当山;同时为探求佛法禅功真谛,曾游学于中国河南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开封救苦观音庙、北京豹子街育婴堂等中华大地诸多庵观寺庙,道坛佛堂和名山大川与深山老林。

以后,老寿星吴云青因诸缘潜居于中国陕北青化寺佛道双修:修练道家内丹严守佛法多年。老寿星吴云青潜心修成大道,获得年逾百岁犹童颜真实神奇功效之后,为弘扬中国传统造福天下善良人,吴云青老人后半生拿出不少精力,随缘到四方弘传道家内丹和佛法真谛。老寿星吴云青晚年隐居在安阳市北郊韩王度佛祖庙内修道参禅,1998年9月21日(阴历8月初一)当日过后至晚间,老寿星吴云青开始打坐修道,至子时过完坐化脱壳飞升而去。

三、杨梅君 106岁

杨梅君生于上海,三岁时跟随祖父到北京,13岁时受祖父杨德山(大雁气功第廿六代传人)宗传大雁功功理功法,1978年她正式在宣武公园为群众教功治病。1980年在北京社会上公开系统传授大雁功功法并传向全国,学此功者遍及大江南北。12年来大雁功的练功者已达到200余万人,包括华侨和香港同胞。二零零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于北京去世,享年一百零六岁。

四、刘理航 101岁

刘理航,原名刘定国,武术家,道教文化学者。生于1902年5月25日(清朝光绪年间),武昌北沙人氏,初学外家拳,后来拜全真教龙门派武当纯阳门第二十一代传人王至道道长为师,虔诚事事,精心悟道,深受师祖喜爱,于是得武当纯阳拳技秘传,成为武当派一代宗师。

1984年刘理航始将武当道内单线秘传的吕祖纯阳门武功展露于世人,与武当太乙五行拳传人金子詜等武当名宿出山报出武当家门,抨击“武当无拳”论说,遂立宏愿,将一身道学武功归还于武当。刘理航还著作丰富,他系统整理了武当龙门派太极拳,武当玄功拳等武术技法。2002年5月,刘理航二度重游武当山,与武当玉虚宫百岁坤道李诚玉同议昔日修道之事,交流传道之新法,同年10月,仙逝于湖北汉口,享年101岁。

五、李诚玉 118岁

李诚玉,光绪10年(1885年)3月3日出生于湖北省境内的武当山下、汉江边的郧阳府(现郧县城)。李诚玉早年染上痨病,久治不愈,便到武当山求神消灾,后被武当山道士张至慎治好。为报再生之恩,李诚玉执意出家武当山,被收为武当山龙门派第24代弟子。

1989年2月,李诚玉外出不慎滑倒,摔折了右侧胯骨,不幸瘫痪。即便如此,李诚玉仍然坚持修丹证道,师父张至慎为将寿杖传授于她,并教她练习棍法的秘诀。15年如一日,李诚玉始终抛棍练棍,左右手交替使用。除了抛练寿杖外,李诚玉还特别注重清心寡欲,这是她的养生长寿之道。2003年2月14日凌晨5时,李诚玉在玉虚宫端坐而逝,享年118岁。

六、曹明仙 105岁

曹明仙,俗名曹淑良,西蜀著名道医,青城山祖师殿当家人,青城山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第20代嫡传。1905年出生于成都土桥,幼而丧父,因生活艰难,其母携入尼姑庵学佛,14岁遵母命出家。三年后遇张永平真人,见其神功,转而学道。

曹明仙精通内外炼养功夫,尤擅针灸、推拿及偏方治病,其青城导引术极精,柔若无骨,运用健身导引术为人祛病颇有神效,其武术内功造诣也很高,2010年4月5日清明节,曹明仙大师在青城山祖师殿羽化登仙。

七、李少波 102岁

李少波,甘肃省名中医、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真气运行学创始人,中华中医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10年出生。幼年师从祖父学习吐纳导引、行气摄生之术,研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等,钻研中医理论和各家养生要旨。经数十年亲身实践,深悉医经即道,道经即医,皆以健身延年为宗旨。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始,长期从事中医内科、针灸诊疗工作,医德医术颇受好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经过多年的自身实践,临床观察,科学研究,创立了以“中医预防”为核心思想的真气运行法,并构建了真气运行学术体系,试图补充lt;lt;黄帝内经gt;gt;“师之隐之”的第七卷“全真导气”内容,揭示上古真人之奉生秘技,为祖国传统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少波于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十七时二十九分在甘肃省平凉市无疾而终,享年102岁,证明了自己提出的观点:真气运行是人体生命运动的主要功能,人如果能掌握其运动规律,则可以达到健康无病长寿的境界。

八、吕紫剑 119岁

吕紫剑是中国武术家,曾与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武并称清末民初武林“三大侠客”。1893年(光绪十九年)生于湖北宜昌从小跟随母亲学习武术,后来拜江英为师,稍大就读于湖北国医学堂。1911前往北京,在京城拜八卦掌李长叶及形意拳丁世荣为师,最后在重庆跟随李国操习长拳(太极拳)。据称曾与霍元甲一起抵抗日本势力。

解放后,吕紫剑是第一位获得九段的民间武术家,出版了《中国武当内家拳法》《八卦养生法》等著作,自己创编了“八卦浑元养生功”。2009年吕紫剑成为全球最年长者。2012年3月10日凌晨0时25分,逝世在重庆,享年119岁。

九、蒋信平 111岁

蒋信平,号青松红梅道人,四川省乐至县人,是当代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一代宗师,享誉海内外武术界、道教界的得道高道,成都市道教协会原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原顾问。他1902年出生,25岁出家拜师学道,与青城山结缘86年。信平大师喜素食,潜心修炼,精通道教全真龙门派武术及内丹功,尤擅长全真龙门派龙门太极拳、龙门八卦掌,亦博及中国中医学、中草药学,均得大成,更是当代青城山“龙跷飞腾”轻功正宗传人。其功夫达到了至善、至纯、至真的境界,其书法艺术亦臻令人赞叹、入木三分的境界。2013年6月24日零时40分,蒋信平大师在四川青城山太清宫无疾羽化,享年111岁。

十、张至顺 104岁

张至顺道长,道号米晶子,又号九曲回阳道人。生前任海南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西安万寿八仙宫名誉住持,海南省玉蟾宫住持。1912年出生于河南沈丘。十二岁随师学艺,十七岁在陕西省华山遇师刘明苍道长而出家,为中国道教全真龙门第二十一代弟子。

解放前隐世修炼,解放后曾任陕西省宝鸡县人民代表、全国重点宫观陕西周至楼观台监院。后常年在终南山清修。一九九三年张至顺将祖师的秘传和自己毕生修炼所得献之于世,在各地传授金刚长寿功和丹道内功。又梳理充实单传口授之秘法,使金刚长寿功成为系统文字,广为世人受用。2015年7月28日午时在张家界羽化登真,世寿104岁。

助阳,增寿,男人要学会养生


均衡饮食:“吃饱”更要“吃好”平衡膳食是营养的基本原则,平衡膳食也称均衡膳食,即指膳食多样化,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当,膳食所提供的热能和营养素与机体需要量保持平衡,从而提高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简单地说,平衡膳食就是保证全面、平衡、适当。

所谓“全面”,是指各种营养素摄入要全面,食不厌杂,这是构成平衡膳食的基础。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七大类,四十多个小类,单靠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例如鸡蛋是一种营养比较全而得食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胆固醇、B族维生素等,但是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极少,

如果吃西红柿炒鸡蛋就能够补充这些不足,达到全面的营养。这就是平膳食的一个简单例子。因此要求人们的食谱尽可能广泛,每日摄取食物的种类应尽可能地多,要注意荤素、粗细、主副食物搭配,花、果、根、茎兼顾,这样才有利于全面营养

所谓“平衡”,是指各种营养素摄入与人体需要之间相对平衡。男人肌肉骨骼强壮需要大量的蛋白质,钙,运动员需要大量的高能量食物,一些病人补入大量维生素C能减轻病情,促进康复。一日不同时辰、一年不同季节、不同生活工作节奏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需要,男人对饮食营养的需要也有差异。

对男人来说,营养摄入过少,不能满足需要,可发生营养不良性疾病;摄入过多,既是浪费又使机体产生负担,产生营养过剩性疾病。家中配置一个体重秤,经常观察自己体重变化,作为调节摄入量的参考,是很有意义的所谓“适当”,是指摄入各种营养之间的配比要适当,在全面和平衡的基础上制定合理膦食搭配。

人体元素组成及人体不同状况下对各种营养素需要量是有一定配比的,只有符合人体需要的搭配才有利于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比如老年人饮食适宜低盐、低糖、低脂,高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另外,适当服用调节性保使食品是必要的。

好了,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到这里,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所帮助那么请你继续关注我,我们下期再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一养堂」九九重阳节,养生有秘诀


寒露一过,瞬间天就冷了下来

南方的天就是这么阴晴不定

前一天还是初秋,秋高气爽

后一天可能就是初冬,冷的猝不及防

早上说不定还穿着T恤

晚上就得套上秋裤了

身边的同时、朋友,包括自己,一个个接连的开始感冒的感冒,咳嗽的咳嗽,瞬间就觉得自己老了,需要开始保养保养了。

如果你已经相伴左右,不如一起收下这份重阳节的养生小秘诀吧,都是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哦~简单易行!

适时添衣,提防感冒

气温下降带来的较易流行的疾病就是:感冒。重阳节前后,常有冷空气侵袭,需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增强体质。

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早睡早起,适当午睡

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如果秋季适当早起,便可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适当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据调查,每天午睡半小时,可减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热水泡脚,冷水洗脸

用冷水洗脸以加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足浴能促进血液循环,泡脚的水温不能太高,在50℃以下,要求热而不烫。

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好。

注意饮食,少吃寒凉

“秋燥”影响,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这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

防秋燥,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橄榄、葡萄、梨、核桃、芝麻、红枣等柔润之品。

对体质不同的人,在水果的选择方面也很讲究,那么这时候就要注意区分了。

寒凉类水果:

柑橘、香蕉、梨、柿子、西瓜等。

温热类水果:

枣、桃、杏、龙眼、荔枝、葡萄、樱桃、石榴、菠萝等。

甘平类水果

梅、李、山楂、苹果等。

体质虚弱、面色苍白、体寒怕冷的人,应该选择温热性的水果,注意少摄入秋季寒凉的瓜果。

合理运动,坚持健康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个天下雨过后,恨不得裹上棉袄,说到底还是体质过弱,这时坚持适宜的锻炼就很有利了,可以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以及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同时,锻炼时要注意几点:不宜脱太多,应身体发热后,脱下多余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运动量适度,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然而,养生特别好的方式还是

保持身心愉悦哦!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养生常识呢?下面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 期 导 读

香药同源,品香养生,值得你一辈子追求。

中国用香的历史

古人认为,保健养生必须从「性」、「命」两方面入手,而香恰恰就有「养性」的作用。因此中医药学将香视为养生养性之「药」,形成了「香药同源」的传统。

从古至今,香被赋予了很多文化意义,常常被比喻为一种高尚的品德,但其自身的功效并未因此而被忽略。

屈原在《九歌》中提到,用兰、惠烹肉,用桂、椒浸制酒,用兰草、白芷做香汤沐浴,用辛夷和白芷点缀门楣。

而以纪念屈原为始的我国端午节活动更把这种气味疗法推广成为「全民运动」。

端午期间人们焚烧或熏燃艾、蒿、菖蒲等香料植物来驱疫避秽,杀死越冬后的各种害虫以去除夏季疾病的病源,饮服各种香草熬煮的草药汤和药酒以发散体内积存的毒素。

《黄帝内经》在消渴(糖尿病)的治疗中提到过「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说的是用兰的芳香之气祛除陈久湿热之气、健脾开运。

汉初《神农本草经》时,书中已经记载了当时人们用麝香辟邪、用白芷润泽肤色、用蘼芜治疗咳逆等多种香疗方法。

……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把香的各种日常应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我们窥探到古人用香的极致。

古人把香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沐香汤、饮香茶、吃香食、熏香衣……由内至外的长期薰染,让身体也充满香气。

还记得《还珠格格》的香妃吗?遍身香气的她,所到之处总能吸引到很多蝴蝶。

这位妃子,来自维吾尔族,因遍体生香、娇美无比而深受宠爱,乾隆赐名为香妃。据考证,香妃的体香未必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

古代西域阿拉伯人善用香药,东传中日韩,西播欧罗巴,举世风靡。香妃的体香极可能就是因长期服食阿拉伯医方香药而形成。

时至今日,香药已进入医疗、香料食品,护肤品等领域。尤其在养生、护肤方面,香药有其独到的功效。

香药同源,香与中医中药

中医学认为,养生不外乎养神和养形,香气养生具有形神兼顾的特点,可以养神、固精、调气。

中医对香药也进行了系统归类和整理,总结出了不同生长部位的香药与人体经脉器官的关系,以及香药的阴阳五行、升降沉浮等性。

《本草纲目》认为,植物性的香药在植物整株上的位置与人体有自上而下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位于上者,如花、叶、果多轻薄,气味散发快,清爽提神,但穿透性不强,传播距离短,留香时间短。

而越往下者,如植物的根部、树干,气味越厚重沉郁,香气散发速度也越慢,如檀香、沉香,安神、镇静的作用更强,香气穿透性强,很远都能闻到,而且留香时间长。

香料有芳香药性之说,清代《非烟香法》作者董说集用香之大成,总结出香药的性味归经:

香近于甘者,皆扶肝而走脾;

香近于辛者,皆扶心而走肺;

香近于咸者,皆扶脾而走肾;

香近于酸者,皆扶肺而走肝;

香近于苦者,皆扶肾而走心。

有学者归纳香药之功有十一:

1.气香入脾,悦脾,醒脾;

2.气香开胃,行胃气;

3.气香透心;

4.气香透骨,透腹;

5.气香入络,透络,清络;

6.气香利窍,宣窍,开窍;

7.芳香燥湿化浊,开郁;

8.芳香辟秽,逐秽,透邪;

9.气香主散,能散邪,能泄气;

10.气香上行,增进饮食,开发胸肺之气而宽畅胸膈,能引清阳之气而止痛;

11.气香能安和五脏,温养脏腑,调和卫气,宣通气机。

香 气 养 生

香气之所以具备养生功效,主要原因与香气的来源——香药和人体吸收香气的功能有关。

肺开窍于鼻,肺宣发肃降功能正常,肺气畅达,则鼻能知香臭。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

鼻子是香药与人体的桥梁。呼吸之间,香气可以通过鼻子游走于十二经络、五脏六腑。

而且,《疡医大全》中认为,「鼻居面中,一身之血运。」

《非烟香法》作者董说也认为,「养生不可无香,香为之用,调其外气,适其缓急,补阙而拾遗,长而佐短。」

除鼻子外,人体的皮肤、穴位等也是香气与人体沟通的桥梁。

在医药资源匮乏的远古时期,香气治病养生的功能已经很受古人所重视。

闻香以养鼻,用艾叶菖蒲沐浴防病,佩戴香囊除疾修身。《非烟香法》中还记载,烧兜木香,可去恶气、除病疫。

远在汉武帝时代,烧兜木香,将烧完的粉末涂抹在宫廷的门上,香气可以传播百里。

当时关中地区传染病盛行,死去的人互相枕着堆在一起,烧了这个香,疫情就停止了。

《洞冥记》中记载的熏肌香,用以「熏人肌骨,至老不病。」

也正是由于香疗在养生中的应用,香品制作逐渐发展出一套养生原则:

随着节气时令的变化,增减香药品种用量,立春时香中可加入苍术;雨水时添加解郁安神的合欢花;惊蛰时加入当归降火气润肠道……

香气虽有养生治病的功效,但是要使香气成为良药,学会用香养生治病,不仅是平时闻一闻这么简单。

这就要考究到「和香」,香药经配伍和炮制,就是「和香」。

在中国,和香自古以来就是用香的主流。

香药集天地之灵气,草木之精华,按五运六气、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推演而确定君臣佐使的用料,将各种香材配伍调和,使气味和谐,香气丰满、穿透力强,洋溢着神秘的生命力。

传统和香在汉代即形成了理、法、方、药完备的较为成熟的体系,和香不是简单的香药「混合」,更重要的是药性的「和」。

有些香药协同而和能增强原有的功效,有些香药可以抑制另外一些香药的偏性。这与中药方剂的君臣佐使功用相当。

和香的过程还要遵古法,以及择时、择地,并将制香人的心性融入其中,达到「无不参三才而运之」的要求,最终炮制出「致中和」的香品,达到让用香之人阴阳和、气血和、脏腑和、性命和、经脉畅通的效果。

故中国传统香被称为「和香」而传承至今。

香文化应该回归生活

提及香文化,更为众所周知的是日本的「香道」,而中国香,则普遍认为是礼佛用的香。

其实,中国的香文化我们更愿意称为「香事」。

「香事」,顾名思义,就是香的人和事,也就是熏香之事。

中国香事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玄之又玄的。我们提倡的是「生活香事」,也就是香事本源于生活,亦应回归生活、融入生活。

而日本香道以心性修持为用,习练香道是一门非常神秘、深奥的艺术,把用香上升为「道」,形式过于拘泥,且日本的「道」与中国的「道」,不是一个概念。

那么,对于一个对香事不了解的人来说,如果想要研习香事,应该怎样入门呢?

我们提倡生活香事化,香事生活化。一言蔽之,就是过上香生活。

【 互动 】

你最期待香在生活当中的作用是什么?

夏日养生 祛暑化湿扶阳三结合


医学指导/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聂斌教授、推拿科副主任医师曾科学

今年夏天无疑是最符合岭南气候特点的——晴则骄阳似火,雨则暴雨倾盆……典型的高热潮湿天气。很多人此时不舒服,身倦乏力,不思饮食,关节酸痛等。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聂斌教授指出,夏日要注意保健养生,祛暑、化湿、扶阳三不误。

祛暑:“阳暑”勿喝藿香正气水

岭南的夏日,气温颇高,聂斌指出,暑为夏季的主气,中暑分“阳暑”“阴暑”,预防与治疗都要分清。

最常见的是“阳暑”,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体弱者更容易中招。“阳暑”的主要症状是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大汗、面色发红、体温升高等。

预防“阳暑”,要避免长期待在暴晒高温环境,劳作、游玩一段时间后,就要到通风阴凉处纳凉,并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用凉水洗脸以降温;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或淡盐水,尽量少喝冰水;随时警惕身体状况,若出现头晕、头痛、发热乏力的前兆症状,则要及时离开高温环境,做好防暑降温补水的措施,严重的须马上到医院救治。

治疗上,如果轻度发热,建议首先物理降温,用冷水浸湿毛巾到不滴水,折叠放在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或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促进散热;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同时也可增加排尿次数,促进降温。

治疗“阳暑”,还可以用白虎汤加竹叶。

材料:石膏50克,知母15克,甘草15克,竹叶10克,粳米50克。

做法:加入三到四百毫升的水,熬成粥水即可食用,有清热泻火、除烦生津的功效。

“阴暑”也非常多见,症状是发热恶寒、吐泻、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没食欲、大便稀、舌苔腻,贪凉喜冷饮的人更容易罹患。

预防“阴暑”,要避免“热身”冲“冷水凉”、在空调冷气房进进出出等。推荐“防暑和胃饮”来预防“阴暑”。

材料:藿香3克,香薷3克,麦冬或陈皮3克,生姜两片。

做法:以上材料加入200~300毫升的水,煮沸后可适量加入冰糖,即可饮用,此茶起到清暑散寒、化湿和胃的作用。

而治疗“阴暑”,可使用藿香正气水和十滴水治疗。聂斌特别提醒,中暑后如果不分“阴暑”“阳暑”,一味喝上一瓶藿香正气水,那对于“阳暑”者可谓“火上浇油”。

化湿:巧用陈皮做汤水

高温、雨水带来湿热气候,中医认为,湿伤人体阳气,同时也伤脾阳,可导致脾胃功能运化失调,出现不爱进食、疲劳、腹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如何夏日化湿?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曾科学推荐好好利用岭南道地药物——广东陈皮。

一说起陈皮,很多人只记得它擅于化痰止咳,其实它的功效远远不止。陈皮还适宜于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咳嗽多痰等患者服用。暑热之际,建议可巧用陈皮做汤水。

陈皮老鸭煲冬瓜

用料:陈皮10g,鸭肉500g,冬瓜500g,薏米50g。

做法:鸭肉洗净后切成小块,冬瓜切成与鸭肉般大小的小块,放入清水2000ml,煮开后放入上述药材,同煮1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化湿、滋阴清热,老少咸宜。

陈皮绿豆百合糖水

用料:绿豆200g,陈皮10g,百合50g,冰片糖100g。

做法:绿豆加水煮沸后放入陈皮、百合同煮1小时,放冰糖调味后放至室温饮用

功效:消暑解渴、宁心安神。

陈皮普洱茶

用料:陈皮3g,普洱茶10g。

做法:两者放进沸水中冲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消食,减肥消脂。

扶阳:灸疗外治助养生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夏天火辣辣,养生保健却还需要扶阳,“夏日难道不是人体的阳气最盛的吗?”

对此,聂斌指出,夏天确实是大自然的阳气最盛,人体也是阳气外发而活跃于机体表面,因此也正是最需要固护阳气之时。道理如同深井凉水:阳气盛于地面,反而地下阳气最虚,哪怕外界温度最高,夏季喝深井中的水也是清凉的。

空调、冷饮、晚睡、贪凉都是损害阳气的做法,夏季的饮食应着重健脾利湿、行气化痰,夏季多摄取豆类、瓜类这类健脾祛湿的菜肴,摄取一些姜、葱、蒜也有扶阳的作用。除日常生活保养外,聂斌推荐了几种用灸疗扶阳的方法。

艾灸

艾灸的纯阳温热作用可以祛散人体的寒湿邪气,温通人体经络,补充人体阳气,使气血畅通。在夏天,扶阳时选背腰部,取背俞穴,每次艾灸30分钟,可以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通经活络;选择肺腧、风门、身柱、足三里等,进行灸治,还可以很好地预防“空调病”的发生。

火艾灸

在背部依次垫上药膜(扶阳之药,附子、干姜、肉桂等制成药酒)、干毛巾、艾绒,点火烧20秒,再用湿毛巾扑灭。这一疗法可促进药气通过皮肤由表皮渗到真皮、骨骼、关节中去,透达周身,酒助火烤,火借酒威,使风寒去除。可明显改善阳虚体质,调理阴阳平衡,扶正祛邪。

三伏天灸

以“春夏养阳”等理论为依据,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甚至“冬病夏治”。(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李朝、金小洣)

养生就是养阳气,春夏如何养阳呢?


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养阳气,那么春夏如何养我们的阳气呢?

如果将人比做一棵树,气就是树根,而身体是树干和树叶。根深才能叶茂,气长才会命久。“人活一口气”,老百姓把人死叫“断气”,人死则气散。

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

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

现代人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甚至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前进入更年期,这些疾病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所致。当阳气消耗完的时候,生命也就画上了句号。

如何补阳?

补阳,壮阳就是为顺应自然规律,补充日常消耗的阳气,使身体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人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

艾灸所用的艾草是一种纯阳性植物,经过燃烧后,作用力更强,是补充阳气,延年益寿的最佳捷径。

艾灸穴位:中脘穴、神阙、关元穴、足三里、命门

建议:上午属阳中之阳,建议灸命门为主,配穴涌泉穴。

下午属阳中之阴,建议重灸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为主,配穴涌泉穴。

艾灸温馨提示:

艾灸调理每个小疗程一个月,伤筋动骨一百天,各种亚健康问题的调理建议三个月一个大疗程,调理正常后,每周艾灸保养3-5次即可。每次艾灸后多喝水,避免失水上火。

响应国家中医保健养生政策,欢迎大家(艾灸馆、养生店、喜欢艾灸养生的个人)加入昊林枋胎息瘦身绿色养生,传承弘扬发展传统中医养生文化,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艾灸养生的人,成就自己,造福社会。关爱百姓,把“艾”带回千万家!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修道养生,何谓“一阳来复”?》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子时一阳生养生方法”专题供您欣赏!

修道养生,何谓“一阳来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