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养生 有病“择药当之”

中医谈春季养生。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谈养生 有病“择药当之””,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导读:养生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在中医的领域里,就是把我们的分开来说了。那么,下面就跟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医是如何细说养生的吧!


中医养生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医学的脏腑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将其划分为五大系统,人体以五脏(心、肝、脾、肺、肾)为核心,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为六腑,五脏与六腑相表里,并通过经脉的联络与皮毛筋骨、四肢百骸相联系,一主表一主里,构成了人体的大致框架。

所以,肝与胆相表里,有句成语不是叫肝胆相照吗,它很好地形容了肝胆之间的关系。心与小肠相表里,胃与脾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将以上分别联络起来,就形成了五大系统。我们在谈论五脏功能的时候,谈的实际上是五脏对于本身和其他连属以及全身系统的功能。而我们在给五脏定位的时候,则为我们内部的器官了。

所以中医的五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功能远远超过了西医的心脏、肝脏等解剖学中的各脏器的功能。

同时,中医里的一些表述,实际上是与古老的文化相联系、相通的。很多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成语,都有医学道理在里面。比如说,我们形容一个人容易发脾气,叫肝火旺盛;形容一个人害怕,叫胆小如鼠。可见,肝、胆等器官,中医认为它们是跟人的情绪和气质分不开的。

在症状上,比如说个人便秘,我们说他肺气虚,在治疗上或者饮食上就需要给他来一些补肺气的药品或食物,吃完以后大便就会下得顺畅了,因为从中医理论上讲肺与大肠是互为表里的。

比如说,一个人心烦易怒,他的心火特别旺盛,那么这个火就会下移至小肠,体现在小肠上会产生什么症状呢?这个人可能在小便的时候会有灼热的感觉。

《素问玉机真脏论》就提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这些学说如果按照现代医学的概念去套,那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根本不可理解,但是这些经验确实是从几千年的临床经验、生活实践以及治疗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再比如说,肝通窍于目,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舌,小到微观的症状,大到宏观的环境,都综合在内了。所以只要把这种模型结构搞明白了,我们在养生方面就可以获得一些健康性的指导。

有病择药当之

有很多人认为自己身体不舒服,然后就买很多高档营养品回来补身体,觉得越是高档的营养品就会对身体越有好处,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错误认识。

现在社会上经常有些药品广告不负责任地夸大疗效,说是研究或发现了一个什么东西,如何如何好,这个东西是人体必需的,标很高的价钱就让你买。比如说,大家经常见到街边有许多的商店挂着回收冬虫夏草的牌子,而卖冬虫夏草的人就会说:这东西有多么好,多么珍贵,上万块钱一公斤,你吃吧,吃了肯定能延年益寿什么的。

我在这里不是说冬虫夏草不好,它的确是一味很珍贵的中药,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盲目使用甚至可能会有副作用。如今冬虫夏草之神效似乎使人们进入一个误区,此亦世风之变,物识之变所然。

如果你对照五脏体系的结构模型来看一看就知道了,我们讲身体要维持一种动态平衡,那么你的身体是否缺这种东西呢?如果缺这种东西,吃它才有好处;如果不缺,这个东西再贵吃了也没好处。

中医有一句话叫有病择药当之,就是得这个病就该吃这种药,不是这个病吃这种药就没用。

在宋代曾经流行过一种可笑的养生方法。那个时代贵族以养生为一种殊荣,那么他们养生流行吃什么呢?他们吃石头,就是那种钟乳石。当时人的理解是,钟乳石几千万年才长这么长一点,所以吃了肯定能长寿,还给它起了许多好听的名字。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了,现代人听了可能都觉得难以理解。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是到京城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古代的交通不发达,去一趟京城不容易,当他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后,却得了一种肺病。得病以后,找了很多大夫也没有治好,身上的盘缠也快花光了,实在没办法了。

后来,他遇到一位高人。这个高人对他说:你的病我或许能治。我跟你说,你到市场上去买两筐梨。现在正好产红肖梨,价格非常便宜。你弄两筐梨然后搁在这驴背上,你就往家乡走吧。回家路上每天吃多少梨不限量,如果吃完了你就再买些,每天就是吃梨。当到了晚上在旅馆里睡觉的时候,你就把这个梨搁在一个石器里,把它给捣碎了,然后喝那个梨汁。

想想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结果这个人就按照高人说的方法去做了,结果回到家以后他的肺病真的就好了。为什么呢?因为梨性是甘寒的,它本身对肺就有好处,就这么简单。结果当时不明真相的人,就传说这种梨能解毒,导致红肖梨的价格扶摇直上,把它吹得效果都神了。

养生要有平常心

长寿之心人皆有之,养生之术人皆求之。

养生,不能只求一法一术,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常情常态。

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是痛苦的。

中国传统养生的概念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道生等。

卫生是保卫生命;养生是养护生命;厚生是厚待生命;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则是要求以上诸方面皆遵守一定的法度,就是《道德经》开篇明义的第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意是人要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要遵循宇宙规律,而宇宙要遵循一个法度,这就是自然而然。

是指养生原则,要求人们在日常养生活动中要顺其自然,法于自然。

养生之术是指在法则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在我们平时日常生活诸多行为中,如吃、喝、拉、撒(尿)、睡、行、动、坐、卧、走等都涉及养生措施。

中医养生措施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每个人条件不同,相应采用不同的养生措施,所谓因人施养,审因施养。在家庭、社会群体中,每个人的养生措施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加强体育锻炼,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心态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或一律改变饮食结构,或一律养神静心,这样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求了。

再有养生措施不能刻意追求,也不能勉为其难,更不必活人受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曾见到有的人为追求清静无为就整日闭门谢客,盘腿打坐,闭目养神,也有人整日留恋山野之中,手舞足蹈,采气补身,还有不少人在生命在于运动口号感召之下,风雨无阻,终日爬山或在公园里摔打筋骨,也有的人为追求老有所乐便日以继夜地搓麻不止,更有一些富有人士为追求长生不老,对珍奇名贵食品和补品情有独钟。

我们以为,如此养生不但不利于健康长寿,反而会损身折寿。

总之,养生,就是要根据生命规律,在平日生活中以平常心态和行为,适当地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起码达到不求延年益寿,但求无病久安的目的。

温馨提示:因此,我们对待养生的时候就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因为,也是讲究原则的,都是依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来进行的。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医谈养生:指针法强体健脑


用银针刺激穴位为针灸,以手指按压、按摩穴位为指针。对于大众来说,指针简单易学,是最实用的健身养生方法。

首先,坐在椅子或沙发上,靠背,头稍后仰,双目微闭,消除杂念,心平气和,双手向后做护住后脑勺状,用两个大拇指在后颈部及耳垂后凹陷处,找准天柱穴、风池穴、翳风穴,依次按压、按摩这3对穴位。每对穴位按压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均可。此法可随时随地做,如睡前醒后、饭前饭后、午休前后、工作间歇时等等,尤其是伏案工作超过一小时后做指针按压,会感到双眼明亮,头脑轻松。

其次,取坐姿,双腿稍微前伸,在膝关节膝眼往下三横指处,找准左右两腿的足三里穴,用双手大拇指用力按压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经常这样做对健身强体有特殊作用。

除了指针,还要加上慢跑、游泳等运动,因为这是最好、最廉价和最实用的排毒和减肥方法。中医讲究运则行,动则通,气血不行、不通则淤,淤则百病生,因而石学敏教授每天早晨都要坚持慢跑40分钟,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下午还要游泳30分钟。这不仅能保持胃肠系统的健康和四肢强壮,还有利于全身机能的增强。

石教授特别提醒说,指针加慢跑、游泳的健脑强体方法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奢望急功近利,不能坚持者,将体会不到其中的奥妙。

择时养生 中医教你改良生物钟


中医调教一日节律钟

一天之中,每个时辰都有一个脏器主持,那就是它最活跃的时段。随时间消逝,它会逐渐减弱到低谷,即薄弱期,如此循环往复。

凌晨1~3点

这是肝最强的时间,我们能做的就是睡眠,给肝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肝最弱的时间是13~17点。所以建议把辛苦工作尽量堆在上午。肝怕劳累,虽然一天中任何时候都应该注意休息,但13~17点这段时间更重要。如果必须工作,肝脏在体表开窍于眼睛,至少每隔一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有以下症状者,最需要养肝 眩晕、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性情抑郁沉闷、睡眠多梦,同时可能会胸肋隐痛、月经不调。

肝是身体里藏血的脏器,它努力工作,脾胃功能就能正常,气、血、水的运行正常。养肝最好做个温婉女子。中医认为,肝在体内为将军之官,是武将之首,性格刚强躁急,直来直去,不能拐弯。养肝就要梳理它的性情,性情急躁只能助长它的暴脾气,所以在精神上要保持柔和、舒畅,力戒暴怒和抑郁。这样就不会让肝气过旺,肝可以维持正常的疏导功能。

凌晨5~7点

这是肾最强的时间,很多男人早晨激情澎湃,想和你亲热一下就是这个道理。肾最脆弱的时间是23点~凌晨1点。建议早睡,养养精神,别在男人最虚弱的时候一再刺激他。

有以下症状者,最需要养肾 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性功能衰弱、手足软、腰膝酸软、易感风寒、不孕、早产。

肾脏无论在男人在女人都是相当重要的器官。它主藏精,全身各器官收集来的精气都上交到肾,由它统一分配管理。养肾要着眼于藏。那些大嘴巴、喜欢八卦的人可能会生存困难,冬天要保持精神安静,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就像守着个小隐私秘而不宣。其主旨是 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同时还要调节不良情绪,遇到不顺心、不高兴的事,尽快抛掉、扔掉、摔掉。

7~9点

这是肺最强的时间,有什么运动最好放在这会儿做,在肺最有力的时候做有氧运动,例如慢跑,能强健肺功能。肺最脆弱的时间是21~23点。肺脏通常在此时示弱,我们晚上咳嗽得更厉害些,建议晚饭后口中含一片梨,到睡前刷牙时吐掉。

有以下症状者,最需要养肺 呼吸微弱、语音低微、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

肺处于五脏最高的位置,被称为华盖,它主司呼吸运动,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又把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是心脏的辅臣,帮助新陈代谢顺利进行。润肺最适合吃百合,百合性甘微苦,擅长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对肺病效果最好,可以加杏仁煮粥、加冰糖蜂蜜煎汤、加西芹炒菜,肺脏都欢迎之至。此外,梨、白木耳、胡桃也有生津润肺效果。

9~11点

这是脾最强的时间,脾弱的人可以把午饭时间提前到11点,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脾最脆弱的时间是19~23点,建议晚饭一小时后吃一个水果,甘味可以健脾。

有以下症状者,最需要养脾 腹胀、腹泻、倦怠、遗精、白带多、气短、懒言、韧带和肌肉松弛。

脾是体内的仓廪之官,主管消化食物、运送营养到全身。有两个小方法可以健脾。一个是按摩腹部,仰卧在床上,以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如果吃了过多的生冷食物,会使寒气积存在脾胃,影响消化功能,可以用较厚的纱布袋,装100克炒热的食盐,放在脐上三横指处,有暖脾散寒之效。

11~13点

这是心最强的时间,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以利用中午,此时心力最强。心最弱的时间是21点~凌晨1点。所以心脏先天较弱的人宜早睡不宜熬夜,建议睡前喝一杯胡萝卜汁或番茄汁,红色食物能养心。

有以下症状者,最需要养心 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神志不宁、烦躁,甚至心前区剧烈疼痛。

心是体内的主宰,配合其他所有脏腑的功能活动,它推动血液输送全身,并统管全身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养心锻炼注意三适 适时,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适量,提倡轻松运动,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强度适当减小;适地,尽量到户外运动,选择公园、湖边、庭院等阴凉通风的地方。

中医调教一年节律钟

中医里一年分五季,在夏秋之间多出来一个长夏。五脏分管五季,当令之时脏气最旺,但也最容易受伤。

春(立春到立夏) 养肝

针灸养生方法谈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记载了用针灸预防多种疾病,如刺泻风门背不发痈疽等。明代医家亦倡导针灸保健,高武在《针灸聚英》里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即防病之义。清代潘伟如在《卫生要求》一书中还阐发了针刺的保健作用,他说:“人之脏腑经络血气肌肉,日有不慎,外邪干之则病。古之人以针灸为本……所以利关节和气血,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复,正复而病自愈。”

所谓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此种养生方法,就是针刺保健。针刺保健与针刺治病的方法虽基本相同,但着眼点不同,针刺治病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而针刺保健则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旨在养生延寿。也正因为二者的着眼点不同,反映在选穴、用针上亦有一定差异。若用于保健,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

保健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医学入门》里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以起到针、药有时不能起到的作用。至于灸法的保健作用,早在《扁鹊心书》中就有明确的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

老中医养生 身体有病九大征兆


导读:教你养生,身体有病九大征兆你要当心了!日常生活中,女性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头晕,手脚抽筋,腰疼,脱发等等状况,不要看它毛病小,就不去在意,这些现象有可能正是你身体有隐疾的暗示。小编提醒,以下九大征兆暗示女性身体有隐疾。

征兆1.经常头晕

应检查血压。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低血压,女性通常在35~40岁时出现。要调整饮食,选择一些有益的体育运动,比如游泳。

征兆2.早上起来眼睛微肿

这很可能是长期疲劳的结果。如果水肿经常出现,那就要检查一下肾。

征兆3.晚上腿肿

这是慢性静脉衰竭的症状。需要多吃生的蔬菜,它们含有可以加固静脉壁的纤维。

征兆4.手脚经常抽筋

可能是缺钙和维生素D,要多吃奶制品、肝脏、海鲜。

征兆5.比往常多汗

这可能是血管植物神经错位。如果普通的镇静剂不起作用的话,就要去看医生了。

征兆6.腰疼

这可能是膀胱炎或者附件炎。应该到医院验血、验尿,需要的话可做膀胱镜检查。这时要多喝水,忌辛辣、含香料的食物。要消炎和理疗,用南瓜油或檀香油泡澡效果会很好。

征兆7.体重变化、经常口渴

这些症状有点像糖尿病,有必要去做血糖检查。如果检查结果还算正常,就不要再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

征兆8.大量脱发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分散性脱发(头发从头部各处脱落)。头发大量脱落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心理压力、未治愈的感染或不正确的饮食,也可能是某些疾病或先天性疾病所致。

征兆9.易怒

因为一点儿琐事就哭泣,如果这与你的性格不符,就需要检查甲状腺,中枢神经系统对甲状腺激素失调最敏感。初期症状为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爱哭、失眠、胃口虽好但却日渐消瘦,女性有可能表现出月经紊乱。

中医谈如何祛湿


中医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非常提倡的养生以及生病治疗的手段,虽然现在基本上都是西医,但是对于调养像祛湿这种问题中医可以说相当好了。我们自己可以发现体内是否有湿气,一旦有我们就要开始预防,平时闲暇之日泡点姜茶之类的,按下穴位如足三里,还有中医的拔罐等。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湿。

邪湿不去,吃再多的补品、养生的药都好像治标不治本,好像力用不到正确的地方。生活中很多人患有脂肪肝、高血压、哮喘、心脑血管等各种疾病,甚至是恶性肿瘤,其实很多症状的产生,都跟体内的邪湿有关。

早在1800年前,大医学家张仲景就在《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着,寒在骨髓”意思就是说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加衣服,这就表明体内湿寒气很重,都到骨髓里面去了。这个时候,如果再用药或者打抗生素更不妙,会把外面的湿寒之气直接带进体内,那更是雪上加霜。

在哪个年代,人们尚且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疾病多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现如今,时代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外寒和内热多交织在一起,形成邪湿。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人体的气机。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冬天很少有人感冒,而温暖的春夏,确实发烧感冒的集中爆发时期。

现在的人去哪里都有空调,对世纪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人们对外界的环境适应能力越来越差。夏天躲在空调里面,冬天则有暖气。这就使得人体的阴阳无法平衡,就容易造成体内邪湿的堆积,造成阳气虚衰,这就是古话说的“东不藏精,春必病温”。邪湿对人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解谈中医中的“药引”


药引用玉佩,奇玉为引,弥足珍贵。然玉石也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有记载:玉石咸寒,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马皇后积滞必生内热,用之为引,正合病机。

药引在方剂汤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通过全身经络,通达表里、脏腑,营养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经络使人体内外表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药引犹如向导,它将诸药引向某经络脏腑及身体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也就是说药引的特殊作用,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有向导之妙用。

药引的种类繁多,但以单味药为多。例如桔梗开宣肺气,引药上行,上焦病变多用;牛膝补肾强筋,引药下行,下焦病证可投;治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少阳经病用柴胡;喉咽病用桔梗;上肢病用桑枝;下肢病用牛膝等等,临证验之,多有裨益。

再如生姜有发汗解表、温中、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2~3片为引。葱白能散寒通阳、解毒散结,治疗感冒风寒、小便闭塞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而在辛温解表药中,同时加入生姜、葱白,则更增强发汗解表作用。大枣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药时,常取大枣缓和药性,以防中毒。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温淡盐开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之功。食醋能散瘀止痛、收敛固涩,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症时,常取食醋一汤匙作药引。红糖能补血、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小腹冷痛等症时,常取红糖为引。

医生在处方用药时,若能正确应用药引,往往有事半功倍、药到病除之效。

中医谈养生 有病“择药当之”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