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四季养生粥怎么做的 > 导航 > 灌肠养生法怎么做

灌肠养生法怎么做

2019-10-13

中医的四诊法要怎么做?

四季养生粥怎么做的。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医的四诊法要怎么做?”,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今天,小编要来和大家一起讨论的是关于中医的四诊法。四诊法,是中国著名的医生扁鹊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医学方面的问题。四诊法,是一些用来判断疾病的办法。扁鹊的四诊法对我们中国的医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四诊法就是人们常常听到的“望、闻、问、切”,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望诊

是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痰、粪、脓、血、尿、月经和血带等),来推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

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判断病证的参考。

问诊

是医生通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的方法。

切诊

主要是切脉,也包括对病人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诊。中医切脉大多是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桡动脉处(腕部的寸口),根据病人体表动脉搏动显现的部位、频率、强度、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来了解病人所患病证的内在变化。

以上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彼此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中医历来强调"四诊合参",这就是说,必须将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作出由表及里的全面的科学判断。

特点及原理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做出判断。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扁鹊研究的中医的四诊法,是一种具有朴素性、是一种唯心的主观意识。这主要就是通过观察人们的身体的一些变化,来判断人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样的疾病。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判断疾病方式,对人们的疾病的治疗非常的有帮助。

yS630.Com

ys630.COm精选阅读

手诊诊法


导读:手诊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诊断学科。在东西方医学中都可以找到研究痕迹和成果,手诊在当代已经成为专门的学科,广泛应用于生活。手诊的概念就是指通过人体手的纹路形态、变化、规律等方式,对人体器官的演变作出推理的一种防治辅助手段。手诊主要是望诊,其次始按诊。

望诊:

掌纹诊病,除了纹理形符辨证论治外,还要辅以掌色、甲色、舌色、面色等。这是因为纹理形符、气色光泽同样能显示病象。掌纹显象在最外层,气色光泽在其稍内层一些。当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有病变时,五色发生变化,脏腑功能状态,即气的变化就会显现于外,我们称之为病气十象:浮沉、清浊、微甚、散聚、荣枯。


望诊图

浮:见色在皮肤之间或表层,提示病患在表。

沉:见色在皮肤较深层,颜色比较暗,提示病患在内。

清:颜色非常清彻,非常明亮舒散,提示病患属阳,或阳亢,或阳虚。

浊:颜色非常浑浊,非常暗淡无光,提示病患属阴。

微:颜色比正常色显得浅淡,提示正气虚弱,气血不足,体质较差。用以区分虚症。

甚:颜色比正常色显得深厚浓重,而且集中,为邪气实。用以区分实证。聚:病色收缩集聚在一起,甚至鼓起小疱,提示病患属于慢性病、长期久治不愈的病,而且由于病程长,病气已经集聚到某脏腑了。

散:病色(微甚清浊等病色)呈向四周发散的放射状,一块快,一缕缕,如浮云飘散,不集中在一起,提示病情好转,快要痊愈了。或者刚刚得病。

荣:颜色光润红活,润泽含蓄,说明正气足,气血旺盛,体质强壮。但过于亮泽,就向清转化。

枯:颜色灰蒙蒙,暗淡无光,皮肤干燥松弛,若有烟熏灰黑之色,提示病情危重,有恶化趋势,甚至死亡。

按诊:

凡是有病象纹理形符,病象气色的部位,都是病灶反射区,当我们用手指按压时,都有疼痛感。这是病气集聚在这里,阻滞气血,使经络不通之故,或者是刺激神经末梢传感于脑,而产生的感觉。


直接按压病灶区,按压手的虎口(合谷)区,或内外劳宫区,体会由虎口或劳宫区产生的压痛感传达的部位,放射到了哪里,手指尖出现了寒、凉、温、热、跳、肿、胀、刺、麻、收、放、沉、涩等痛感的哪种感觉,是哪个手指,就可依据手指的脏腑所属,知道哪里有病了,病情程度如何了

手诊是我国少数民族重要的传统诊断技能,长期以来为各民族所广泛使用。随着民族医学和民族卫生课题的研究深入,手诊需要通过现代的标准和沟通模式在社会推广和传播,以服务于各类人群,促进疾病的预防,利于健康的维护,对我国推行治未病的行动和项目是一种积极的促进。

由于手诊的研究者来源不同、方向不同、表述不同,造成极大的沟通障碍,尤其是当前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不对手诊进行数据化、现代化的整理和认可,就会给手诊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困局,不利于民族健康技能的发扬和推广,也不利于海内外的文化交流和研究。手诊的数据化,不但能够利于民族医学的繁荣发展,也对中医数据化的积极探索,为众多中医领域的量化、标准化提供积极模式。

通过对手诊的数据化评估,建立模式花、标准化的流程,对手诊的现代化进程和推广具有积极意义。由于该领域的探讨者还为数不多,因此,手诊的数据化模式还有可能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为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作更大的贡献。

四诊


诊法的应用可谓相当广泛,医学针对先人诊断致病的一些病例,总结了诊法相关知识。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跖跛

跖,足底(通跖)。跛,跛行。指因足底的病变而跛行。《素问.通评虚实论》:「跖跛,寒风湿之病也。」说明本症可因风寒湿等邪气所犯而致。

八片锦

小儿指纹形状及其伸延方面的各种类型的合称。如鱼刺形主惊风痰熟,垂针形主伤风、泄泻,水字形主食积,乙字形主肝病惊风,环形主府积吐逆,珠形主病危。此外还有去蛇形、来蛇形、弓形等。但现今临床较少应用,有待探讨。

白霉苔

舌面生白衣或糜点如饭粒。多因胃中热极,津液化腐,蒸腾而上所致。一般先见于舌根部,后则满舌,甚而满口,病属严重。

白如枯骨

语出《素问.五脏生成篇》。是肺的真脏色。形容苍白而枯槁不泽的病色,见于久病气血俱虚,胃气衰败,如严重的失血、贫血及呼吸诊法应用,衰竭等。参见真脏色条。

白苔

舌苔白色。正常的舌苔也呈白色,但薄白而净,乃由胃气所生。病理上的白苔,主风、寒、湿邪,亦主表证。若苔薄白而滑,多因内有寒,或外感风寒;若苔薄白而干,多因津液不足;如见于外感病,多为外邪开始化热伤津。若苔厚白而滑,多由湿浊内盛;如兼有表证,是外寒引动内湿。若苔厚白而干,为热伤津液而湿浊不化。若苔白滑粘腻,多属内有痰饮、湿浊。

辨络脉

望诊内容之一。络脉,这里是指浮络,即浮行于浅表的小血管丛。诊察络脉的色泽、充盈度等,并结合皮肤的冷暖,有助于了解脏腑经脉气血的病变。如痛证见青色,多因气滞血凝;若痹痛而黑色,多属慢性的寒证痛证;若皮肤灼热而色黄赤,多见于湿热引起的痈肿;若皮冷而色淡白,多因气虚血少。诊察掌大鱼际的络脉,有助于判所胃气状况。如《灵枢.经脉篇》:「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老者留久痹也(顽固的痹证);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寒热错杂的病);其青短者,少气也(气虚)。」此外对幼儿诊指纹及耳后络脉,也属这个范围。辨络脉必须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并注意区别于它的生理变化。

病脉

指疾病反应于脉象的变化。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的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属病脉。例如同是洪数的脉,对于正在进行剧烈运动的人来说,乃是反应当时的生理状态,否则,即属病脉。

病色

指疾病反映在色泽上的变化,诊断上以面部色泽为主。病色有善恶之分,不论出现何种颜色,皆以明润含蓄为佳,称为善色,一般表示病情较轻或预后较好;若颜色显露枯槁不泽,称为恶色,一般表示病情较里,预后不良。参见色诊、五色主病各条。

病色相克

根据脏俯生克关系来分析面部颜色的变化,以判断病情顺逆的一种方法。根撩五行学说,凡有病的脏腑与面部显现的色泽相克者,均称为病色相克,一般都属逆证。例如麻疹一类血热的病(属火)而见白色(属金),根据火克金的关系,称为病克色,说明病情可能加重;又如肺结核病(肺属金)而见两额潮红色(属火),同上理,而称为色克病,亦常表示病倩加重。这些只能作临床辨证的参考,不能视为必然。

剥苔

舌苔剥落。若苔长期剥蚀如地图状,多属虫积。若在热性病中,舌苔于一、二日内全部消失如剥,变为无苔的光绛舌,或如镜面,多是正不胜邪、肝肾真阴亏损而邪气内陷的重证。

布指

切脉时,医者手指布置的方法。通常不论用左手或右手,均应以中指端正对病者寸口脉的关部,继而食指端按于寸部,无名指端按于尺部。并据病者的体长,相应调整三指的间距,病者身材高大,指距就稍宽些,反之,则稍密一些。

参伍不调

指脉搏跳动节律不调,往来艰濇。

操纵

操持脉搏运用指力的方法。通常先宜轻指力,继而重指力,或轻重指力反复交替,以领会不同的脉象。

察目

望诊内容之一。察目的神气,有助于了解内脏精气的盛衰。精气充沛则目有神,视物清晰;精气衰则目无神,视物不清。如《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察目亦当注意其色泽的变化。参见五色主病条。

长脉

脉象的一种。脉波动的幅度长,过于本位,应指有盈余之感。若脉长而和缓,是中气旺盛的健康脉象;若长而弦硬,按之有牵绳感,则属邪正俱盛的实证,见于实热内结或热盛风动等。

沉脉

脉象的一种。脉来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病在里。沉而有力是里实,沉而无力是里虚。

迟脉

脉象的一种。脉来迟慢,医生的一次正常呼吸,患者的脉搏不够四次(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多属寒证,但也可因阳气被实邪阻滞而致。此外,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搏多迟缓有力,不属病脉。

齿痕舌

舌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多因舌胖,即舌体较正常者稍肥大而受齿缘所压而致,多属脾虚。若舌质淡白而湿润,多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龈结瓣

齿龈红肿如瓣状。多伴有出血、疼痛或溃烂,口腔有臭秽气味。属热毒内攻,胃火炽盛。

齿燥

牙齿干燥不润。通常以前板齿(门牙)为准。新病而齿燥,伴有垢秽、口臭等,多属于胃火盛,津液大伤。久病齿燥如枯骨样,多脏肾阴严重亏耗,病多危重。

赤如衃血

语出《素问.五脏生成篇》。是心的真脏色。衃血,即凝积的死血。形容紫黑枯槁的病色,可见于心血瘀阻、胃气衰败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参见真脏色条。

初持,久持

指脉诊切按时间相对的短暂或持久。一般来说,切按一分钟左右便可以了,但有些脉象如间歇脉(促、结、代)常须按3-5分钟才能诊察清楚。此外,又如有些病人因不习惯应诊的环境而影响脉气,初持易有假象,久持每可矫正。

春弦

指正常脉象在春季的变化。弦,形容脉势有如弦线弹动,表示脉气的流畅而坚挺。春天阳气上升,生发机能较旺,故脉象也表现出弦象。

春应中规

语出《素问.脉要精微论》。规,古代校正圆形的工具。春应中规,是用圆形来比喻春季脉象相应地圆滑流畅一些。

唇焦

口唇焦干,多属脾胃实热,或见于秋燥,或热病伤津的内燥证。

唇裂

口唇干燥皲裂。见于外感燥气或热病伤津等。

唇肿

口唇肿胀。多见于脾胃积热或食物中毒等。

唇紫

唇色紫暗或紫红属热,多见于血分热盛或血瘀证。青紫属寒(与紫绀同义),多见于寒邪壅盛、心血瘀阻、缺氧或急性中毒等。

从外测内

意即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道理,从反映于外表的各种症状或绨征,测知人体内部发生的病变。

促脉

脉象的一种。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多见于阳热亢盛而兼有气滞、血瘀、停痰、食积及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寸、关、尺

寸口脉分成三部的名称,桡骨茎突处为关,关之前(腕端)为寸,关之后(肘端)为尺。寸、关、尺三部的脉动,分别称为寸脉,关脉、尺脉。关于三部脉候脏腑的问题,历代论说颇多,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以临床常用的划分方法为代表:左手寸脉候心,关脉候肝,尺脉候肾;右手寸脉侯肺,关脉候脾胃,尺脉候命门。总的来说是上寸脉以候上(躯体上部),下尺脉以侯下(躯体下部)的原则。此外,还要结合浮、中、沉等不同的切按方法,从各个方面比较以求诊得正确的脉象,进而与四诊结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诊断,既不能单凭脉诊,也不能把三部候脏腑的方法机械地看待。

寸口

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口或脉口。按脏腑经络学说的观点,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主气而朝百脉,肺的经脉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脏腑气血营养的来源,所以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可从寸口脉上体现出来。

错语

病态下患者神智清醒而言语错乱,但说后又自知讲错的症状。多由心气虚、精神不足所致。

大骨枯槁

大骨,支持躯干和四肢的主要骨骼;枯槁,即枯萎或干竭。描述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因极度消瘦,而肌肉瘦削,全身骨骼关节显露;又因气血亏损,骨髓不充,骨骼有如枯萎而不能支撑躯体,类于恶病质的情况。

大脉

脉象的一种。脉来大而满指,波动幅度倍于平常。若大而有力为邪热实证;大而无力多为虚损、气不内守之证。

大肉陷下

语出《素问.玉机真脏论》。大肉,泛指身体较大的,显露的肌肉或肌肉群;陷下,因消瘦而低陷。是指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消瘦情况,类于恶病质的情况。

代脉

脉象的一种。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间歇,间歇时间较长。主脏气衰微,多见于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此外,惊恐、跌仆重症及个别孕妇亦可能出现代脉。

单按、总按

切脉时用不同的手指候测脉象的方法。用一个手指按某一部的脉象称为单按,如诊寸部脉,用食指按之,其他两指微微提起。食、中和无名三指同时按寸、关、尺三部脉,称为总按。常配合而用。

弹石脉

七怪脉的一种。脉象沉实,有如用指弹石的感觉。

得神

即有神气。神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审察神的存亡是判断正气的盛衰,疾病的轻重和预后吉凶的重要内容。例如精神饱满,目光炯炯、言语清晰、面色润泽、气息平顺等,可称为得神。得神者虽有疾病较易治疗,预后亦较良好,故有得神者昌(《素问.移精变气论》)的说法。因此,不应把得神的含义局限地理解为精神正常。

跌阳脉

又名冲阳脉。古代三部九候遍诊法的切脉部位之一,属足阳明胃的经脉,用于侯脾胃。该脉位于足背上踝关节前横纹的两筋间(解溪穴)前一寸五分的胫前动脉搏动处。

冬石

指正常脉象在冬季的变化。石,沉重之意。冬寒时,阳气潜藏,皮肤紧束,故脉象相应地沉紧一些,以重指力切按,则脉体应指亦较有力。

冬应中权

语出《素问.脉要精微论》。权,古代计重的器具。冬应中权,是指冬季的脉象有如权具之下垂,相应地沉伏一些。

动脉

脉象的一种。脉来滑数有力,应指跳突如豆,但搏动的部位较狭小,节律不够均匀。见于惊恐及疼痛的病症,亦可见于孕妇。全身经脉搏动应手之处。

独语

患者清醒的情况下,喃喃哺自语,讲话无对象,见人反而话止的症状。属虚证。多由心气虚、精不养神所致。见于癔病、老年性精神病等。

短脉

脉象的一种。脉波动的幅度短,不及本位,应指在关部较明显,而寸、尺两头有不足之感。主气病。短而有力为气郁、气滞;短而无力为肺气虚,中气不足。

对待

将种类繁多的脉象,按其相对的性质进行执简驭繁的归类方法。如将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八脉作为辨脉的纲领,以辨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和顺逆。其中,浮和沉、迟和数、大和小、滑和涩、虚和实等,均为相对待的。

二十八脉

较常见的二十八种脉象。通常指的是: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音抠)、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大。二十八条经脉。《灵枢.五十营》:「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指的是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经脉,左右对称,共二十四条,加上任脉、督脉各一,以及左右的蹻脉,共计二十八条。

反关脉

一种生理特异的脉位。由于生理位置的特异,桡动脉行于腕关节的背侧,故切脉位置也在寸口的背面,这种特异的脉位,称为反关脉。它可用时见于两手或独见于一手。

伏脉

脉象的一种。脉来隐伏,重按着骨始得。可见于厥证、剧痛或邪气内闭的病症。

浮脉

脉象的一种。脉来浮取即得,重按反觉减弱。主病在表,浮而有力是表实,浮而无力是表虚。多见于感冒和某些急性热病初期。此外,某些久病阳气虚损也可见浮大无力的脉。

釜沸脉

七怪脉的一种,脉象浮数之极,有出无入,如锅中水沸,绝无根脚。

腐苔

舌苔如豆腐渣堆铺舌面,松而厚,可以拭去。多见于宿食化腐,但患者胃气末伤。

革脉

脉象的一种。脉来弦大,按之则空,见于亡血失精的证候。

格阳关阴

因阴阳失调而致的一种极度充盈的脉象。人迎脉(两侧颈动脉)搏动较正常盛大四倍以上,称为格阳,是由于气血盈溢于三阳经,与三阴经格拒,失去彼此协调的结果。寸口脉(两侧桡动脉)搏动较正常盛大四倍以上,称为关阴,是气血盈溢于三阴经,与三阳经隔绝,失去彼此协调的结果。当上述两种脉同时出现,则为格阳关阴,属病变严重。如《素问.六节脏象论》:「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囗....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上下不通的病症。参见关格条。

观神色

望诊内容之一。神是生命活动总的表现,从精神、神识、表情,以及面部色泽、目光神采等反映出来。色是色泽,主要指面部色泽,它是脏腑气血的外荣,是神的表现,因此,察色是观神的不可分割的一都分。神与色同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气血旺盛,则色具神采,明润光泽,反之,则神夭色败,枯萎不荣。故观神色是了解正气盛衰的方法之一。参见色诊及得神、失神各条。

光剥舌

舌原有苔而突然消失,如剥脱样。多属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证候。如见舌的后半部剥苔,是病邪入里未深而胃气已伤。舌前半部剥苔,是表邪虽减,但胃肠有积滞或有痰饮。舌心剥苔是阴虚、血虚或胃气受伤。

黑如炱

语出《素问.五脏生成篇》。是肾的真脏色。炱,即灰烬。形容灰黑枯槁的病色,见于久病肾气将绝,胃气衰败,如某些恶性肿瘤,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的疾患等。参见真脏色条。

黑苔

舌苔灰黑,主里病,病情一般较重。若苔灰黑而滑润,舌质淡白的,是阳虚内寒或寒湿内伏;若苔灰黑而干;舌质红绛的,是热极伤阴。又据近代研究,阿狄森氏病也可见黑苔。

洪脉

脉象的一种。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多属热邪亢盛若虚劳、失血和泄泻等病见此脉,说明病势仍在发展。

喉中水鸡声

语出《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症并治》。形容哮喘病的痰鸣声连连不绝如水鸡声样。此症多属内有痰饮,外有寒邪而发生的寒饮喘咳症。

结语:诊法是现代医学的一大进步,现代医学结合脉象和有关疾病特点进行诊断,总结出诊法,也使得现代医学的研究有根有据。

父母如何配合中医进行小儿四诊


本文导读: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但对于孩子来说,生病时,他们的唯一表达方式便是啼哭,该如何配合好中医师来进行诊疗,这就需要父母的帮助了。


由于婴幼儿不会说话,即使较大儿童往往也不能正确叙述病情,况且寸口脉短小,就诊时又多不能与医生很好合作,哭闹乱动而影响脉息,因此望诊就显得尤为重要。历代中医儿科医家都把望诊列为首位,认为 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 。因此可以通过望神色、苗窍、指纹、二便等,来诊察内脏的疾病。

1、望神色:就是观察面部的神态与颜色,家长应尽量让患儿面部神态、颜色保持自然。就诊前要尽量安抚病儿,缓解病儿的紧张心理,力求使孩子在平静状态下就诊;就诊前不要给孩子化妆,如给孩子搽红脸蛋、红嘴唇、染指甲等,这些都会遮盖患儿面部的本色,不利于病情检查。

2、审苗窍:包括察望目、舌、口、鼻、耳、前后阴。中医望舌,要看舌苔与舌质。在病儿就诊前,不要给孩子吃过热、过冷和有颜色的食物及饮料。

3、辨斑疹:小儿许多疾病均可发疹。病儿就诊前,家长需看看周身有无出疹,就医前最好给孩子穿松软、易解、好脱的衣裤,便于医生检查。

4、查指纹:中医对3岁以下小儿进行检查时,都要看指纹颜色变化。孩子就医前,要把小手洗净,候诊时要保持小手干净。

5、察二便:孩子大小便的变化对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尤其是腹泻的病孩,来看病时,家长要带一份新鲜的大便,给医生看看,并便于做化验检查。若发现尿有不正常时,就需带一瓶清早的第一次尿,化验检查。

闻诊

就是听声音、闻味道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听声音,包括小儿咳嗽、啼哭、语言等;闻气味,除医生能感触闻到的气味外,还要家长配合口中气味、大小便气味等,以提供医生参考。

问诊

儿科问诊往往要家长代述,这就要求家长对病儿情况全面了解:

1、病孩的准确年龄。

2、病孩的畏寒、发烧情况,包括体温高低、发烧时间长短等。

3、病孩出汗的情况,白天出汗还是夜间出汗,出汗后退烧还是不退。

4、有无头痛、头晕、肢体痛。

5、大小便情况:主要是病孩的二便次数、形态(干、稀)、颜色、量之多少。

6、饮食情况:食欲状况、饮水情况、有无特殊嗜异等。

7、睡眠情况:安静、多梦、惊叫、哭闹、咬牙等。


8、病儿的生产史(是否足月、顺产、难产及出生情况)、病儿的喂养史(包括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情况)及生长发育史(包括体格、智力发育及学习情况等),也要尽量阐述清楚。

切诊

中医切诊包括脉诊、按诊。小儿脉搏次数会因哺乳、啼哭、活动而增快,家长带小孩看病前要抚慰小儿安静,以配合医生的检查。

眼睛血丝中医诊


如果我们的眼睛出现了血丝的情况,那么一般来说我们会选择一些热敷的方法进行缓解,除了热敷,我们还会使用一些眼药水。很少有人因为眼睛出现了红血丝就到中医馆进行治疗的。其实,对于中医来说,还是有很多的方法治疗这种情况的。那么,中医是怎么看看待红血丝呢?

眼睛红,血丝多是肝火旺的结果。熬夜者需要透支肝火来维持精力,导致肝火旺。肝开窍于目,所以熬夜后眼睛血丝多。 酒伤肝是因为酒性大热,造成大量血液向头面体表奔流,肝血因此也被透支,肝火亢旺,所以酒醉者常常面红,眼睛红。 如果既没饮酒,也没熬夜,眼睛还是常常血丝多,说明就是肝火过旺的体质。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目部的五脏相关部位称为五轮(见五轮八廓),故望目不仅可以望神,而且可诊察五脏病变。眼睛黑白分明,视物清晰,神采内含是有眼神,虽病易治;若白睛暗浊,黑睛色滞,浮光外露,失却神采,视物模糊为无眼神,病较难治。目眦赤为心火,淡白为血虚;白睛赤为肺热,黄为湿热内盛;珠肿为肝火;眼胞皮红而湿烂为脾火;全目红肿为风热;目胞上下鲜明为痰饮,目胞色暗为肾虚。目窠肿为水肿初起征象,目窠内陷为脏腑精气衰竭;眼球突起多为瘿病。若瞳仁变色,眼生翳膜,视物不清,为内障、外障等眼病。若见瞳仁扩大是肾精耗竭,见于濒死危象,或绿风内障及某些中毒症;若瞳仁缩小,多属肝胆火旺、虚火上扰或为中毒。眼睑下垂称睑废,为先天不足或脾肾两虚,也可因外伤所致。目翻上视、直视,病较严重,昏睡露睛,则常见于小儿脾虚或慢脾风。

眼睛里的红血色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消除:

1、保证眼睛洁净消除红血丝

眼睛出现红血丝,大多是由于眼部受到各种病菌感染所致,使眼睛血管充血,所以,保证眼睛的洁净很有必要,平时注意不要用手去揉眼睛,因为手上带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均会感染眼部。另外,也要避免木屑、沙子、粉尘、眼妆残留物等进入眼睛,否则会导致眼睛受到刺激,被细菌感染而发炎,布满红血丝。

2、冷敷眼部消除红血丝

眼睛有红血丝的时候,可以采用冷敷的办法,使眼部周围的血管收缩,滋润眼睛,即可减轻眼睛红血丝的症状。具体做法是:闭上双眼,用冰冷的毛巾或者用毛巾包冰块,敷于眼部,时间为10-15分钟,一天2次。也可以使用专门敷眼睛的冰袋,在冰箱冰好后直接敷在双眼上,可以使眼睛得到舒缓。

3、避免眼睛疲劳消除红血丝

不要长时间面对电脑、电视,或者看书、写字等,这样会给眼睛带来很大的伤害,使眼睛过度疲劳,导致血管扩张,造成眼睛红血丝。这种情况下,只要让眼睛得到休息,即可减轻红血丝症状。所以,在用眼每一个小时就应放松休息一下,可以闭上双眼休息10分钟,或者多眺望远方,多眨眼睛等,均可缓解眼睛疲劳。

4、按摩眼周消除红血丝

每天按摩眼周10分钟,每天3-5次,或者做做眼保健操,可以按摩攒足穴、睛明穴、四白穴、太阳穴等穴位,这样轻轻按摩,能够刺激眼周的穴位,促进血液流动,有助于增强毛细血管弹性,减轻红血丝的情况,还对眼睛有保健作用。

5、眼药水消除红血丝

用眼药水治疗眼睛红血丝也是一个有效办法,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有去除红血丝效果的眼药水。每天1-2次,每次1-2滴,即可缓解眼部红血丝的症状。注意滴眼药水之前,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将手清洗干净,以免手部细菌进入眼睛内,发生感染。

6、补充类胡萝卜素食物

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对于消除眼部红血丝很有帮助而且还能保护眼睛视力,类胡萝卜素食物主要来自于橙黄色和绿色蔬菜,如菠菜、胡萝卜、南瓜、韭菜、豌豆苗、油菜、荠菜、冬苋菜等,含类胡萝卜素丰富。还有杏、桃、橘子、柿子等水果也含有类胡萝卜素。

中医治疗痔疮脱肛要怎么做


 

 

  痔疮脱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肛门疾病。发生痔疮脱肛的症状后,要想彻底的治愈是非常难得。尤其是西医,几乎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彻底治疗好痔疮脱肛的症状。手术治疗也是很容易会有复发的情况出现。采用中医治疗痔疮脱肛是能有比较不错的治疗效果的。下面我们就说说中医怎么治疗痔疮脱肛。

  1、生衫树根或无花果

树叶500克煎汤,待温度适宜后坐浴,浸洗患处,每日2次。  

  2、生柿子两至三只,生吃。可止血。  

  3、取花椒十几粒,一茶匙食盐,用开水冲开,坐于盆上,熏洗患部,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左右,重者可每日早晚各一次。有消肿止痛之功。  

  4、将土豆洗净后切3-5片薄片,摞在一起,于睡前敷贴在痔疮上,盖一层纱布用胶条固定,次日早取下,连续数日。  

   验方疗法

  (1)旱莲草适量,煎汤代茶。

  (2)地榆炭、槐花炭、茜草炭、赤小豆、防风炭、大黄炭、黄柏,每日1剂,分2次,煎服。用于肠中积热夹湿、血色红而混浊、口苦、舌苔黄厚、大便不畅者。

  (3)灶心土、党参、焦白术、姜炭、升麻炭、炒芪、阿胶、甘草,每日1贴,分2次煎服。用于脾气虚弱、面色苍白、疲倦无力者。

   外治疗法

  (1)熏洗。阿胶加醋浸没软化后蒸烊成膏,每次取30克再加醋500克化开,

  加热烧开后先熏后洗肛门,每日2次。原液可洗多次。用于肛裂、痔疮出血者。

  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痔疮脱肛症状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按照治疗方法来进行。不要随便的停止治疗。有的时候痔疮脱肛的症状有了一些好转,就想停止治疗,那么不仅不能彻底的治疗好痔疮脱肛的症状,还可能会让这样的症状有加重的情况发生。

痰核中医治疗要怎么做?


痰核,是现在的人们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说起痰核,估计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痰核到底是什么东西。痰核其实指的就是由湿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肿块。痰核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危害到人的身体安全的。但是还是应该尽快治疗比较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痰核中医治疗。

脂肪瘤是良性肿瘤,建议你可以采用传统中药保守治疗。祖国医学用传统中药有非常独到的地方,建议你用传统中药虫草、猪苓、明党参、桑寄生、青阳参、香菇、红豆蔻、桑白皮、杜仲、降香、茯苓、白术、八月札。

知母、片姜黄、、制南星、山萸肉、木瓜、仙茅、制半夏、补骨脂、独活、石菖蒲、仙鹤草、大蓟、山奈、枸杞子、薏苡仁、地榆、白前、丹皮、射干、当归、土鳖虫、青黛、肉桂、苦参、金精粉、葫芦巴、白癣皮、赤芍、山豆根、远志、泽泻、金银花、乌术粉、制鳖甲、连翘、紫草、桃仁、三七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这些传统中药不仅能直接杀死脂肪瘤细胞。

更重要的是这些药物的有效成份可立即激活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力,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矫正细胞生成的信息传导系统和大脑中枢相关指令系统,从而使细胞生成信息传导系统恢复正常,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生长正常细胞的指令,终止发出生成错误指令,达到彻底破坏、消灭瘤细胞生成系统。

以上就是关于人们不是很了解的痰核的中医治疗方法的

中医饭后养生四法


对于养生中国古代人对此十分的有研究,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总结出了很多的方法,尤其是在饭后做好四项工作可以帮助你消百病。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也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下面就来学习一下中医饭后养生四法。

食后手摩腹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后按摩腹部,既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又可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神经传人大脑,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肚脐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

食后赏音乐 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柔和轻快的音乐,乃至赏心悦目的环境,都可以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此相反。喧闹嘈杂的声音、强烈激昂的节奏、混乱不堪的环境、污浊难闻的气味,毫无疑问会对情绪和食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食后欣赏轻柔明快、美妙动人的乐曲,对人体大有裨益。

食后慢慢走 《摄养枕中方》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说的是食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益于人体健康。但食后不可急步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否则会给健康带采不利。

食后须漱口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还可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保护好口腔和牙齿,有益于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吸收。如此,老年人就会感觉吃得香、身体好,就能健康长寿。

中医退烧有四法


养生导读:发烧是一种常见现象,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来退烧。中医常用的退烧方法共有四种,每种方法都各有一定的适应症,如果选错了,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往往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这四种方法在中医的退热治疗中都十分常用,下面我就把这四种常用的退烧方法及使用范围介绍如下,供朋友们作为参考。

一、热者寒之法

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即用药性寒凉(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高热不退,汗出较多,口渴喜喝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时,为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如石膏、生地、麦冬等;如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应注意适可而止。



二、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三、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1、发汗退热法

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




2、升散退热法

适用于内有郁热的病人,因邪热内郁于里,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于清热方剂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此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但应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过汗能损伤津液,故对体虚病人应当慎用。

治喉四要法


医疗技术名喉科病证治疗之四法则。见《喉痧至论》。该书总结治疗烂喉丹痧等病之经验,归结四大法则,即:所刺以泄毒,嗽喉以去痰,刮后颈以散毒,通大便以泄火。

预防咽炎保健招数

咽炎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人们在生活中肯定都遇到过这种问题,为生活带来严重困扰。那么,如何预防咽炎呢?治疗咽炎的方法有哪些呢?咽炎的食疗方法是什么呢?

保健8招助你远离咽炎

咽炎治起来麻烦,不治又影响工作和情绪,此时,预防就极为关键。

1.注意好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及饭后刷牙,还需纠正张口呼吸的不良习惯,避免空气中的粉尘对口腔污染。早晚可用淡盐水漱口,漱口后不妨再喝一杯淡盐水,预防感染。

2.保持居室内空气湿润清洁,室内不吸烟,不放有刺激气味的物品。冬季用暖气取暖时应注意室内不要太干燥,可使用加湿器,或者睡前放在暖气上块湿毛巾,以保持空气湿润。

3.避免用嗓过度或大声喊叫,注意休息,减少操劳,适当锻炼身体。有全身性疾病者应积极治疗,若鼻咽部、口腔有疾病存在更要及时治疗。

4.时常饮用清凉润喉饮料和进食水果,如甘蔗、梨、荸荠、石榴等,每天早晨用盐水漱口,还可生吃萝卜或用萝卜做菜吃。

5.金银花、野菊花、生干草、玄参、麦门冬、胖大海等,用保温杯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不定时饮用。市场上出售的药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青果经常含在口中,慢嚼徐咽其汁;梨连皮切片,加青果三枚煎服,对咽炎均有一定的疗效。

6.适量参加体育活动,增加体质与抗病能力,减少烟酒刺激,但不可单纯依靠药物。

7.戒烟酒。烟酒既可刺激咽喉又可使机体功能受损,应坚决戒除。少食煎炒和有刺激性的食物。

8.吞津。两手轻放于两大腿上,两眼微闭,舌抵上腭,安神入静,自然呼吸,意守咽部,口中蓄津,待津液满口,缓缓下咽,如此1520分钟。

咽炎的最好治疗方法

慢性咽炎的调理1.严禁烟、酒、辛辣。《顾氏医案》:烟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凡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热物,极能伤阴。

2.注意营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五常政大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都是强调营养的。

慢性咽炎的中药治疗方法

1.用吴茱萸60克 研为细末,分为4份,用盐水适量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一次,以引热下行。

2、肺肾阴虚型:

证喉:喉咽干燥,微痛刺痒,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易干呕,咽中如有物增塞,带有吭,嗓之声,夜间尤甚。或失眠盗汗,腰膝酸软,舌质干红,苔薄脉细数。百合30克、生地20克、熟地15克、沙参15克、玄参20克、川贝6克、当归12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3、肝经郁热型:

症候:咽部账闷不适,异物感明显,情志不畅时重,咽部红或暗红,咽部或见细小潮红颗粒突起,伴性情急燥易怒,胸胁胀闷不舒,暖气频频,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黄,脉细数。丹皮12克、桅子10克、柴胡15克、白芍30克、桔梗10克、佛手15克、当归10克、茯苓30克、苏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4、气血瘀阻型:

症候:咽部干痛刺痒,有灼热感,昼轻夜重,缠绵难愈,脉象细涩。当归25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桔梗10克、大贝10克、郁金20克、枳壳15克、山豆根6克、干草10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以及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东西,比如猪蹄、鱼、牛奶、豆类、动物肝脏、瘦肉等。早晚用淡盐水漱口,漱口后不妨再喝一杯淡盐水,为咽部杀菌、清洁和湿润,改善咽部的环境,预防细菌感染。坚持半年到一年,慢性咽炎就能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

中医“问”诊很重要


1.问.睡眠,你的睡眠如何?是否一觉到天亮?是否每天定时会醒?如果会醒,是几点会醒?是否多梦?等等.

2.问.胃口,你感觉饿吗?有欲望想吃什么特别的食物或是喜爱什么味道的食物?或是不饿,完全没有胃口.

3.问.寒热,你平时觉得身体很热还是很冷?手脚冰冷吗?

4.问.汗,你容易出汗吗?会半夜盗汗吗?会时常流汗不止吗?还是不出汗的身体呢?

5.问.大便,你便秘吗?每天有大便吗?大便颜色是什么?是下利吗?很臭还是无味?等等.

6.问.小便,你的小便是什么颜色?频尿吗?还是小不出来?还是没有尿意?平均一天几次?等等.

7.问.口渴,你很渴吗?如渴,最想喝什么温度的水?如不渴,时常会忘记喝水吗?还是再怎么喝也不能止渴呢?

8.问.体力如何,精神好吗?还是一直疲惫中?早上起床时,是精神奕奕呢?还是无法起床呢?精神能够集中吗?

9.问.性功能,你性功能好吗?等等.

10.问女子月经,无论你有无月经,都要详细说明你的月经情形,是延后还是每次都提前呢?痛不痛呢?生过小孩吗?

读者只要按照以上的问诊来说明你身体的感觉,经方家就可以不用看到你,而依据这些主要症状来开出处方,但是要开方时,我们须要知道你体重多少?身高多高?等等,因为体格不同就会出现剂量不同的处方.

经方是在真正的治病中,因此病人服用经方时身体在恢复时,自然会产生一些变化,可能每天都不同,有时会下利,有时会晕眩,呕吐,手脚发麻等等,这都是正常现象,因为我们在治病,所以会有很多因人而异的反应出现,此时不须要每天向医师报告,你只要问你自己看看,是不是这些反应都出现在你的病兆所在呢?你就知道你如何了.我曾经遇到一位无知的病人,她来看我时,抱怨自己便秘,一星期才上一次大号,结果吃完我的药第二天就打电话来说,中药的副作用她受不了,因为下利过多.于是我问她你感觉如何?她说感觉非常好,体力都恢复过来了,读者觉得我应该如何回答她呢?你们在吃西药时没有这类反应是因为西药只是在控制,根本没有在治病,当然你会感觉到二者之不同.

病人如果拿着西医的检验报告来看正统中医的话,你一定会被骂,因为这是西医说的,不是我们说的,你有疑问的话应该去问帮你做这检验报告的人才对,怎么来问中医呢?这就是鸡同鸭讲,你可以将西医的检验说明一并给中医,也可以将西医给你的诊断给中医,这可以帮助中医来证明中药有多好,但是要记住,正统中医开处方时是完全依照你身体的症状而开的,不是按照西医的检验报告开的,因此你一定要强调你身体的症状,将之说明详细,如此才对正统中医有帮助的,每次病人拿出西医的检验报告给我时,他们不知道这对

中医来说是完全无济于事的.

我可以帮助在美国的华人使用遥控问诊方式来治病,只要你能够确切回答上面的十问,我就可以将你治好,但是对其他国家的病人,我就没有办法治,因为许多中药在你们那边是被管制的,或是被限制进口的,因此药味不齐全,所以我无法助你们的,美国的病人我可以邮寄药给你们,时间只须要三天左右就可以到你们手上,因此.身在美国以外地区的病人请勿传真给我,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所以一般我都不会回传的,非常抱歉,请勿试,会碰钉子的。

中医唇诊 中医看唇色诊病


很多人在平时的时候,都喜欢舔嘴唇,这其实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中医唇诊很神奇,通过从嘴唇看健康,就能知道身体里面有没有出现异常。那么嘴唇的健康信号有哪些呢?让我们聊聊吧!

人及其他许多脊椎动物围绕嘴的两片肉质褶之一,在人是发某些音时所不可少的发音器官。嘴唇包含上唇、下唇.中医可以通过望嘴唇来诊断疾病.

中医望嘴唇诊健康

唇色深红:常见于发热。

唇色发白,常见于贫血和失血症。

唇色淡红:多属血虚或气血两虚,要补充营养了。

下唇苍白:为胃虚寒,会出现上吐下泻、胃部发冷、胃阵痛等现象。

上唇苍白泛青:会有大肠虚寒、泄泻、胀气、腹绞痛、畏寒、冷热交加等症状出现。

唇色泛青:血液不流畅,易患急性病,特别是血管性病变,如血管栓塞、中风等急暴之症。

唇色发黑:唇色黯黑,多为消化系统有病,如便秘、腹泻、下腹胀痛、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若唇上出现黑色斑块,口唇边有色素沉着,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双侧或单侧口角开裂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上下唇交界的两边口角处往往莫名的开裂了,如果在那几天里,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听郭德纲的相声、看赵本山的小品的,如果哪位同事拿着手机念一条搞笑短信,恐怕都会引得你的嘴角刚刚愈合住的伤口再次开裂,撕心裂肺的疼痛.

你看它长的那个缺德位置,无论是说话还是吃喝,只要张开嘴,就一定会痛苦一次。

提示 不管是你说话还是吃东西,在口唇的上下运动过程中,口角的位置还是相对不动的,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很类似于门轴,所以一旦身体内出现脾胃阴虚的状态,那么容易的部位还是在口角,所以这种情况下,它们往往容易开裂。

防治方法

1、到街上买那种熟透的猕猴桃,每次三个,每天三次,三天之后,你就会相信为什么它有魔力了。

2、建议少看相声、小品、和搞笑类节目,以免伤口再度裂开。反复裂开伤口,不利于 终的恢复。

3、建议暂时性的多吃一些油脂比较大的食品。

上唇或是下唇内溃疡

提示:有的人是上火才会起溃疡,大约还有一半的人,则不完全是因为上火起的了。关键在于区别溃疡面的颜色,如果是红色明显的,多半为上火 如果是以白色为主,人体还是偏虚为主。

教你从嘴唇看身体健康状况

《素问五脏生成篇》对唇的描述是“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是说,与脾相配合的是肉,脾的荣华显现於口唇。其实除了脾,还有不少疾病都可以从嘴上看出来,健康的唇色是粉红色的,如果唇色不正常,可能是健康状况不好哦!

艾灸美容法怎么做


我们一个人如果气色看起来很好,那么身体多半不会太差,如果气色看起来很糟糕,比如说脸色不好,发黄或者发黑,这个时候预示着身体可能存在某些疾病。通过艾灸能够很好的调理身体,从而使得面色神采奕奕,达到美容的功效。当然艾灸美容对于穴位的选取很有讲究,这里来简单介绍一下。

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穴位(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施灸的办法,从身体和面部靠近穴位一同对证调理女性的身体体质,可以说是给女性朋友整个身体“做美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完美、独立的现代女性更是对自己的容颜十分关爱。有了黑眼圈,用点名牌眼霜;有了眼袋,赶紧用名牌眼膜敷一敷;有了黄褐斑,想起好像最近某品牌的一款除斑套装最抢手。其实,要想真正得到由内而外的美丽,还要从根源上来想办法。

现代女性脸上出现的好多问题,都是跟她们的生活特点密切相关的。许多女孩、中年妇女爱贪凉,吃冷饮、凉水果,随便节食又暴饮暴食。这会使脾脏受到一定伤害,表现在脸上就是长出黄褐色的斑。而白领女性和更年期女性的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则会引起肾脏功能不好,从而可能导致眼袋、脸上长黑斑和面部水肿的情况。

背部腧穴是进行艾灸美容的时候另一个非常常见的穴位。通过这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很好的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能够改善身体水肿现象。除此之外,水分、三阴交、太溪等都是进行艾灸美容的时候常见的穴位。这些穴位即便是不进行艾灸,在生活中经常按压,也能够起到美容效果。

中医的四诊法要怎么做?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