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饮食养生 > 冬至如何饮食养生 > 导航 > 运动养生处方

运动养生处方

2019-10-19

冬至常用“补冬”药膳处方

冬至如何饮食养生。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积极而有效的饮食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冬至常用“补冬”药膳处方,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常用补冬药缮处方

1.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2.四神(又称四臣):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3.四物: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4.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等。

烹调方法:将准备好的汉药,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壶内。接着准备家禽(鸡、鸭)或野禽(雉鸡、斑鸠等),还有猪脚(肘子)、猪肚、腰子、鳗鱼、鳖等,经过处理后再放入大壶中,然后倒入水和酒,或仅使用酒来慢慢炖煮。

煮好的补冬品,有效成分会渗出于汤中,肉里的软骨会松软到入口即化,汉药独特的味道则会满室生香。

注意:补冬最好在身体状况良好时进行,患有感冒而发烧或咳嗽时应避免。然而,四神的药性特别温和,而且富有滋养又能强化肠胃,因此即使处于感冒体力衰弱的情况下,只要有些食欲,即应多加食用。

扩展阅读

冬至吃什么 冬至养生食疗怎么补


冬至吃什么这是很多人关系的话题,因为我们都知道冬至是最适合进补的,那么适宜进补的人群有哪些,饮食进补的原则是什么,冬至进补食疗方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和小编尤其来看本文吧。

冬至这天,阴极阳生,我们身体内阳气蓬勃,是最容易吸收到外来的营养的,然后发挥它的滋补功效,所以冬至这段时间是进行食疗进补的好时间。但是饮食调理也是要看每个人的体制的哦,选择适宜补益的食品,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的养生功效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冬至是如果何食疗养生的哦。

饮食进补原则

1、食疗方应按体质区分:冬季进补仅适用于体质阳虚或寒、湿等病理变化的人群,不适宜体质阴虚火旺和实热症候的人群。因此进补之前,一定要辨清自己的体质,最好到中医门诊咨询后,根据医生开的处方进补。

2、滋补食物功效盘点: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也可进补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3、饮食种类宜多样化,注意平衡:饮食种类宜多样化,注意平衡:我们要注意谷、果、肉、蔬合理搭配,合适选用高钙食品。饮食适合吃清淡的,不适合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

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吃温热的食物以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

适宜进补的人群有哪些

冬至进补既可治病,又可防病,那么,哪些人最需要冬至进补呢。中医认为阳气虚弱者、易患冬病者、养生益寿者适宜冬至进补。有不足就要补充。人们进补应注意年龄,过早进补容易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晚则可能错失良机。一般情况下,男性在40岁左右开始进补,女性则从35岁左右开始。男子在40岁以前,精力旺盛,肌肉饱满,筋骨强健;40岁以后开始出现肾气衰现象;女子也是如此,35岁前身体健壮,35岁以后便开始精力不济,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中医认为,中年人的脾胃运化功能优于老年,既能进补亦能受补,是进补最适宜的时期。

冬至进补食疗方精荐

1羊肉炖白萝卜(皇家御膳冬至日的首选菜肴)

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2枸杞子羊肉粥

枸杞子30克,羊肉100克,大米150克,葱白、精盐、味精各适量。将枸杞子洗净。将羊肉洗净,切碎。将大米淘洗干净,与羊肉、枸杞子、葱白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粥即可,食时加味精、精盐,有养肝阴、温肾阳的功效。

3芋头粥

做法:鲜芋头10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将芋头洗净去皮后切成小块,与淘洗净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开,后转小火熬至米熟粥成,加入白糖,再稍煮即成。有补肝健脾益肾的功效。

4姜汁牛肉饭

做法:鲜牛肉100克,姜汁5克,粳米500克,酱油、花生油各适量。将鲜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状,放碟上,然后加姜汁,拌匀后加酱油、花生油搅拌。把粳米淘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如常法煮饭,待锅中水分将干时,将牛肉倒入米饭,约蒸15分钟,待牛肉蒸熟即成。有益气和胃,补肾健脾的功效。

5荔枝山药莲肉粥

做法:干荔枝15枚,山药、莲肉各15克,粳米150克。先将前3味洗净,粳米淘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现在你应该知道冬至吃什么了吧,你们要看自己的体质的哦。而且冬至饮食也是有原则的。上面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食疗方我们不妨试试哦。

延伸阅读:

冬至的介绍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冬至如何养生 冬至进补要因人而异冬至养生 四类人冬至进补来年不生病冬至吃什么好 冬至可常用补冬药膳方冬至养生 冬至多吃坚果御寒又养生冬至养生 冬至节气注重四大方面

冬至吃什么好 冬至推荐5款养生药膳


冬至时阳气初生,火力方微,饮食养生宜顺应体内阳气潜藏,饮食性味宜减咸增苦,补理脾胃。在饮食选择上,可以选用牛肉、羊肉、狗肉等血肉有情之品来滋养脏腑,可多吃核桃、芋头、枸杞、海参、羊肾、益智仁、杜仲等补益肝肾之品,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枸杞海参猪肉饼

原料:干海参150克,精猪肉300克,枸杞15克,鸡蛋1个。

做法

1、精猪肉洗净剁碎,鸡蛋打烂,拌匀,做成肉饼。

2、海参用清水泡发,洗净,切成条块,放入滚水中略烫后捞出备用。

3、锅烧热,放入植物油,烧至九成热,用文火煎肉饼成金黄色取出,锅内留少许油,将海参入锅中略煸一下,加适量水,放入肉饼共焖,待汤汁收浓时,淋上麻油、酱油,撒入枸杞子,勾芡翻勺装盘即可。

功效:补肝益肾。

羊肉炖萝卜

原料:白萝卜、红萝卜各2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

1、将红萝卜、白萝卜去皮洗净切块,羊肉洗净切块,并于沸水中焯去血水备用。

2、沙锅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放入羊肉、生姜、料酒,小火炖至六成熟,加入萝卜,焖至羊肉烂熟,调入精盐、味精即成。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参归羊肉汤

原料:党参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10克,羊肉15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做法

1、将羊肉洗净,斩成小块。

2、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3、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小火煮3小时,加精盐调即成。

功效:健脾补肝肾。

复元粥

原料:怀山药50克,肉苁蓉20克,菟丝子10克,核桃仁2个,瘦羊肉500克,羊脊骨1具,粳米100克,葱白3根,生姜、花椒、大茴香、黄酒、胡椒粉、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将羊脊骨剁成数段,用清水洗净。

2、羊肉洗净入沸水锅中焯去血水。切成5厘米长的条块。

3、把山药、肉苁蓉、菟丝子、核桃仁分别洗净,一起装入纱布袋内系好。

4、生姜、葱白拍碎。把粳米淘净,连同羊脊骨、羊肉块、药袋、生姜、葱白一起放入沙锅内,注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再放入花椒、大茴香、黄酒,用小火炖至米烂粥稠为止。

5、食用前可用胡椒粉、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温补肾阳。

九仙糕

原料:莲子、山药、白茯苓、薏苡仁、芡实各15克,炒麦芽、炒白扁豆各9克,陈皮6克,白糖150克,糯米粉1000克。

做法

1、将莲子用温水泡后去皮、心,然后将山药、茯苓、薏苡仁、麦芽、白扁豆、芡实、陈皮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去渣留汁。

2、把糯米粉、白糖放入盆内,加药汁揉成面团,做成糕,上笼蒸30分钟即成。

功效:补虚损、健脾胃。

延伸阅读:

冬至养生 冬至节气需要进补的人群冬至养生 男人冬至养生吃什么好冬至吃什么 冬至吃饺子的6大讲究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的常识性知识有哪些冬至吃什么 不同地方的习俗及吃法冬至如何养生 冬至养生8大注意要点

冬至养生重温补避寒邪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养生专家提醒称,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因此,冬至之时更应科学地运用,调理得当。

养生专家建议,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饮食:多用温补少食寒凉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冬至以后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冬至之后,多吃温性食物,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饮食调养方面,营养专家建议,公众尤其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类、脂肪、盐分含量高的食物。冬至时节的饮食还宜多样化,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适当地选用高钙食品。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的食物,还不可过食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温热食品来保护脾肾,吃饭也最好是少量多餐。

冬至是一年之中天气最为寒冷的时节,羊肉、牛肉、狗肉有燥热温补的效果,能预防三九寒冷,但量不宜太多,过食羊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冬至时还可以多吃些诸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之类的坚果,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它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天天气较冷,吃坚果有御寒的作用,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当然吃坚果也要适量,且因人而异。

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其它很多蔬菜也要多加摄入,比如土豆、番茄、菌类、韭菜、南瓜、芹菜、菠菜、山药等。除此之外,还要适量多吃水果,冬天寒冷干燥,使人觉得鼻、咽部干燥和皮肤缺水、容易上火,因此每天能吃点水果不仅能滋阴养肺、润喉去燥,还能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猕猴桃、甘蔗、柚子、大枣、桔子、龙眼、苹果、桂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起居:防寒保暖动中求静

有了食物温补方法,大家也不要忽略日常起居需要注意的细节。在养生学上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从中医阴阳理论说,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阴阳转化,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养生也要顺应此规律。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人们应当加强对身体的保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我国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此期间应注意养生冬藏。在冬至养生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此时阴寒之气隆盛,专家提醒公众要多着衣、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如果外出,应特别注意头部和足部的保暖,以防发生冻疮。天气寒冷时,最好还要戴上暖帽、口罩、手套避免寒气的侵入。

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此外,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心态平和,在日常发现生活当中的乐趣。避免劳累过度、早睡晚起、积劳成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公众在日常起居上应有所讲究、合理调节。冬至时节要勤晒被褥,养生保健专家表示,勤晒被褥可避免潮湿;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可杀死各种细菌和微生物;经日光曝晒后的被褥也会更加蓬松、柔软。穿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在冬装的选择上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穿脱方便,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冬至进补 “晚补不如早补”对么?


一要有保温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二要有御寒功能,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应注意补充矿物质。中国人一般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铁、钠等矿物质的需求。

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边根带皮的蔬菜。专家认为,这类蔬生长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于动物的肝、蛋、乳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冬至进补有讲究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谚语流传已久。又是一年冬至,工作之余的人们不要忘了给自己的身体补一补。当然,为了提高进补质量,您有必要了解一下进补的时间、方法等常识。

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投资少、见效快。事实证明,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那么,冬令进补应选在什么时间最好呢?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有关专家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具体地说,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当然,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因此,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至于补什么,如何补,最好还是请教医生。

食补更重要

医学专家介绍说,进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以适应机体的需要。因此,应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寒冷也影响人的泌尿系统,促使排尿增加,较多的钠、钾、钙等无机盐随尿排出,因此要补充相应的食物。专家建议,在多吃蔬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甲鱼、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等食品,这些食品味道鲜美,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寒冷而过度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对身体虚弱者尤为适宜。

缺啥补啥,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考虑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哪类症候,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最好从中年开始进补

如今,为了增强体质和保持身体健康,不少人开始注重进补。有人认为晚补不如早补,以致闹出了小孩长胡须的后果。医学专家提醒说,进补有年龄限制,过早进补容易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过晚则可能错失良机。

传统医学认为,正常人进补,男子宜在40岁左右开始,女子宜在35岁左右开始。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内经》记载说,男子在40岁以前,精力旺盛,肌肉饱满,筋骨强健;40岁后则开始出现肾气衰现象。而女子35岁前身体健壮,面貌娇嫩,头发生长旺盛;35岁后,精力开始不济,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40岁是人体健康状况发生改变的界限。原发性心血管疾病多数是在40岁后开始出现症状,并逐渐加重。如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患者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又如老年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炎),临床发现X光片改变通常在30-40岁以后;更有谈虎色变的癌症发病时间分别为,肺癌好发于40岁以上,胃癌好发于40-60岁,肝癌好发于30-50岁之间。

如此看来,40岁开始进补不仅适宜而且必要。此外,中医认为,中年人的脾胃运化功能优于老年,既能进补亦能受补。

霜降补冬 话冬季养生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蛰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时令:霜降

九月中(指阴历),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蛰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注意保暖 保护肠胃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渐低,时有冷空气来袭。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同时,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耗热量增多,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改善,食量增加,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护胃肠功能。外出时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因为吸入冷空气而引起胃肠黏膜血管收缩,破坏肠胃黏膜的防御屏障。

心静平和 远离悲秋

从藏象说来看,肺与秋气相应,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常会让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所以还应注重调摄精神养生。应有心无其心,百病不生的养生素质,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

劳逸结合 耐寒力强

秋季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运动能给身体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从而更容易适应进入冬季后的气候变化。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极拳等,适时有度地进行。此外,还需顺应春困秋乏的生理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饮食养生

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此节气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中属肺。根据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

民间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进补要以润燥、固表、益气为主。如蜂王浆,比较适合身体虚弱的老人,早晚各服一次,对促进睡眠和通便有一定好处。如果是40岁以上的女性,适当吃一点蜂王浆,还能使皮肤光洁细滑。如西洋参,它是滋阴、生津的,对于肿瘤病人、术后病人、白细胞低的患者,西洋参可以帮助增强机体免疫力。其他的慢性病如糖尿病人也可适当吃点西洋参。高丽参性质较为温热,适合手足发凉、怕冷、脸色发白的人,但有痰多、面红耳赤、急躁、口渴、口苦、大便干燥等症的人就不适合。

霜降时令饮食

此时节宜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此类饮食品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洋葱、藕、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大枣、橄榄、甜杏仁、甘蔗、蜂蜜、鸭蛋等都比较适宜这个时节食用。若想收敛阳气可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凉寒,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

霜降养生二、三事

天气干燥,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就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此时节被称为多事之秋。因此,养生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

咳嗽、哮喘易复发

霜降过后由于空气干燥和气温下降,是易引发咳嗽、哮喘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

冬至节气食疗养生不宜盲补乱补


懂得养生的人,也懂得如何饮食,尤其在冬至前后的那段时间,是人的阳气最旺盛,也最容易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进补得当,身体素质将会大大的提高。但是一定要有针对性,不同的个体身体素质不同,所缺乏的营养物质也不同,因此,冬至节气食疗养生不宜盲补乱补,下面来看看具体的补充原则和食谱介绍。

冬季适宜补益的食谱分类

冬季是适合人们食补的大好季节,而药补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建议采纳,因为任何补充都不如食补来得健康,但是,冬季食补也要注意认清食物的分类,哪些食物是温补的,哪些是平补的,弄清楚后才不至于乱吃。也就是说,冬至节气食疗养生不宜盲补乱补,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分类。

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因此必须把握分寸。

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无偏寒、偏温的特性。

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甲鱼等。

进补原则



食疗方应按体质区分

冬季进补仅适用于体质阳虚或寒、湿等病理变化的人群,不适宜体质阴虚火旺和实热症候的人群。因此进补之前,一定要辨清自己的体质,最好到医院咨询后,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食疗方。

饮食种类多样化,巧平衡

谷、果、肉、蔬要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饮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吃温热的食物以保护脾肾。

进补禁忌

一忌盲目食狗、羊肉

尽管冬至吃狗、羊肉有滋补功效,但在吃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和其他食物的搭配,就有可能产生反作用。专家指出,吃狗、羊肉火锅需注意以下几点:

吃完狗、羊肉火锅后不宜喝茶:如果刚吃完狗肉就马上喝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进而诱发便秘。所以,刚吃完狗肉后请不要急着喝茶,尤其是浓茶;感觉口干时,应以白开水解渴;吃过狗肉后需等两个小时方宜喝茶。

狗、羊肉不宜与醋同食:因为酸味的醋具有收敛作用,不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与狗、羊肉同食会使温补作用大打折扣。此外,狗、羊也不宜与南瓜同食。因为南瓜属于温热食物,如果两者放在一起食用,极易“上火”。同样的道理,在烹调羊肉时也应少放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温燥热的调味品。



二忌鸡汤乱补

许多人认为鸡汤大补。但专家指出,鸡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喝。鸡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因为鸡汤中这一特有的营养成分和刺激作用,以下几种病人就不宜喝鸡汤:

胆道疾病患者、胆囊炎和胆结石症经常发作者不宜多喝鸡汤 :因鸡汤内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参与,喝鸡汤后会刺激胆囊收缩,易引起胆囊炎发作。

胃酸过多者不宜喝鸡汤:因为鸡汤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有胃溃疡、胃酸过多或胃出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鸡汤。

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喝鸡汤:因为鸡汤内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质,患有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由于其肝肾对蛋白质分解物不能及时处理,喝多了鸡汤会引起氮质血症,加重病情。

上面已经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了有关冬至节气食疗养生不宜盲补乱补的内容,如果大家要想在冬季吃出健康,也吃出美丽,那么一定要遵守上述的进补原则,以及一些进补的禁忌,是必须要牢记的,否则,如果进补不当,反而对健康不利。

民间常用的气血双补方


临床上既有气不够用而出现的短气、乏力、不耐疲劳、倦怠之气虚证,又有血不足而出现的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失眠、健忘等血虚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气血双补方,常有的这类验方、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牛肉1000克,食盐适量,黄酒250毫升。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去除血污和浮沫,继小火煎煮半小时调入黄酒和食盐,煮至肉烂汁稠时即可停火,待冷装盘食用。佐餐食用。

本方补脾胃,益气血,肥健人,适用于虚弱、消瘦、少食、乏力、精神倦怠者食用。

[方二]

童子鸡1只,黄酒、生姜、食盐、葱白各适量。将鸡宰杀,去除内脏和鸡毛,洗净切块,在汽锅内放入鸡块,并放葱、姜、黄酒、食盐等佐料,不加水,利用汽锅生成的蒸馏水,制得鸡露。佐餐,饮露食肉。

本方益气、补精、肥健,凡体弱、产后、病后、老年消瘦者均可酌情选用。

[方三]

松子仁50克,蜂蜜25克,胡桃肉50克。松子仁、胡桃肉捣成碎末,与蜂蜜拌匀,上火煮沸遂停火,待冷装并备用。

本方润肺益肾、补中肥健,适用于身体瘦弱者长期服用。

[方四]

太子参15克,山药、白术各10克、生黄芪15克,麦冬、黄芪各10克,黄精、鸡血藤各15克。水煎服,每周服1剂。

本方益气补血,主治形体消瘦,肤色无泽,精神不振。

[方五]

黑大豆10阗克,猪油适量。黑大豆如作酱法,取黄捣末,调入猪油熬炼成膏。每次1匙,开水冲服,每日2次。

本方长肌肤,益颜色,加增气力,肥健人, 《图经本草》曰:久服令人身重。

[方六]

黑驴肉500克,豆豉、黄酒、食盐各适量。驴肉冲洗干净,切块,放入锅中,加豆豉、黄酒、食盐、清水,旺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熟烂即成。

本方有补血益气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风眩,心烦。

本方出自《饮膳正要》,原方用于风狂,忧愁不乐,安心气,为补血益气方。久病体虚,或劳伤过度,气血耗损,则见劳损;血气不足,不能上荣头目,则见虚风眩晕;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则见心烦。法宜补血益气。方中重用驴肉为主,血肉有情之物,大能补血益气;以豆豉为辅佐,兼清心除烦,合用而为补血益气之方。本方补气血重在补血,用治气血亏虚而以血虚为主。

[方七]

人参10克,大枣5枚。人参切片备用。大枣洗净备用。人参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浸泡半天,加大枣,煮约1小时即成。

本方有大补气血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虚弱劳损。

本方出自《十药神书》,原方用于止血后此药补之,为大补气血的代表方。日久调摄不当,久病失于调治,或失血过多,均可导致气血严重亏虚和虚弱劳损,法宜大补气血。方中以人参为主,大补元气;

以大枣为辅佐,补气养血。人参与大枣配伍,并可益气生血,合用而成大补气血之方。

本方可用于贫血。

本方补益之力较强,对实症、热症者不宜食用。

[方八]

鲜葡萄汁500毫升,蜂蜜1000毫升。葡萄汁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粘稠如膏时,加入蜂蜜,加热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一汤匙,以沸水化开代茶饮用。适用于热病烦渴,或食欲不振等症。

葡萄性味甘酸乎,能滋肝肾阴液,配合蜂蜜,具有补益气血,润燥作用。

[方九]

黄精50克,粳米100克。黄精清水浸泡后捞出,切碎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备用。黄精与粳米放人锅内,加清水,旺火烧沸后用小火煮至粥成。

本方有补虚损,益气阴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

本方出自《调疾饮食辨》,原方用于一切诸虚百损,不拘阴阳气血衰惫,无不宜之,为治疗虚弱劳损常用方。虚弱劳损,多由久病失于调治,耗损气阴而成,法宜补虚损,益气阴。方中以黄精为主,补虚损,填精髓,益气阴;以粳米为辅佐,补气养血以增强黄精补虚之力。两者合用而为补益虚损之方。本方滋补之力较强,虚弱劳损以阴虚精亏为主者尤为适宜。

本方加冰糖调食,可增强其滋补润肺功效。适宜于肺痨咳嗽,咯血。

本方可用于肺结核。

本方性质滋腻,易助湿生痰,故脾虚湿困、痰湿咳嗽以及中寒便溏者不宜食用。

[方十]

肥羊肉500克,当归、生地各20克,干姜15克,酱油、黄酒、白糖、食盐各适量。羊肉冲洗干净,切块,放入锅中,加清水、当归、生地、干姜、黄酒,煮至七成熟时,再加酱油、白糖、食盐,小火烧煮收汁即成。

本方有补气养血,温中暖下功效。适用于血虚宫冷崩漏,产后虚寒腹痛,虚劳羸弱。

本方出自《千金方》,原方用于崩中去血,积时不止,为温补气血方。气血虚寒,不能温煦和充养胞宫;则见崩漏诸症,法宜温补气血。方中以羊肉为主,血肉有情之晶,大能益气血,暖胞宫,以当归、生地、干姜为辅佐,当归、生地助羊肉养血调经,干姜助羊肉温中暖下,合用而成温补气血之方。本品温补气血,故还可用于产后虚寒腹痛和虚弱羸弱。

本方重在温补,对血热崩漏者不宜食用。

[方十一]

羊肝1具,羊脊膂肉250克,地骨皮12克,神曲10克,鸡蛋清、葱白、豆豉、素油、黄酒、白糖、干淀粉、湿淀粉各适量。羊肝、羊肉冲洗干净,细切,放人碗中,加鸡蛋清、干淀粉抓拌均匀备用。地骨皮、神曲放人锅中,加清水,浓煮取汁备用。素油倒人炒锅,烧至七成熟时,放人羊肝、羊肉,过油后沥出备用。地骨神曲汁倒人炒锅,烧沸后加羊肝、羊肉,再加人葱白、豆豉、食盐、白糖、黄酒、素油,湿淀粉勾苋,翻炒收汁即成。

本方有益气血,补虚劳功效。适用于虚劳羸瘦。

本方出自《圣济总录》,原方名羊肝方,用于虚劳,为治疗虚劳方。久病失于调治,气血亏虚,脏腑耗损,则转为虚劳,法宜益气血,补虚劳。方中以羊肝、羊肉为主,血肉有情之品,大能补气血,益虚劳;以地骨皮、神曲为辅佐,地骨皮清虚劳内热,并制羊肉之热,神曲健脾助运以助气血生化,诸料合用,共成益气血,补虚劳之方。本品寒热并用,阴阳并调,尤宜于一般虚劳羸瘦者选用。

[方十二]

猪腰子1个,人参、当归各10克,山药30克,麻油、酱油、葱白、生姜各适量。猪腰子对切,去除筋膜,冲洗干净,在背面用刀划作斜纹,切片备用。人参、当归放人砂锅中,加清水,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猪腰子、山药,略煮至熟后即捞出猪腰子,待冷后加麻油、葱、姜,拌匀即成。

本方有益气补血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自汗,腰痛。

本方出自《百一选方》,原方用于心气虚损,怔忡而自汗者,为益气补血常用方。气血两虚,气虚卫外不固,机能减退,则见自汗气短;血虚不能濡养,则见心悸怔忡;法宜益气补血。方中以人参、当归为主,人参大补元气,当归养血补血,两者合用,气血双补;以山药、猪腰子为辅佐,山药补脾益肾,平补不燥,猪腰子补肾止虚汗。诸料合用,共成益气补血之方。本品双补气血,以补气为主,对气血两虚而以气虚为主者尤为适宜。

[方十三]

樱桃500克,白糖250克。二者同熬成煎;或将樱桃捣碎绞取汁液,加热至沸,以白糖调味,佐餐用。

樱桃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果实,异名荆桃。据现代营养分析,樱桃中含有多种糖分、B族维生素、维生素C、胡萝卜素、铁、钙、磷等营养物质。含铁量较高,贫血者食用,可促进血红蛋白再生。

樱桃既是一种为人喜爱的甘美水果,又是一种天然美容佳晶,《图经本草》记载它食之调中益气,美颜色。明代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进一步论述了其保健功效,治一切虚证,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经常食用,有益于颜面美容。

[方十四]

葡萄250克,白糖适量。将葡萄洗净,剪碎,放人锅内加清水煎煮取汁,加白糖少许调味,代茶饮。

葡萄,古称蒲桃,味甘酸性平。煎汤饮服,大补气血,除烦止渴,强心利尿以安胎,可用于胸满腹胀,烦闷喘急,坐卧不安屑胎气上逆的孕妇。

葡萄营养丰富,其内含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葡萄糖,不需分解即可为人体吸收,供给热能;尚含一些有机酸,健胃消食。对孕妇颇有益处。

如无葡萄,用葡萄的根或藤叶煎汤亦可。

[方十五]

大枣1015个,粳米2两。加水,二者一起煮粥。

本方补气血,健脾胃,对于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以及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营养不良有较好疗效。

[方十六]

粳米2两,新鲜牛奶半磅。先以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牛奶再煮为粥。

本方补虚损,润五脏,益老人;适用于中老年人体虚衰弱,气血亏损,病后虚羸、口干作渴,以及反胃噎膈,大便燥结等症。

[方十七]

取3叫斤母鸡1只,粳米2两。将母鸡剖洗干净,浓煎取计,以原汁鸡汤分次同粳米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煮到粥稠即可。

本方滋养五脏、补益气血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羸瘦,气血亏损所引起的一切衰弱病症。

[方十八]

水发海参50克,冬笋片15克,水发冬菇5克,熟火腿末2克,料酒、精盐、味精、胡椒粉、葱、姜、猪油、鸡汤各适量。海参切丁,冬笋、冬菇切碎。锅中放人猪油烧热后,放入葱、姜末爆焦,倒入鸡汤,再捞去葱姜,然后加入海参、冬菇、冬笋、盐、料酒、味精等,煮沸勾芡,倒入火腿末,撒上胡椒粉即成。

海参为一种海味珍品。因其滋补之功不亚于人参而得名。为高蛋白、低脂肪膳食的最佳食物。其性味甘温、微咸,具有补肾壮阳、益气、滋阴、通肠、润燥,止血、消炎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能补元气,益五脏六腑。现代医学认为,海参中所含的海参素,为一种抗霉剂,能抑制多种霉菌和某些肿瘤、癌肿,对中风的痉挛性麻痹亦有效,并有降压作用,常用于气血不足,肾阳虚弱,肝肾不足,脏腑亏损而引起的多种疾病,以及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症。

[方十九]

乌贼肉500克,料酒、精盐、白糖、葱段、姜片、酱油、生油、麻油各适量。将鲜乌贼肉放沸水锅氽一下,捞出洗净,沥净水。坐锅加生油,烧热时加葱、姜,煸出香味后,加入乌贼肉、白糖、酱油、盐、料酒、清水。烧开后炖至肉熟汤汁浓稠,捞出葱姜,淋上麻油拌匀出锅即成。

乌贼肉又称墨鱼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鲜品中含大量蛋白质和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等,尚含有多肽类物质。脂肪含量甚少,每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质68.4克,钙、磷、铁及碘质尚为丰富。中医认为其性味咸平,具滋阴养血之功效。

《医林纂要》谓之补心通脉、和血清肾、去热保精,作烩食尤能养血滋阴、明日去热。此汤菜适用于妇人血虚、经闭、崩漏、带下。对于气血虚弱之人,此汤菜亦有补益气血之功。健康人食之能强身。

[方二十]

章鱼200克,猪蹄2只,料酒、精盐、胡椒粉、葱末、肉汤各适量。章鱼洗净泥沙后,用开水浸泡10分钟捞起,脱去黑皮,洗净切条。猪蹄镊尽猪毛,洗净放人沸水锅氽一段时间捞出。锅中放人章鱼、猪蹄、料酒、盐、胡椒粉、葱、肉汤,烧沸后,文火炖至肉熟烂,盛出即成。

章鱼味性甘咸寒,无毒,能养血益气, 《泉州本草》载:章鱼益气养血、收敛、生肌。主治气血虚弱,痈疽肿毒,久疮溃烂。章鱼与猪蹄同炖可加强益气养血功效。妇人产后气血亏虚用之为宜。因猪蹄中含有大量胶原蛋白质,是生长皮肤细胞的主要原料,久服还可滋润皮肤。

[方二十一]

鳝鱼500克。当归、党参各15克。料酒、葱、生姜、蒜、味精、食盐、酱油各适量。将膳鱼剖背脊后,去骨、内脏、头、尾,切丝备用,将当归、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口,将鳝鱼置铝锅内,药袋放人,再放人料酒、葱、生姜、蒜、食盐,加水适量。

将锅置炉上,先用武火烧沸,打去浮沫,再用文火煎熬1小时,捞出药袋不用,加入味精即成。

补益气血。可辅治气血不足,久病体弱,疲倦乏力,面黄肌瘦。

立冬补冬 也不可盲目“进补”


民谚讲:冬季进补,上山打虎,形象地说,头年冬天好好进补,第二年就可以上山打得老虎。冬令进补的意识,在我们国家可谓是深入人心,可是真正懂得进补之道的人却很少。立冬补冬,也不可盲目进补。

冬季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适当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冬至常用“补冬”药膳处方》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冬至如何饮食养生”专题。

冬至常用“补冬”药膳处方的延伸阅读